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系车的价格底线是否不断被突破?
据21财经报道,记者近日走访多家日系合资品牌4S店发现,降价已经成为日系品牌的惯用手法。丰田卡罗拉、汉兰达、本田雅阁、皓影、日产轩逸、天籁等热销车型的终端优惠幅度在2万至6万元不等。日产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轩逸经典款售价不到7万元,如果选择分期付款还有额外优惠。对于成为热搜的“凯美瑞仅售12万元”,一位丰田销售人员表示,“店里没有这个价格,如果你感兴趣,我们可以谈下来到14万元以内。”
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日系品牌的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中型轿车售价从20万元下探至15万元,紧凑型轿车售价更是低至6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还无法判断价格是否会进一步走低,但激烈的价格竞争仍将持续。
为了提高销量,包括日系品牌在内的合资品牌“打不过就加入”,选择降价换销量。不少新车上市不久就迅速降价,这对于以保值率高著称的日系品牌来说并不常见。以往换代时,老款都会给予大幅优惠,快速清空库存,但今年“加配置降价”的操作在合资品牌中也很常见。
5月底,丰田皇冠陆地巡洋舰上市,相比老款最高降价3.4万元,限时福利最高降价接近5万元;备受期待的第九代凯美瑞上市时售价17.18万元,上市三个月后再度正式降价。不仅如此,日系合资品牌在“618”活动期间也集中降价促销,一汽丰田卡罗拉、广汽丰田汉兰达和凯美瑞、广汽本田ZR-V均推出燃油车型3万至5万元不等的限时优惠。
2.为什么没人买日本车?
近年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市场份额逐渐下滑。日系车到底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分析、看待?
首先,日系汽车在过去凭借省油、耐用、性价比高等优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近年来,这种优势逐渐减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劣势。一方面,日系汽车在产品创新方面较弱,尤其在智能化、新能源领域,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日系汽车在这方面的短板愈发明显,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日系汽车也面临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近年来,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频频被曝出检测造假、零部件不合格等质量问题,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日系汽车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系汽车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如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效率低等,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其新能源产品的信心。
其次,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特别是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车型。相比之下,日系车在这方面的动作则相对迟缓,虽然日系车在混动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但在纯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导致市场上日系车的智能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视觉和体验需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日系车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这也是其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的重要原因。
第三,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对全球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凭借电池技术、智能配置、成本控制等优势,给传统汽车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日系车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显著,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受到严重影响,其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本土品牌蚕食。此外,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崛起也改变了全球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格局,日系车传统的供应链优势正在减弱。
第四,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日系车企必须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短期内,日系车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化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等手段稳定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日系车企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日系车还需要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利用本土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潜力,实现共赢发展。唯有如此,日系车才能扭转下滑趋势,避免被边缘化的风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