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山子高科股价从7月22日起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7月24日,公司收盘价0.90元/股,首次收盘价跌破1元。

7月25日,山子高科首次提示退市风险。

7月26日,尽管该股开盘上涨8.64%,但仍未能将股价推升至1元红线上方,收盘价跌至0.86元/股,濒临面值退市边缘。

上周末,山子高科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题为《致全体股东的一封信:坚持做难但对的事》的文章。

董事长叶季向投资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已向董事会申请停止支付其个人薪酬,直至股价回归至1.6元/股上方。除回购股份外,还将采取全方位措施,力争将股价稳定在安全区间。

道歉信发布之后,山子高科不仅人气飙升,还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涨停。

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插图

宁波昔日地王的没落

公开资料显示,山子高科的前身是银亿股份,成立于1998年,2011年通过收购兰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作为宁波房地产龙头企业,银亿股份在房地产界享有盛誉,自2004年起,公司已连续15年跻身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银亿集团创始人、银亿股份原实际控制人熊旭强曾被誉为“宁波首富”。

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插图1

2016年是银亿股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公司确定了“地产+高端制造”的发展格局,将汽车制造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

随后,银亿控股选定宁波浩盛和东方逸盛作为重点收购对象,其中宁波浩盛隶属于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独立制造商ARC集团,东方逸盛则隶属于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制造商邦奇集团。

据悉,上述两家公司的收购金额均超过100亿元。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燃油车零部件业务不仅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反而使公司陷入了严重困境。

一方面,大规模并购给公司资金链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燃油车零部件业务营收远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加速下滑。

2018年,银亿股份爆发危机。

祸不单行,2019年,银亿股份大股东被发现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加之债务危机,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被迫破产重组。

2022年11月,银亿股份公告重组方案完成,嘉兴紫禾金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32亿元成为银亿股份重组投资人,叶季成公司新实控人并“改名换姓”。

202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山子高科。

今年3月,山子高科发布公告称,因房地产业务经营困难,公司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股权及债权资产,经过三次挂牌,最终由江苏连云港公司大理泓霖中标。

6月29日,山子高科发布公告称,已将所持有的银亿地产100%股权以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剥离企业的应收账款以6.01亿元的价格出售,山子高科正式告别深耕30年的房地产行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银亿股份的失败并非只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暴露出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一家曾经辉煌的房地产企业,在一系列的跨国并购中,最终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

上市公司打响“1元保卫战”

事实上,山子高科并非孤例,自“国九条”及退市新规发布以来,强制退市力度不断加大,“1元退市”已越来越成为常态。

10月10日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收盘,沪深A股市场股价在3元及以下的公司共计47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近十分之一。

其中,股价在1元及以下的上市公司有24家,部分公司已触发面值退市规则,被锁定退市;另外,股价在1元/股至1.5元/股之间的上市公司有74家。

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插图2

从行业分布来看,479家股价3元以下上市公司中,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多达51家,占比超过10%;建筑装饰行业上市公司38家;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33家。

2024年上半年,随着行业持续深度调整,房地产板块股价表现呈现一定的波动,万科、绿地、滨江等一些大型房企上半年股价也出现大幅下跌。

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插图3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位居榜首,达70家企业;浙江省位居第二,达45家企业;江苏、北京分别有43家、41家企业。

山子高科股价连续跌停,董事长致股东信能否力挽狂澜?插图4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不少上市公司纷纷采取自救措施,打响股价“1元保卫战”。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股东增持;通过公司回购刺激股价;通过控股股东注入资产提升公司价值。

7月16日,新湖中宝披露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衢州智宝计划自7月16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至不超过1亿元,增持价格不高于2元/股。

7月25日,亚泰集团收盘价0.97元/股,连续两天收盘价在1元以下。近一个月以来,公司股价一直围绕“1元红线”波动。今年6月下旬,亚泰集团股价首次跌破1元并持续下跌时,国有大股东紧急增持,将股价拉回1元上方。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大股东增持行为普遍值得肯定,不仅有助于清理市场“僵尸壳”和“害群之马”,还能促进上市公司自查自纠。对公司而言,通过增持、回购、改制重组等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拉高股价,避免退市,为改善经营状况争取时间和机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