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恢复 IPO 审核,背后问题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文 | 翠丰资本

为了能够尽快上市,从思堪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堪科技”)的做法可以看出,公司可以满足监管审查的要求。

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思勘科技已于6月11日完成年度财务数据更新,正式恢复IPO审核,并于7月1日披露第二轮问询回应文件,加速推进IPO进程。

经仔细核查,虽然思勘科技已两次回应问询,但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抛开监管问询和市场对思勘科技科研创新能力、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业绩表现的担忧,公司此前对于募资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建设总部大楼”的计划,以及此前大手笔的分红和置业举动,都带有几分“居心叵测”的味道。

虽然在问询和质疑声中,斯尔坎科技改变了相​​关募资及投资项目的计划,尤其是“前瞻性研发投入”的表述,但其背后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就是想尽快通过审核。

更为紧张的背后是思看科技曾签订过“赌注协议”,来自多家风投公司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首次公开募股前大额分红购买房地产

斯勘科技主营业务为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据介绍,该公司专注于赋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智能制造及先进制造领域,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并推出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的公司。

尽管该公司强调其技术属性,但市场对其的疑虑仍然存在。

思看科技恢复 IPO 审核,背后问题引关注插图

思看科技的前身成立于2015年3月,仅仅一个月后就推出了第一代HSCAN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系列,“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从公司成立到产品,背后的目的无可避免,就是吸引眼球。

问询中,上交所对公司成立一个月后就推出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同时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研发历程、技术来源,研发周期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据思勘科技介绍,自成立以来,其深耕3D视觉数字软硬件专业领域,构建了完整的3D视觉数字技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研发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强的创新产品。我们公司的开发周期一般在1-2年之间,每年都保持推出新品或创新升级产品的技术迭代周期,我们的技术迭代周期普遍快于行业内其他竞争公司。

理论上,需要技术迭代的公司,需要投入研发来不断构建竞争力,但思勘科技不仅研发费用始终低于同类公司,上市前还进行了大额分红,还购买了多处房产。

三年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5830万元,2020年至2023年,思看科技分别宣布现金分红930万元、1900万元、0元、3000万元;此外,2022年5月20日,思看科技与杭州中富置业有限公司共同购买了七处商业物业。

报告期内的大幅分红、一次性预付大笔购房款、募集资金用于现金流的必要性无疑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在首轮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思勘科技说明报告期内在公司内部购买多处商业物业以及购买商业物业后将大量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上交所同时要求思勘科技回答报告期内大额分红的原因、分红具体流向及使用情况;一次性预付大额购房款的原因等。

尽管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分红并购买了房地产,但在IPO期间,需要补充营运资金并建造新的总部大楼。

根据思勘科技原募集资金计划,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700万股,募集资金8.51亿元,投资“三维视觉数字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仅补充流动资金一项,思勘科技就拟投入募集资金2亿元。

根据赌博协议

思看科技恢复 IPO 审核,背后问题引关注插图1

12月31日是最后期限

针对外界的问询和疑虑,思勘科技近期对募集资金进行了调整。

2024年6月,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金额及募集投资项目的议案》,调整后,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由“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

据最新信息显示,募集资金规模已缩减至56896.13万元,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也调整为8720万元。

对于公司研发投入,思勘科技表示,为进一步将募集资金聚焦于技术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原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中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调整为自有资金,其他前瞻性研发投入需求由募集资金满足。调整后,公司补充流动资金金额调整为8,720万元,将全部用于前瞻性研发投入。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思勘科技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379.24万元、2331.77万元、3672.1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5.07%、14.48%、17.82%。相较于平均研发费用率15.91%、18.31%、19.68%,思勘科技2021年、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思勘科技所背负的对赌协议也受到广泛关注。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思勘科技提交申请一年前的2022年10月,深圳大晨、杭州大晨、深圳财智、中信建投等投资机构对思勘科技的投前估值为25亿元,该公司实施增资,投资金额为1.7亿元。

根据前述股东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主要证券交易所(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则深圳大晨、杭州大晨、深圳财务、深圳财富控股有限公司将承担其所持有股份的损失赔偿责任。中信建投、中证投及A轮投资者有权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公司按照协议约定全部或部分回购其所持有的股份。

尽管2022年12月28日,思坎科技与深圳大晨等股东签署了《股东协议的补充协议》,对相关事项进行了统一约定,但公司在IPO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IPO而“妥协”的思勘科技一旦成功,将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市场?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