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文提示风险,债基年内行情火热,债市或面临调整压力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央行发文提示风险,债基年内行情火热,债市或面临调整压力插图

央行警告风险

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专栏形式介绍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审慎评估资管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

央行指出,随着我国长期债券利率下行,部分资管产品加大对长期债券的配置,随着短期债券价格上涨,产品净值上升。投资者需综合衡量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第一,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第二,部分资管产品特别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由于杠杆作用,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基础产品,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当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也会大幅下跌。

在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看来,如果市场处于价格修复过程中,盲目追高的投资人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央行从宏观角度发出风险警示,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债券市场债券基金的消息频频,市场传出“监管停止发行公募债券基金”、“监管放缓新发债券基金申请审核”等传闻。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采访部分公募基金了解到,相关机构尚未收到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不过,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审批结果,5月31日,国寿证券泰宁利率债、中银证券鸿瑞债、兴证全球基金债等一批债券基金获准注册。此后,再无债券基金获批成立。也就是说,截至8月12日,已有两个多月没有新发债券基金获批。

对于上述背景下机构是否会调整针对债券基金的操作和报告动作,北京商报记者撰文采访部分公募基金,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俞峰辉指出,在上述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或将考虑调整申购动作,对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运作或将更加谨慎。同时,监管发声后,公募基金或将更加注重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避免因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短期内债市或面临调整压力

在央行表态、“监管审批放缓”传闻的背后,今年债券型基金热度居高不下。整体来看,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公募基金净值合计31.08万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最新规模6.89万亿元,环比增长6.58%。同期,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环比分别下降1.1%、3.22%、3.52%。截至2024年5月底,债券型基金环比也增长了5.26%。

从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规模来看,债券型基金占比近八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规模为6425.75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达5054.37亿元,占比78.66%。

聚焦中长期债券基金表现,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有市场数据可查的2765只相关产品(按股份单独计算,下同)平均收益率为2.83%。在净值不变的产品中,华夏鼎清一年期定投开放债发行收益率今年迄今已突破10%,达到10.29%,位居中长期债券基金之首。包括上述产品在内,华泰宝兴安悦债A、元信永丰星瑞6个月定投开放债发行等60余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5%。

同期短期纯债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03%,建信鑫祥短债F、鹏华永达中短债6个月定期债A/C的年化收益率也均超过5%。

不过近期债券基金收益率呈现小幅下行趋势,截至8月9日,近一周中长期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负,为-0.09%;近一周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为负,为-0.02%。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会长白文熙表示,就未来债券市场而言,如果市场利率下行,可能会给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注意债券市场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债券基金时,需要综合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博时基金认为,交易商协会查处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债交易中存在借贷账户、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政策干预后债券收益率明显上升。中期来看,目前民间部门加杠杆动力不足,在财政政策有效落地前,弱势基本面未变,对债市仍有支撑作用。但短期内债市或仍面临一定调整压力。结合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政策不愿形成单边预期,提醒资管产品净值波动风险,市场波动或将加剧。

贾志指出,在上述背景下,运营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有责任做好风险控制,获得中长期稳定收益。“债券牛市”以来,相关产品表现优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债券市场也有周期变化,长期来看仍需努力做好风险控制。

北京商报记者 郝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