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娇野
时隔一年多,“油箱门”事件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新华财经8月7日的报道披露了这样一条看似平常,实则惊天动地的消息:
“该汽车品牌曾提出各种条件,试图影响长城汽车对常压油箱报告的立场,并表示将尽快转产高压油箱,同时提出以股份换股、提高硬派越野车售价等方式,换取长城汽车撤回报告、不再追究此事。”
同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央媒采访时再次批评常压油箱问题,称这不仅事关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声誉。他直言“现在一些行业的一些老板,叫板量不正,不正不邪,弄虚作假。”
为了解决“不正当、不透明竞争”的问题,魏建军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我愿意出钱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审计,从长城开始,看看到底是谁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家企业都正视自己的问题,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次针锋相对的袭击,很快就激起轩然大波,成为公众关注和对抗的焦点。
或许在当下的汽车行业,魏建军是个异类,他的言论并不受欢迎,尤其是“全面审计行业”的提议,很容易遭到行业抵制,但从长远来看,总得有人充当“炮灰”。
因为不管怎样,“油箱门”事件确实需要一个真相,被指控的人需要被洗清所有罪名,发声的人需要正义。
油箱背后的战争
“这个油箱的影响不会比大众‘排放丑闻’更严重。”
一年多时间过去,魏建军不仅没有放过“常压油罐车”事件,还将其严重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3年5月,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已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举报材料,举报比亚迪秦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不符合标准。
|长城报告发布一年多仍无官方结论
对此,比亚迪汽车官方发表声明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同时,比亚迪认为长城汽车送检车辆的流程不合规,并强调产品及相关测试均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
此事一经曝光,在业界引发巨大争议,甚至有人称:“没人希望‘柴油门’在中国发生,但没人能否认,这是中国版的‘柴油门’。”可惜的是,一年多过去了,相关部门并未对长城汽车的报道作出回应,也未给出调查结论。在魏建军看来,此事非同小可,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年的大众“排放门”。
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现大众汽车公司在其部分柴油车上安装了一种软件,该软件可以识别车辆何时进行排放测试,并自动调整发动机性能以减少排放。测试结束后,该软件会让发动机恢复正常模式,而实际排放量远高于测试值,最高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事件曝光后,大众集团承认“排放丑闻”涉及全球约1100万辆柴油车,随后在多国遭到起诉,为此大众付出了沉重代价。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底,大众在“排放丑闻”上花费已超过320亿欧元,包括罚款、赔偿和和解金;2023年6月,德国大众集团旗下奥迪前首席执行官鲁伯特·施泰德被判处21个月缓刑,成为首位被判刑的大众前董事会成员。
也就是说,事发10年后,大众汽车集团仍在吞食“排放门”的苦果,但这也给了其他汽车厂商强烈的警示,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规范发展。
“在我们参与的国际竞争中,有很多欧洲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等国际巨头,他们怎么看我们?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损害我们国家的形象,其影响不亚于当年的大众排放门。”
魏建军认为,高压油箱问题不仅事关公司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声誉。针对此事,人民网报道称,长城汽车勇于揭露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维护中国汽车行业声誉作出贡献。
发声的并非只有长城汽车。7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再次提及“油箱门”事件。他表示,对于业内众所周知的常压油箱、严重不达标排放事件,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结论,真相也会大白于天下。
“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幸在牌桌上打牌,希望各位玩家能够严格遵守规则,如果发现有玩家偷牌、换牌、打假牌等行为,应该自觉主动接受处罚,而不应该一时生气,要求把遵守规则的玩家踢出去。”
杨学良还补充道,中国的法律必须支持良币驱逐劣币,而不是反过来。如果目前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
“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是“油箱门”事件中多家车企激战的关键。
这算是作弊吗?
“油箱门”事件背后,其实是汽车厂商价格战的一个缩影。
据界面新闻报道,高压油箱比常压油箱价格约贵1000元;一位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透露,根据供货范围不同,高压燃油系统比传统燃油系统每辆车价值约高600元。
也就是说,使用常压油箱至少能省下500元的成本。以往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大部分车企都不会省下这部分成本。但现在车企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他们还会铤而走险选择常压油箱吗?
说到底,用常压油箱取代高压油箱是“技术降本”还是“偷工减料”,是一个涉及汽车工业发展的底线问题。
比亚迪的解释是“技术降低成本”。2023年5月29日,比亚迪在互动交易平台回应称,行业内PHEV插电混动的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发动机和车轮不能脱钩(断开),必须配备高压油箱,另一种是比亚迪的燃油蒸气排放控制技术,可以使用常压油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博主透露,比亚迪出口的车辆全部采用高压油箱。此次事件发酵后,钛媒体从相关渠道获悉,比亚迪西安工厂已于2023年5月起逐步为旗下车型改用高压油箱,以满足7月份在全国实施的国VIb排放限值方案的要求。
|网络平台爆料:比亚迪已改用高压油箱
也就是说,该技术不太可能满足国VIb排放标准,未来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型大概率还是会回归主流的高压油箱方案。
既然比亚迪已经回归高压油箱,那之前销售的那些采用常压油箱的车型又该如何解释呢?既然常压油箱的技术还是不如高压油箱,那么坚持使用常压油箱仅仅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吗?
这就是魏建军所说的“现在一些行业老板喊着不正当、不公平、造假的收费”,“一些车企搞弄虚作假、坑蒙拐骗”。
作为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魏建军并不相信成本低得离谱,“我们长城的产业链是宽、深、垂直的,我们的成本不比谁高,长城真的赚不到钱,别人也赚不到钱。”
这样的说法或许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魏建军继续补充道:
“如果政府需要,他们可以对整个汽车行业进行审计,从长城汽车开始,然后对每家公司进行审计,看看哪些公司有问题。长城汽车将承担审计费用。”
长城汽车既然愿意介入,不妨借此机会掀起一场审计风暴,相信这也是广大车主希望看到的,普通消费者不应该成为某些车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剥夺对象。
因为,如果真如魏建军所说,这很不公平。
危险信号
如果“油箱门”事件真是降低成本的“坑爹”手段,那么价格战最终会把中国汽车产业带向何方?
从宏观数据来看,一个危险的信号正在闪现。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与2023年持平,为5.0%。
5%的利润率意味着什么?
从纵向来看,这是2014年以来近10年来汽车行业利润率的最低点,而且很可能不是最低点,因为有的月份利润率只有3%左右。
|中国汽车业利润率创10年来新低
从横向看,这比2023年全年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5.8%低0.8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平均水平6.4%低1.4个百分点。利润率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汽车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远高于其他工业领域。
也就是说,汽车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比其他企业更大。
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要知道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轻松突破3000万辆,出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但想不到的是,盈利却越来越难,风险也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7月30日,高层领导首次释放“反内卷化”信号: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化”恶性竞争,背后的原因或许是看到了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魏建军表示,无论是他个人的成长,还是长城汽车的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正因为如此,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更应该胸怀大志、胸怀大局,担当起更大的责任,发展好这个行业,维护好这个行业。
这话乍一听是豪言壮语,但这个行业不能只有勾心斗角和小气,也应该有“回归本质、做长远”的初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