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期数 3926
作者 | 餐厅老板娘内参君
今年夏天最火的地摊项目
出现了!
不是吃不起西餐,而是街边的牛排性价比更高。
今年夏天,夜市排档中最火爆的项目出现了,它就是“街边牛排”,一种将高级餐厅的精致与大街小巷的烟火气相结合的餐饮业态,也被称作“行走的西餐厅”。
小美食车或摊位上,整齐地堆放着诱人的牛排,铁板上的牛排在火光中发出滋滋声,肉焦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偶尔还会出现火苗,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看。
牛排色泽绯红,汁水盈盈,香气与铁板的火候完美结合,让人垂涎欲滴,除了牛排,还搭配意面、西兰花、煎蛋、蔬菜沙拉,即便是街头巷尾,也充满仪式感,满满的。
这样的街边摊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商户都选择在招牌上用大写字母写着“街头牛排”,相当显眼。
价格非常实惠,最低19.9元一份,五分钟就能出菜,一次可以出好几份,在义乌、南宁、长沙、苏州、北京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的美食街、大学城,这样的摊位几乎全国随处可见,随处可见。
在小红书上,#地盘牛肉#话题阅读量已超340万,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排队一小时去吃地盘牛肉。
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加入游戏了,有些人看到游戏很受欢迎,就开始“教别人如何赚钱”。
“周六生意红火,四小时订单超200单”、“大学生自主创业,三小时赚2500多元”……这些标题的视觉冲击力巨大,仿佛“摆地摊买楼”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梦想,引得不少网友兴奋不已。
“科技与努力”的隐患
其实街头牛排并不是一个新的餐饮创业项目,早在2022年它就出现了。
但今年它的声音再次响亮起来,其在市场上的活力和号召力是不可否认的。
1. 顺应美食上街的潮流。过去多见于餐厅的美食,如今在夜市、美食广场随处可见。除了路边摊,还有牛排车、法式甜品摊、汉堡车等。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不愿光顾高档昂贵的餐厅,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实惠、优质的餐饮方式。
2.视觉效果好,适合社交网络传播。你会发现,受欢迎的餐厅都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街边大排档牛排在呈现和视觉效果上下了不少功夫,吸引了大量喜欢分享美食的社交媒体用户。
3. 以锅底风味表现,情感价值十足。街边牛排展示整个制作过程,可以看作是对新鲜、现场制作、个性化体验需求的回应,主打特色是现场售卖,强调手工制作和新鲜食材,与当下“反预制餐”的消费潮流高度契合。
不过,虽然街边牛排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并得到一些人的理解,比如“19.9元一辆自行车你还要什么?”,但也引发了人们对菜品品质的质疑。
牛排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食材,你相信只要19.9元就能买到一份生切牛排吗?
目前牛排市场最主流的两大品类是“原切”与“整切”,前者是最原始的牛肉,后者则是加水、调味料、保水嫩化材料等腌制而成。根据添加的配料不同,1斤生肉可以产出1.1斤至1.6斤加工肉。
另外,还有一类叫“合成牛排”,又称拼接牛排。
就是把牛身上不同部位的松散碎牛肉重新组合起来,根据添加的配料不同,1斤生肉可以做成1.1到2斤的加工肉,因为碎肉成本低,组合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水,所以这个产品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这牛排能吃吗?可以,但是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问题在于这些理念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很多商家可以“靠嘴”,在宣传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目前市面上的街边牛排面临着“技术、用心”的信任和口碑的挑战,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仍需解决。
否则,它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淀粉肠。
自从今年某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大街小巷流行的淀粉肠,到底是什么做的?》的报道后,曾经风靡一时的淀粉肠,因“骨泥”的讨论,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肠衣行业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夕阳产业。
没人教你如何开店赚钱
只有人们想从你身上赚钱
近年来,网红小吃店“开得快,关得也快”的事实越来越被验证。
从曾经是年轻人摆摊当之无愧的“中心位置”的手作柠檬茶,到去年红遍全国却在今年分批倒闭的毛烤鸭,再到街边火锅、街边烤鸟、街边杂面等等,街头牛排是否会成为其中之一,很难说。
随着每一个摆地摊网红有了走红的迹象,社交平台上也会迅速涌现出一批“创业指南”。
这些营业指南总是隐藏在各种令人兴奋的标题背后,什么“摆摊日赚2000元”、“一天能坐100桌”、“5小时接200单”等等,只有当他自己创业时,才露出了真实的动机。
或者直接开班授课,销售小吃菜谱,或者教想要开餐馆的店主如何选择地点、筛选品牌。
事实上,今年天水麻辣烫、毛烤鸭停业期间,就有不少餐饮店主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自己创业初期被各种宣传、广告吸引,参加了不少“培训班”,交了不少“学习费”。
还有不少网红零食品牌在爆红之后,会迅速推出加盟计划,吸引有意创业者加盟,而加盟之后,不少餐厅老板发现品牌方提供的支持和承诺远不如预期。
“用小投入引流,然后运营到收支平衡,营销火爆,再吸引新人加入,最后退出。”这是一位网友的一针见血的总结。
对于这些“创业教练”来说,不管自己有多成功,有没有能力,只要开个新号,就能获得下一波美食流量。不过,对于想要开餐厅生意的人来说,要避免被一时的热度所左右,被宣传所欺骗。
地摊今夏“冷”了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激励政策和有效措施,有序开放地摊、夜市,夜经济活力一度回归,但今年夏季的情况与去年相比不尽如人意。
“地摊杀手”正日益赶走顾客。
“以前觉得吃不起饭店就去吃地摊,现在吃不起地摊就得去饭店。”近日,不少网友表示,在夜市小摊吃饭比饭店贵,夜市小吃要18、15元,一盒鸡爪要3、40元,还有炸串、素菜串要2.5元。
“地摊杀手”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满,还导致夜市的人气和美誉度大幅下降。
夜市和美食街的寿命越来越短。
如今,无论是快餐连锁店还是外卖平台都在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消费时间,而作为传统餐饮业态的夜市、美食广场需要面对大量的竞争,难以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近日,广西玉林的一条美食街被曝出今年3月开业不到三个月就因客流量太少而倒闭,开业之时也是报道不断,还吸引了不少玉林市民前来打卡,曾经人气爆棚,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人遗忘了。
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夏季高温导致夜市人流明显减少,不少摊位冷清。高温不仅影响人们的出门意愿,也降低了人们的食欲。一家夜市摊主称,今年夏季平均客流量相比去年减少了三成以上。
此外,食材的保存与食用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摊主需要采取额外措施来保证食材的新鲜度与安全,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经营范围与产品种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