其中,联合人寿2024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联合人寿2023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风险评级均为C。
2020年以来,联合人寿的经营状况和偿付能力均遭遇“滑铁卢”。2021年至2023年,联合人寿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37亿元。其中,2022年净亏损额超过20亿元。此外,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联合人寿综合偿付能力风险评级为C级,偿付能力连续14个季度不达标。
一位曾在证券研究机构担任非银分析师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综合风险评级通常会对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时代周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合众人寿,但截至发稿时尚未能与对方取得联系。
3年累计损失超37亿
联合人寿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7个省级分公司、600多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近2000亿元的全国性保险公司。联合人寿投资了联合财险、联合资产、联合青年保险、盛世联合保险等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保险、资产管理和养老金服务。
2020年四季度之前,合众寿险综合风险评级为B级。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合众寿险综合风险评级已连续14个季度为C级。2024年第二季度,合众寿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2.78%,环比上升11.21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7.03%,环比上升8.76个百分点。
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上升,联合人寿解释,主要受到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影响。
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达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综合风险评级水平为B级及以上。这意味着,合众人寿已连续14个季度偿付能力达标不达标。
合众人寿在公告中表示,综合偿付能力风险评级为C的主要原因是操作风险较高。针对该类问题,公司将按照既定的整改方案逐步推进相关整改工作。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员工、信息科技系统问题以及外部事件等引发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综合风险评级被下调至C级后,联合寿险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21年,联合寿险净利润由盈转亏,当年净亏损高达5.24亿元。此后,联合寿险持续亏损,2022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20.2亿元、11.92亿元。2021年至2023年,联合寿险合计亏损额高达37.36亿元。
今年以来,合众人寿经营数据有所好转,一季度净亏损仍为0.68亿元,但二季度净利润为2.78亿元,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合众人寿净利润为2.11亿元。
薪酬水平方面,据联合人寿披露,2022年,公司有1名董事薪酬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有2名董事、6名高管薪酬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最高年薪为953.85万元。2023年,联合人寿有1名董事、1名高管薪酬在300万元以上;有2名董事、5名高管薪酬在100万至300万元之间。2023年,联合人寿并未披露其最高年薪。
房地产大亨现身幕后
联合人寿披露,公司目前有6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中发实业,持股比例为46.06%;其他股东包括斯玛特投资有限公司、西藏德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西藏楚罕经贸有限公司、西藏天信捷科技有限公司、太阳生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8.48%、13.87%、13.86%、4.43%、3.31%。
股权穿透后,合众人寿董事长戴浩为中发实业的实际控制人。中发实业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北京,业务涵盖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健康养老三大核心板块。截至2018年末,中发实业总资产逾千亿元,员工逾11万人,旗下拥有合众人寿、永泰地产等50多家企业。
时代周刊记者发现,戴浩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止于此,他还担任亿联银行董事长。亿联银行是全国范围内获准开展网络存贷业务的四家互联网银行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
宜联银行于2017年5月在长春由中发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发金控”)、吉林省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中发金控持有宜联银行30%的股权,是宜联银行第一大股东。据瑞中人寿了解,中发金控的实际控制人为戴浩。
戴浩出生于1964年,如今已经60岁了。1994年,戴浩从哈尔滨市工商局辞职,先后创办了哈尔滨中大城市信用社和哈尔滨金福典当行。1995年,戴浩进入房地产行业,凭借香山脚下的小镇改造项目,迅速发展壮大。2000年以后,戴浩逐渐进入金融业,正是在此期间,联合人寿成立。
戴浩的资产横跨金融、地产、医药、物业四大板块。2019年10月10日,戴浩以55亿元身家位列《2019胡润富豪榜》第747位。2020年5月12日,戴浩以77.6亿元身家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豪榜》第405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