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1695元的金戒指仅重1.39克
近日,广东的黄女士到当地一家珠宝店购买一件黄金首饰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在店员的推荐下,她最终选择了一枚“定价”金戒指。
消费者黄女士:我当时觉得款式还可以,吊牌上有价格,但是没有重量,我们买黄金的时候也想知道重量,但是他们不肯告诉我们。
在购买过程中,黄女士不断向店员询问戒指的重量等相关信息,但店员表示“固定价格”的珠宝只有在购买后才能称重。
在营业员的强势推销下,黄女士最终以优惠价1695元买下了这枚标价2260元的金戒指。随后黄女士当场让营业员称重,发现戒指只有1.39克。
消费者黄女士:现在实体店的市场价格是600到700元一克,所以我们买1.39克的价格是1695元,相当于1219元一克,和现在的市场价格完全不符。
发现问题后,黄女士立即向店员提出退货要求,但遭到拒绝。
与黄女士的遭遇类似,来自江西的李女士也遭遇了黄金首饰“定价”带来的困扰。
消费者李女士:我们看中了一款9000多元的金手链,一看就喜欢上了。金店说这款手链只要9000元,没有其他费用。我觉得这个手链又漂亮又粗,就买了。
李女士戴了两个月后想换一条新的手链,可到珠宝店称重时却发现,手链比她想象的要轻很多。
消费者李女士:我去另一家金店换新的,但换的时候,另一家店的店员告诉我,这个手镯只有7克左右,按照现在的金价,只能换成5000多元的手镯。
李女士称,按照当时买手链时的金价,她本来可以买到12克的黄金,但现在只差7克,少了近40%,这让她感到又惊又气,于是她来到原来买手链的金店寻求解释。
消费者李女士:珠宝店告诉我,我买的时候他们跟我说这是“固定价格”的产品,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却不让我退货,我当时很生气,但是又没办法,感觉被店家坑了。
简单明了的“一口价”现实并不简单
业内人士表示,听起来简单直白的“一口价”黄金首饰销售模式暗藏玄机。这些黄金首饰大多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重量很少在显眼位置标注,有的甚至根本不标注重量。即便消费者喜欢款式,想自己算价,很多商家也会避而不谈。这样的“避重就轻”态度,不仅在交易初期容易误导消费者,也会让消费者在后续的退换货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与按克出售的金饰相比,“一价”金饰款式更精美,工艺更复杂,相同克重的黄金可以做得更大,因此受到部分年轻人的青睐。但如果按照最终成交价计算,“一价”金饰每克售价要比当天金价高出不少。
记者了解到,当天该店黄金价格为每克605元,加上每克100多元的加工费,“一价”黄金的单价为每克1300元,比当天金价高出500多元。显然,这种黄金首饰价格不菲,远超按重量计价的普通首饰。
执法人员检查明确商家应如实告知重量
这种“定价”金饰的重量是否应该明码标示?为何店员不主动告知消费者重量,也不当场称重?记者将了解到的“定价”金饰存在的种种问题反映给了广东东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随后前往商家进行调查。
执法人员打开标签发现,这些“定价”商品标签内侧标注有产品重量,但店员在销售产品时却故意向消费者隐瞒了这一点。
经过执法人员耐心的教育解释,珠宝店表示认识到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同意当场为黄女士办理退货退款。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朗分局执法科科长陈国华:销售人员应当清楚、真实地提供商品的详细信息,不得隐瞒、提供虚假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了解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必须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不得作虚假、误导性宣传。即使是“标价”的黄金首饰,其成分、重量信息也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商家应当标注成分、重量,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购买选择。
“一口价”可以接受,但要诚信经营,懂消费
商家可以定价销售黄金首饰吗?专家表示,答案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商家要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懂得消费。
有关专家表示,“定价”黄金首饰与国际金价并不相同,包括一些投资性金条,价格也相差较大。黄金首饰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黄金本身的价格;另一部分是不同工序产生的工艺费或加工费。目前,“定价”黄金制品的纯度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无论是按“定价”销售,还是按重量销售,都不违反法律,关键是消费者在销售时不要被误导。
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价格方式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
《明码标价严禁价格欺诈行为规定》明确规定,不标明或者明显弱化不利于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的行为,是价格欺诈行为,应当予以禁止。业内人士提醒商家要诚信经营。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季芳: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质量、规格、价格构成等重要信息必须如实披露,消费者提出相关疑问时,要以清晰、简洁的语言直接回答消费者的问题。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