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来看,日本央行选择加息15bp而非10bp,或将耗尽2024年全年的政策空间,可视为利空消息的落地。
尽管日本经济前景传递出增长放缓(2024年增长从0.8%下调至0.6%)和通胀下降(2024年核心通胀从2.8%下调至2.5%)的迹象,但日本央行仍加息15bp,将短期利率上调至0.25%左右。
同时,将逐步将债券购买规模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目标到2026年第一季度降至2.9万亿日元,较当前水平下降一半。
目前,日本整体CPI和扣除能源的核心CPI已连续27个月超过2%的通胀目标,价格显然是日本央行加息的依据。
日本物价上涨的背后原因,是国内消费复苏缓慢和日元贬值的影响,尤其是在近期日元贬值的情况下,日本进口物价同比增速明显反弹,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也是日本央行下定决心加息的驱动力。
但日本居民实际工资增速已连续26个月为负。春季基本工资增长的背后,是其他各类收入(奖金、加班费等)增长乏力。如果单靠基本工资上行增长拉动,日本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至少需要一个季度才能转正。
从时机上看,日本央行选择提前加息。
对内,是政治压力。日本央行需要对3月份以来持续走弱的日元进行干预,4月底日本央行干预日元贬值并未成功,7月初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61.7,创下1986年6月以来新低。汇率贬值加大了日本央行的政治压力。近期,日本自民党多位官员频繁直接表达对日本央行加息的“预期”。
日本央行今年也面临与美联储类似的政治议程。9月,日本自民党将举行新一届大选,新当选的党魁将成为日本首相。在目前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也避免行动过晚,干预事实上的“日本大选”。
对外而言,则是规避美联储“可能”出现的降息窗口,考虑到市场已充分考虑到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若日本央行10月底再度加息,则显得过于鹰派。
某种程度上,日本央行也要避免与美国大选“撞车”。即便日本经济对美国的溢出效应没有那么强,但如果等到9月、10月才出手,势必对资本流动造成冲击。日本央行一向以弱势鸽派示人,此次被迫出手也促使其不得不先发制人。
日本央行想要的不是日元走强,而是“不那么弱”的日元;日本央行不想转为鹰派,只是“不那么鸽派”。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布会上,上田的表态并没有明显的鹰派倾向。
他对国内需求持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实际需求正在下降(个人消费已连续四个季度环比萎缩),但仍预计在工资增长的带动下实际需求将缓慢复苏。
更重要的是,他强调0.5%并非特殊的利率上限,这意味着日本央行本轮加息周期将会更长。
同时还表示,面对潜在的物价下行压力,将降息甚至重回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见日本央行对未来经济走向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短期来看,日本央行选择加息15bp而非10bp,或已耗尽全年政策空间,可视为利空落落。考虑到日本央行已下调今年经济增长及通胀水平预期,尽管上田表示今年进一步行动将基于数据(data-)并保留加息可能性,但目前尚不具备基础。
风险警示
日本内需复苏超预期,日元升值超预期,日央行加息步伐超预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