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股份因连续 20 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 1 元,面临退市困境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8月6日,海银控股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初步通知》​​,因公司股票自6月25日至8月5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海银股东总数达7.52万户。海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最初以单一的租赁经营业务起步,1998年在深交所整体上市,标志着其正式进军资本市场。

图片

创造了“海印模式”

广州人可能都知道海印电器中心,这是广州乃至全国第一家专业电器市场。时任海印电器中心经理的邵建明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了中国家电市场的前景,通过“只租地、不买地”的方式,将公司打造成“广州最强二房东”,并借壳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

此后,通过对现有商铺进行重新包装,出租赚取租金差价,海印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先后开发了时尚前线、东川名店运动城、中华广场、海印缤纷广场等数十个专业市场和主题商场,海印集团的发展模式也被概括为“海印模式”。

2003年是海银集团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海银集团通过收购A股上市公司茂名永业26.33%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成功实现借壳上市。随后,公司更名为海银股份。2008年,海银股份收购了海银集团旗下的11家公司,次年又收购了海银集团旗下的统一数码港和海银地产,海银集团由此实现整体上市。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0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615.72万元,到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51亿元、1.44亿元,2010年至2012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到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36亿元、4.28亿元。

2014年起,海银控股开始尝试跨界转型,公司主营业务向金融、文化娱乐、商业地产运营转变。财报显示,2014年至2023年,海银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16.52亿元、19.94亿元、25.61亿元、25.07亿元、24.36亿元、13.02亿元、12.20亿元、11.60亿元、9.32亿元。2017年以来,公司业绩呈现下滑趋势。 2017年至2023年,海银控股分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1.38亿元、1.39亿元、0.32亿元、-6.23亿元、-3.83亿元、-1.56亿元。

海银股份也在努力扭转业绩下滑的势头,2024年半年报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9006.51万元至1.35亿元,同比增长201.13%至251.59%;扣非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862.40万元至5793.60万元,亏损规模有所收窄,但退市已成定局。

仍有7.5万名股东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仅发行A股或仅发行B股的公司,若其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收盘价低于1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

在海银控股股价连续17个交易日低于1元的情况下,7月18日晚间,海银控股发布《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停牌公告》,拟受让福建聚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苏聚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聚电”)51%股权,或通过增资方式持有江苏聚电51%股权。

由于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自7月18日开市起停牌,并将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内披露本次交易相关信息。此举相当于给公司股价按下了“暂停键”。8月1日,海银股份发布“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公告。此后,公司股价仍未回到1元上方。

截至2024年8月5日,海银股份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2024年一季报显示,海银股份仍有7.5万名股东。截至3月31日,海银股份资产负债率为59.77%,负债压力较大。同时,公司流动比率为1.17,速动比率为0.24,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采写:南都晚报财经记者 王艳玲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