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实名为电车打 CALL,为何美国却有过半特斯拉车主转投燃油车怀抱?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他说,一旦用上智能电动车就回不去了,智能体验和超低的用车成本是汽油车无法比拟的。以前开汽油车的时候,觉得电动车不先进,但开习惯了之后,就觉得汽油车很落后。

雷军的这番表态引来了不少人的赞同,他们都是“电动车”迷,也都觉得“一旦开上纯电动车,就回不去了”。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而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就打了这一巴掌。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24年51%的美国特斯拉车主将选择放弃电动车转而使用燃油车,仅有32%的车主会继续选择纯电动车,而随后10%的车主会选择混动车型,6%的车主会选择插电式混动车型。

不是说一旦开上电动车就回不去了吗?为何还有那么多车主“弃光向暗”?就让功夫汽车带你一探究竟。

(1)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不完美

这项调查从2019年开始,最初有71%的用户计划换燃油车,今年这个数字降到了51%,已经是新高了。不过,确实有不少人在用完电动车后,又选择换回燃油车,核心原因还是电动车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好。

首先是成本问题。确实,在很多人眼里,开电动车“几乎不花钱”。毕竟油价越来越高,但电价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样是中型SUV,汽油车每公里可能要花5毛钱,而电动车每公里可能不到1毛钱。另外,电动车的维护成本也低。三大件中省去了两个,电机和电池也基本免维护,所以维护成本只有汽油车的一半。

但这种“几乎不花钱”是有前提的,首先你得有家​​用充电站,如果用商用充电站,成本至少翻倍,还有时间成本,加油两三分钟就完成,经常还能给洗车。

给火车加油至少要几个小时。我应该在那里等还是改乘另一趟?无论哪种方式,我都得付出时间成本。

此外,电动车的起步价普遍较高,像帝豪这样的国产燃油车起步价在六七万元,而同级别的电动车起步价普遍在十多万元。另外,电动车每年的保险费用也较高,涨30%都算良心了。因此,使用电动车的成本虽然低,但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低。

雷军曾实名为电车打 CALL,为何美国却有过半特斯拉车主转投燃油车怀抱?插图

电动车的加速性能确实有优势,20多万的电动车拥有上百万的汽油车的加速性能,另外电动车底盘低,操控性更好,NVH性能也更好。但另一方面,因为加减速太快,乘客的惯性变化快,加上电机静音,对外界的感知度低,很多人容易得“电动车晕车”,坐着没那么舒服。

所以总体来说,有轨电车有优势,但也并非完美,不存在一旦用了就回不去的情况。

(2)特斯拉电位器接法正确,但是缺点多多吗?

另外就是美国的电动车选择太少,基本都是“特斯拉+其他”,消费者换车选择少,自然很多都转投燃油车了。

前段时间,美国《消费者报告》评选出了2024年14款最佳电动车,其中宝马iX和宝马i4分列第一和第二。这也意味着Model 3和Model Y不再受青睐。如果想换一辆更好的电动车,基本上只能在这几款车中做出选择了。

再加上美国油价特别低,大排量汽油车很便宜,皮卡也没什么限制,如果是我的话,也会选择燃油车。

毕竟美国大部分电动车都不具备雷军倡导的音乐、视频、交互等智能体验,国产电动车的标配就是高通8295加 Orin X,而美国主流电动车还在用英特尔Atom A3960芯片,完全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特斯拉的特点就是“简单”,没有仪表盘,没有内饰设计,而且整体调校也比较硬朗,开着爽,坐着不舒服,这个特点当然受到部分用户的欢迎,但对于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其实用处不大。

说白了,特斯拉只适合当“工具车”,也就是操控好、续航好、有一定的智能体验。但说到舒适驾驶,特斯拉连及格线都达不到。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依然是市场一枝独秀,大部分用户电动车选择并不多,换车时倾向于换燃油车也是可以理解的。

雷军曾实名为电车打 CALL,为何美国却有过半特斯拉车主转投燃油车怀抱?插图1

(3)电车里的气味,是不是因为气味格格不入?

国产电动车的火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错位,之前被合资车垄断的市场终于被打开了,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根本原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从品牌力上来说比亚迪甚至可能都进不了国产汽车品牌前十,毕竟比国产车知名度更高的一二线合资品牌那么多。但比亚迪能拿出售价798元的秦PLUS DM-i,比15万元的合资车加速更快、油耗更低、配置更高,所以比亚迪秦成为了畅销车。

再比如最近爆红的文杰M9,7月销量18047台,完全挡不住。真的是因为文杰品牌有独特的辨识度吗?当然不是,核心还是因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像素大灯、途凌智能底盘,而那些同级别的豪华品牌SUV相比之下,完全就“粗糙”了。

理想汽车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短短几年能够取得月销5万辆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信息差”,而是因为它的舒适性和驾乘感受确实优于同级别的国际品牌。

很多人质疑“冰箱、彩电、大沙发”不算科技,不算科技就应该买。而且理想智能驾驶表现同样出色,人机交互也是一流的。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这也是国产电动车崛起之路。

(4)功夫拍手

根据美国的数据,特斯拉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已经从五年前的28%上升到如今的48%(纯电动汽车的比例是10%到32%),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这也说明电动汽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超过一半的用户还是会重新选择使用燃油车。

在中国的比例应该更乐观,主要是因为国产车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10万以内有秦、海鸥,20万左右有小米SU7、深蓝G318,30万以上也有文捷M9、理想L8等强劲对手,相比美国市场只有特斯拉一家独大,国内消费者幸福感要高很多。

不存在“一旦开上电动车就回不去”这种事情,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驾驶的需求会一直存在,这也是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关键。您觉得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