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率先发声,称发布周销量榜数据不严谨,加剧竞争。蔚来品牌部马琳在微博@李想,称“翔哥,你别再这样了”。
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转发该文章并称,“我也反对做周线图”。
何小鹏当天还称,“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大屏、芯片等领域的投资如火如荼......回国之后我发现......大家都在拼‘周销量榜’......”
理想汽车周销量榜被明里暗里地指指点点,李想则以捂耳盗铃的寓言故事插画和“嘘”的表情回应争议。
国内新能源汽车似乎已经进入了大规模舌战的阶段。
第一卷/库存压力依然存在
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处于景气周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强劲复苏,中国企业明显反弹,前两年国际芯片短缺的局面反而助推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强劲,抓住了国际市场巨大的供需缺口,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政策不断出台。上海适当放宽汽车消费信贷申请条件,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北京亦庄将发放400万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宣布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加之年初新能源汽车优惠力度较大,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持续。
已公布销量的13家车企中,仅广汽埃安和长城新能源销量同比出现下滑,环比下滑的仅有5家,13家车企月销量均破万,销量过万成为车企维持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不过,在持续增长势头的背后,7月更像是一个过渡期。
一方面,库存问题依然突出。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位于荣枯线(50%)之上,汽车流通行业陷入低迷。7月,行业努力化解库存问题,指数成功回落至59.4%,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上,库存压力依然不小。
降价促销逐渐消退。乘联会认为,上半年持续不断且力度加大的大规模促销扰乱了车市正常的价格走势,终端价格的回暖尚需时日,加之二季度的强势促销对下半年购车者消费产生透支效应,7月以价换量效应略有减弱。
厂商似乎进入“技能冷却期”,新车上市数量较少,降价促销力度也较前几个月有所减弱,13家车企中位数和平均销量较6月均有小幅下滑,平均销量减少了1505辆。
每月都保持高增长已经非常困难,更别说按周公布销量了,这也是蔚来、小鹏、吉利联手反对周销量榜的重要原因。
第 2 卷/ 振荡和微分
面对竞争对手的反对,李想显然没有停下的意思。重要原因是理想汽车目前势头良好,销量排名能继续强化品牌后劲。有的厂商在内卷化,有的则拼命强化增长趋势,相互夹击难以避免,未来或将成为常态。
汽车企业的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类:不断突破、波动增长、始终难以突破。
比亚迪、理想汽车、零跑汽车比较特殊,近三个月来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理想汽车在MEGA遭遇滑铁卢时也曾短暂退出周榜,不过如今危机逐渐过去,在增长势头良好的情况下,竞争对手阻止其晋升确实不现实。
大部分车企其实都处于震荡上行的状态,吉利、蔚来基础还算扎实,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小鹏、哪吒、北汽蓝谷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交付量也仅勉强过万,销量压力很大。
还有不少品牌目前的发展状况比较堪忧,智己、岚图、欧拉、威派等虽然背靠强大的汽车集团,但始终无法突破万辆。
表现强劲的汽车制造商有望实现其销售目标。比亚迪已经实现了其销售目标的54%,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进展,并且很有可能实现其全年目标。
理想汽车在两度下调销量目标后,7个月内已实现销量50%,按照目前月销量超5万辆的现状,完成调整后的年度目标可能性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推出新车的小米也有望提前实现目标。雷军在年度讲话中透露,截至目前,速克达7已交付超过3万辆,预计11月将提前实现10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
除上述公司外,吉利及旗下Zeekr的进度也较为积极,分别完成47%和52%,极有可能达成年度目标。
得益于近几个月的良好表现,蔚来和零跑汽车已逐步追赶上来,蔚来完成度为47%,零跑汽车完成度为44%。
不过,大部分车企可能都无法实现年初的雄心壮志。尤其是小鹏、哪吒、智己。7个月过去了,这三家车企还没有完成四分之一的目标,大概率无法达成目标。Aion、Avita、岚图、文杰同样不尽人意。
虽然整体车市处于贝塔增长和持续内卷状态,但销量低迷的品牌和车企或难逃经营困境。财报季前,北汽蓝谷和赛雷思相继发布业绩预告,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亏损27亿-24亿元,同比有所增加,赛雷思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13.9亿-17亿元。赛雷思和北汽蓝谷销量的差距,直接体现在双方的经营状况上。
在一个即使不想竞争也必须竞争的环境中,你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第三卷/出海、调整、拥抱华为
可以明显看到,车企出海的趋势非常明显。
7月,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年产能15万辆。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历时16个月,目前比亚迪在泰国有115个销售网点。在柬埔寨,比亚迪将投资设立一座电动汽车组装厂,每年可组装2万辆电动汽车。这是比亚迪在东南亚的第二家工厂。除东南亚外,比亚迪还与土耳其达成10亿美元电动汽车建厂协议。除了进入土耳其市场,这份协议也让比亚迪进军欧盟市场变得更加容易。
Zeekr 正在积极推进欧洲生产本地化,并表示将在欧洲市场采取直销和经销商的网络布局。目前,Zeekr 已登陆瑞典、荷兰等欧洲国家。除欧洲外,Zeekr 还计划于明年年底在韩国首尔和京畿道开设展厅,并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开始本地交付。
长期深耕东南亚的哪吒汽车7月发布新车,7月25日,纯电动SUV哪吒X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同步上市。同样在7月,哪吒汽车首家南美子公司落户巴西圣保罗大道,首批三款车型将于第三季度在巴西上市,正式进军巴西市场。
零跑汽车与该集团合作后,首批零跑C10、T03电动车已发往欧洲,后续将进入中东、非洲、亚太及南美市场。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出海之路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行业领头羊比亚迪7月出口量仅为30014辆,低于长城、吉利,甚至低于奇瑞。
人事调整也是陷入困境的厂商的一种选择。7月,销量迟迟未见起色的北汽集团更换了掌舵人,刘宇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原总经理戴康伟升任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富升任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原北汽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刘关桥分管市场营销板块。
在营销方面仍存在短板的零跑汽车,再次更换了业务负责人。据21财经报道,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CMO)张伟丽在任职仅一年零九个月后将离职。目前零跑汽车CMO一职空缺,将由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整车制造总监曹力接任。
阿维塔4月份启动的渠道转型终于在7月份完成。这次渠道转型,一线城市保留了部分体验中心(直营店),二三线城市几乎全部改造成经销商店,部分直营店及工作人员转入投资人或经销商体系。
7月,华为依然是众多厂商的“大腿”,相关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畅享S9正式亮相华为门店,目前分为畅享S9 Ultra(四驱旗舰版)和畅享S9 Max(后驱长续航版)两个版本。此外,深蓝汽车宣布深蓝S07将搭载华为乾坤ADS SE智能驾驶系统,支持智能驾驶导航辅助、智慧泊车等功能。江淮汽车表示,与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尊捷”已进入车辆验证阶段,计划于今年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
在厂商热捧的带动下,截至今年7月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年营收已达100亿元,短短半年时间,营收就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
但需要注意的是,华为智选第二款机型智捷7月销量为2555台,环比减少440台,表现并不理想。智捷的成功不一定能被复制,至少需要一个过程。
Vol.4/ 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开始流行
7月份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争论是有关自动驾驶网约车。
百度“旋转木马”在武汉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利好政策,鼓励自动驾驶出租车发展,上海已推出首批全自动驾驶汽车,用户可以免费体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显示,北京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动公交客运、网约车、租车等城市出行服务。
广州出台文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车站等干线和交通枢纽创新应用,支持其在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运用。
早在2022年,深圳就出台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限定区域内合法上路行驶的法规,还首次对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交通违法行为、事故处理等作出立法规定。
目前,上汽集团已在上海、苏州等地区开展示范运营,累计投放车辆近百辆,累计行驶里程400万公里,订单量超过20万份。
据介绍,百度计划在2024年部署1000辆无人驾驶汽车,实现7*24小时全无人驾驶运营,覆盖武汉全市;有券商研报分析,2024年底,“萝卜快跑”有望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计划实现盈利。
中国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的火爆也引发了海外市场的连锁反应。7月24日,谷歌宣布将向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额外投资50亿美元。
不过自动驾驶网约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小马智行认为,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份额对市场影响非常小,传统出行方式还需要5年时间才会出现结构性变化。
文杰+志杰,卖得不如理想
从今年以来,华为与理想之间的销量竞争就从未停止过。
年初,文杰的强劲表现压倒了理想,当时理想正苦苦挣扎于MEGA的失败,显得十分被动,不过从4月份开始,理想似乎挺过了这场挣扎,销量一路走高。
7 月份,理想月销量打破历史纪录,达到 5.1 万台,近三个月来不断创下新高。一涨一跌,而华为鸿蒙系列机型始终无法突破 5 万台大关。即便从 6 月份智捷机型开始向市场开售以来,华为鸿蒙系列文捷和智捷加起来的销量也没有理想高。
目前,理想汽车正在加紧强化自动驾驶能力,理想汽车OTA 6.0智能驾驶即将在新车上线,本次升级将覆盖理想MEGA及理想L9、理想L8、理想L7、理想L6 AD Max等车型。
当然,华为鸿蒙目前的落后只是暂时的,随着“享界”、“尊界”等更多机型的加入,月销量再上新台阶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华为鸿蒙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十分明显。7月份,华为对ADS(乾坤智能驾驶)高端功能包进行了降价,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比原价低6000元。余承东透露,华为高端智能驾驶系统ADS 3.0版本将于8月上市,M7、M9将于9月升级至ADS 3.0版本。
可以看出,文杰是华为智能驾驶的“长子”,智能驾驶的迭代依然首先用在文杰身上。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无疑从中获益。7月,赛力斯旗下子公司拟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文杰商标及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涉及文字、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设计专利,收购总价25亿元。评估显示,从华为收购的标的资产评估市值为102.33亿元,相当于以极低的价格将文杰品牌并入。
余承东说,“因为国家规定,品牌商和厂商要统一,我们把四条‘边界’都让给了车厂……我们给文杰投了重金,其实这个品牌至少几百亿,连AITO(名字)都让出去了,一个AI开头四个字母的品牌,在全球注册起来非常难,这个名字非常好。”足以看出华为对文杰的珍惜。
目前赛力斯对文杰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7月份文杰占了赛力斯近90%的销量,赛力斯的其他车型很难说成功,从长远来看,赛力斯需要紧紧抱住华为。
蔚来汽车和零跑汽车:不断进步
新势力中,蔚来、零跑汽车虽然相比万达、理想的实力还有差距,但也逐步取得了进步。
在低价版乐道上市之前,蔚来月销量已稳居2万辆,7月销量达20498辆,已连续三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考虑到纯电动车的销量通常不如高价位段的增程式车,蔚来要再上一个台阶实属不易。随着乐道L60即将于9月上市,蔚来下半年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为解决续航焦虑,理想选择延长续航,蔚来则坚持换电。历经6年,蔚来换电终于见效,其换电站换电次数突破5000万次。自2023年11月起,蔚来已与长安汽车、吉利、奇瑞、江淮、路特斯、广汽、一汽等达成换电合作。
如果换电市场得到全面认证,那么蔚来无疑将占据重要的生态利基,旗下产品也将从中受益。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首款车型测试谍照曝光,新车也将采用换电模式。
零跑汽车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实现销量增长。作为一款大型6座旗舰SUV,零跑C16的全配售价不足20万元。C16的表现十分抢眼,上市首月订单量突破1万辆。零跑汽车的性价比为零跑汽车赢得了一部分市场,7月零跑汽车销量达22093辆,超越蔚来、小鹏,已连续两个月站上2万大关。
然而,7月份零跑C11又发生一起自燃事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引擎盖突然爆炸,这已是C11今年发生的第三起起火事件,这或将成为零跑汽车的一个潜在隐患。
小鹏和哪吒:艰难的攀登
虽然哪吒和小鹏的销量增长缓慢,但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更快,使得这两家公司看起来像是新势力的尾巴。
小鹏汽车本月销量为11145辆。从3月份到现在,小鹏汽车的销量一直在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仍然不够快。销量焦虑相当严重,因此低价车型将承担起重要的使命。8月份,低价新车MONA M03正式上市,预计售价在20万元以内。
此外,智能驾驶仍是小鹏的主攻方向。7月30日,小鹏召开AI智能驾驶技术发布会,发布AI天机系统XOS 5.2.0版本,升级XNGP系统,重点从“全国能开”升级为“全国好用”。不过,小鹏汽车正面临全面挤压,在智能驾驶领域,有华为鸿蒙的竞争,同时特斯拉预计FSD年底前将获得中国和欧盟的批准,小鹏的技术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
飞行汽车概念是小鹏未来的一个风口。7月25日,小鹏旗下小鹏惠天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未来飞行汽车在河池市的测试、应用、配套服务等关键环节。此外,小鹏惠天本月初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
哪吒汽车同样面临销量焦虑,但它的解决方案与小鹏不同。7月,哪吒汽车销售11015辆,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成绩亮眼。
相比小鹏,哪吒汽车拿不出更好的策略,只能向海外市场扩张。从6月份开始,哪吒汽车的海报就开始重点披露海外业务的数据,哪吒X在泰国上市72小时就收获超1000份订单。按照目前的布局,哪吒主攻的是人口密度高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广汽Aion:痛苦的整合期
7月30日,周鸿祎在体验广汽Aion浩博时,亲自试用了剪刀门的防夹功能,没想到Aion浩博“翻车”了,将周鸿祎的手挤了进去,他想“秀一秀技术”,却遭遇尴尬。
这似乎正是Aion目前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Aion 7月销量为35238辆,同比下滑21.7%。今年7个月里,Aion销量已连续半年同比下滑,仅5月销量突破4万辆,而去年Aion销量曾连续10个月突破4万辆,去年9月甚至突破5万辆。
上半年,AION V仅售出8582辆,占总销量的4.8%,成为销量的拖累。目前,Aion仅实现了年销量的三成,如果想实现年销量70万辆,每月必须卖出9.7万辆以上,显然这个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7月18日,广汽集团斥资约1270万港元回购443.6万股H股,试图传递积极信号,提振信心。7月23日,Aion第二代车型AION V上市。对于Aion而言,AION V的表现直接关系到Aion能否稳站上4万甚至5万的关口,并可能成为下半年重振公司销量的重点。
在达到新的高度之前,这段巩固期对于Aion来说注定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
7月,多数车企并未延续年初的咄咄逼人状态,似乎在为下半年积蓄能量。按照以往经验,四季度将是销量冲刺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市场冲刺,留给国内新能源增量市场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竞争将越来越难以维持表面的和谐。布局海外寻找出路成为厂商的共同选择,走出去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亮点。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