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勘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勘科技”)顺利通过科创板发审委审核,成为“科创八条”出台后首家通过审核的公司。
6月中旬,《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生产力发展的八项措施》(《八项措施》)正式发布,强调“严把准入门槛,优先支持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认定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思勘科技上市前,公司因现金分红、购买商业地产、募资及投资项目合理性等问题曾多次受到质疑,随后,思勘科技将募资规模缩减三成以上,并承诺“不涉及房地产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斯尔坎科技的审核过程或将为未来其他IPO企业提供借鉴。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科创板在审公司数降至41家,计划募资规模合计544.74亿元。其中,32家公司接受问询,2家通过审核,6家提交注册,1家暂停审核。多数公司选择上市标准“标准一”,占比超六成。备受争议的标准五,目前仅有7家公司在审。
硬科技企业“突围”
招股书显示,思看科技是一家全球性三维视觉数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三维视觉数字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交通运输、3C电子等工业应用领域。
从行业分布来看,思看科技属于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其主打“三维视觉技术”,尤其是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领域,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方向,符合科创板“硬科技”行业定位。
从行业地位来看,思看科技在国内具有突出的领先地位。
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出具的认证文件,思看科技主打产品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2022年思看科技在国内手持式及跟踪式通用三维视觉数字产品市场排名第一。
据了解,思看科技于2015年4月推出第一代HSCAN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系列,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成功研发并推出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产品的公司,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此领域的垄断。
报告期内,思勘科技盈利能力颇为突出,2021年、2022年、2023年,思勘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2.06亿元、2.72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9.88%;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6754.4万元、7763.5万元、1.14亿元。
今年一季度,思勘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83.3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70.61%。
此外,过去三年全年度,思勘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76.92%、76.4%、78.38%,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52%、54.83%、52.94%,其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较高的毛利率水平,间接体现了公司产品蕴含的高附加值和较强的市场认可度。”华南一家中型券商资深保险代理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些资深市场观察人士也认为,思看科技虽然营业收入不大,但利润相对较高,若能顺利通过IPO审核,至少意味着在监管层面,高科技公司并不反对这样的营收体量。
从《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其他硬性指标来看,斯堪科技也符合要求。
根据《指引》,申请科创板的企业须“近3年研发投入8000万元以上”且“形成应用于主营业务且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共计50项以上”。
2021年、2022年、2023年,思勘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2331.77万元、3672.15万元、4830.0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48%、17.82%、17.78%,累计金额达1.08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思看科技已获得72项发明专利,其中70项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可实现产业化。
主动减少募集资金额
除了基本面因素外,成功的关键或许与其主动调整募资额度有关。
斯尔坎科技IPO原计划募资8.51亿元,但在最终提交给董事会的草案中,斯尔坎科技募资额为5.69亿元,减少2.82亿元,降幅为33.14%。
通过比对发现,思勘科技对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将原募投项目中的“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大楼及其他配套办公相关投资由公司自有资金解决。“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拟通过募集资金从3.43亿元减少投入至2.8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减少至8720万,“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不再为募投项目。
事实上,在申诉初期,思勘科技的募资内容及投资项目、资本补充金额均受到质疑。
据了解,思看科技采用组装式生产模式,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产能主要受生产人员数量及可用工时限制。2020年至2023年,思看科技便携式3D扫描仪产能分别为900台、1550台、1600台、1620台,各期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79.87%、79.38%、88.21%。
同时,2020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53.07万元、6309.94万元、9238.06万元、11803.18万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合计2.8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也有较大的分红,各期宣告派发的现金分红分别为930万元、1900万元、0万元、3000万元,现金流状况良好。
此外,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思看科技已向杭州中富置业有限公司购买了七处房产,共计2407.43平方米,全部用于商业用途。在招股书的初始版本中,该公司欲将大量募集资金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和总部大楼,其必要性引发争议。
审核期间,科创板上市委审核机构两次问询斯勘科技购买商业地产的用途、杭州中福置业有限公司与公司及主要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公司是否存在变相从事房地产业务等情况;并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货币资金及负债情况,分析使用募集资金补充现金流的必要性及计算依据。
随后,思看科技主动降低募资额度,将总部大楼从募资项目中剔除,并将现金流削减一半。
事实上,除了思创科技外,在新“国九条”发布后,迅速通过上市委审核并最终获证监会注册的联云科技、开普林等均缩减了募资规模,调整了投资项目。
其中,联云科技募资额度由20.5亿元缩减至15.2亿元,其中差额5.3亿元是因为公司不再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开普林募资额度也由9.52亿元缩减至8.59亿元,减少补充流动资金额度0.23亿元,且不再为“营销总部建设项目”募集资金。
不过,在发行比例维持25%不变的情况下,西尔坎科技减少了募资额,也导致其发行估值下降。
经测算,若按照原募资额8.51亿元计算,思勘科技发行估值约34.04亿元;以目前5.69亿元的募资额计算,思勘科技发行估值为22.76亿元,低于公司最新一级市场融资后估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10月,思勘科技完成B轮融资,投前估值25亿元。深圳大晨、杭州大晨、深圳财智、中信建投、杭州海邦、银杏谷资本等12家投资机构均以166.67元/股的价格对思勘科技进行增资,合计增资1.7亿元,对应公司投后估值26.7亿元。
不排除报告期内分红
思勘科技之所以愿意大幅减少募集资金额,或许与其对赌协议有关。
据悉,在思看科技与A轮投资者的对赌协议中,投资者提出五年内退出,否则公司须履行回购义务;在与B轮投资者的对赌协议中,对回购权的约定为:“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则回购触发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协议约定回购其全部或部分股份。”
不过,上市前,上述对赌协议已全部终止。
“目前的审查中,只要处理得当,该对赌协议基本不会对公司IPO造成实质性影响,比如不存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情形、不存在其他严重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不存在其他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的情形,符合相关法规中关于对赌协议的相关要求。”前述资深保险代理人表示。
此外,成功故事中另一大争议是其报告期内的分红。
从2023年下半年福华化工开始,募集大量补充营运资金、派发大额分红的拟上市公司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相继明确:“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的80%以上;或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的50%以上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并且以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合计比例高于20%”。
如上文所述,2020年至2022年,思看科技共计分红2830万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1.75亿元的16.2%。但这一分红比例远低于监管机构定义的“清仓分红”标准。
“思勘科技的分红金额不大,占比也不高,思勘科技通过IPO审核的事实说明,IPO审核并不是绝对排除分红,而是不建议按照规则规定的上限进行分红。”前述资深观察人士指出。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