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天士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在茅台镇投资建厂,创办了国台酒业。从茅台镇一家小酒厂起步,到如今拥有政府牌照,成为茅台镇第二大白酒企业。作为一家酿酒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台酒业已成为中国一线白酒企业,是酱香型白酒的主流品牌。
多年来,国台酒业在销量、品牌价值、纳税等方面均位居贵州白酒品牌前三甲。2023年9月,入选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华尊杯”第十五届企业品牌奖获奖企业。经价值评估委员会评定,国台酒业以品牌价值2062.68亿元位列中国白酒第十位、贵州白酒第三位。
虽然近两年白酒行业处于调整期,但国台凭借25年的积累与发展,数字化生产力的打造,以及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加之强大的战略赋能,始终穿越行业周期、不断前行,公司高质量发展,稳步向“中国白酒新名牌”的目标迈进。
行业实力:国泰品牌价值超2000亿
从进入市场到扎根,再到深耕细作,经过25年的发展,国台酒业如今与茅台、习酒等一起,形成了贵州酱香型白酒的领军品牌舰队。行业有周期,国台酒业在25年的时间里成长为贵州的领军品牌。三流酒企靠的就是专注品质、坚守品牌、诚信创新。
从行业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2年是白酒的调整期,2003年到2012年是白酒的“黄金十年”,但前期国泰始终以酿酒、储酒为主,不卖不卖,不紧不慢,注重品质积累。
2008年至2012年,国台销售规模和品牌价值迎来第一轮快速发展,“贵州国台酒·领军茅台酒”的品牌定位确立,销售和品牌开始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初步的产区、品类、行业地位和高端消费者认知。
2011年是国泰智能化元年,也是国泰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担任天士力数字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国泰君安创始人、国泰酒业集团终身荣誉董事长、创新生产力总工程师闫希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泰酒业的“沟通文化”。此后,国泰酒业逐步构建了以“沟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四好一沟通”的国泰酒文化理论。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2013年至2015年,行业又进入一轮调整,国台以二次创业的姿态再出发,坚持“四不”原则,即不继续加大对国台酒厂的投入,系统推进智能酿酒创新,持续投入生产、扩大产能,做有实力、有担当、有担当的酱香型白酒企业。
2016年以来,国泰不断提品质、扩产能、拓市场、做细网络、做强品牌、夯实基础,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数据见证发展“足迹”:2017年到2020年,国台年营收持续跃升,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华尊杯”被誉为“中国酒类奥运会”,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办,自2021年第十三届“华尊杯”以来,国台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国台稳扎稳打,年年上新台阶,2022年第十四届“华尊杯”,国台品牌价值突破千亿。从1002.55亿元上升到1515.5亿元。特别是2023年,国台品牌价值再度跃升,一举突破2000亿元,为国台品牌发展创造了历史新高,位列中国白酒第十位、贵州省白酒第三位。
2022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国台开启全渠道市场运营,积极开拓宴席市场,在国际市场发力,稳住行业地位,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去年国台酒参与婚宴6万场、96.5万桌,影响消费者960多万,此外,国台酒赞助叠滘龙舟漂流赛、中国高尔夫球赛、足球、篮球、羽毛球赛事,国台打造出品质酒与运动美学的亮丽名片。
今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白酒行业发展将进入降温期,预计今年白酒行业销售总额将达到80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闫希军在2024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上也表示:“与前几轮相比,这一轮行业调整更具结构性和动态性,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回顾国泰25年的发展历程,公司有信心、有能力渡过这个周期。
信心源自自信,自信源自积累,源自系统思考、统筹规划,科学应对发展趋势。回顾国泰发展史不难发现,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深化推进市场拓展动作,重视消费者培育,是提升国泰品牌价值的关键。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保持定力。今年初,在国泰2024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开静就表示:“白酒行业需要长远主义,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在形势好的时候趁势而上,在调整的时候积蓄动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变革,是天士力和国泰一贯坚持的发展原则和思维方式。”
政府授牌: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
从茅台镇一家小型酿酒企业到政府授权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泰已扎根茅台镇25年,目前国泰旗下拥有国台酒业、国台酒厂、国台怀酒、国台酒业、国台茂源等四大生产基地,规划年产正宗大曲酱香型白酒5.6万吨,陈年基酒仓储能力逾8万吨。
为何扎根茅台镇、深耕茅台镇?“天士力投资白酒产业时,看中的就是白酒的真实性、历史性和人文性,在全国的白酒产区、白酒口味中,最终选择了酱香型白酒,落地茅台镇。”闫希军曾这样解释投资初衷。
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产区核心,是全球最适合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地区之一。这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22年初,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贵州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的定位,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
茅台镇为何在酿造茅台酒方面如此独特?通过对核心茅台酒酿造产区、向外扩散的缓冲区以及外围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茅台镇的特有微生物种类最多、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空气中的酿酒微生物数量和余氯含量处于急剧衰减模式。这种微生态是茅台镇产区的核心,也是“茅台镇外酿不出茅台酒”的根本原因。
茅台镇的酿酒微生物到底有多丰富?截至目前,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酒的科研团队已鉴定出国台酒酿造过程中存在451个属1073种微生物,主要有酵母、细菌、霉菌等。然而,与环境中实际存在的总量相比,这些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茅台酒离茅台镇不能酿造。这一科学结论已被全国多地茅台酒迁地生产的失败所验证。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茅台酒产量万吨”时,茅台酒厂就在距离茅台镇二十多公里的地方设厂做实验,首次尝试异地酿造茅台酒,但以失败告终。研究表明,茅台镇核心产区微生态特征与赤水茅台相似,而与茅台河流域其他产区如习水、二郎、遵义汇川区等存在很大差异,由此便有了“离茅台镇不能酿造茅台酒”的说法。
茅台酒在茅台镇以外酿不出,同样,国台酒在茅台镇以外酿不出。国台总结提炼了“四个真”,即“真产地、真原料、真工艺、真品质”。承诺:每一瓶国台国标酒,均产自中国茅台酒核心产区茅台镇;100%采用红缨子糯高粱酿造;严格遵循“12987”正宗大曲酱香型酿造工艺;全部为至少五年的正宗年份酒,确保每一瓶国台国标酒都是真品,具有当年原汁原味。
茅台镇酿酒微生态独特、不可复制。独特凸显稀缺,稀缺创造价值。虽然近年来酱酒的火爆带动了产能乃至产区不断扩张,但酱酒的泛产、多产区肯定不是唯一的出路。茅台镇核心产区的稀释反而凸显了茅台镇核心产区的稀缺性。在行业调整期、“酱酒热”理性化的背景下,茅台镇核心产区的稀缺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身处酱酒镇核心产区的国泰君安也将因此受益。
智慧酿造:走工业化新路
发展新质量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贵州三大酒企之一、茅台镇第二大酒企,国泰君安找到了一条路径:推进数字化,塑造新质量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产业、现代企业。
25年来,国泰始终坚持“坚守传统而不拘泥,科学创新而不背离本源”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10年来,国泰坚持学茅台、做好国泰,系统学习茅台镇正宗酱香型白酒。国泰传统酿酒工艺坚持“四个正宗”,系统探索、积累传统酿酒工艺精髓,构建了“四好一过”传统酿酒体系,从高粱种植、机械制曲到智能化生产,贯穿了智能酿酒产业链。
目前,国台已将传统的“12987”酿酒工艺细化为30道工序、269个环节,在酱酒行业率先提出1000多项工艺指标标准,尤其在2023年《国台智能酿酒标准体系》正式发布,是国内首个酱香型白酒智能酿酒贴标系统。以标准为准绳,打造品质之城,从机械替代到酿酒系统更加智能,国台在智能化的探索中,每一步都走在了正轨上。
国台在智能酿酒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高度认可,2023年1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优秀场景名单,国台荣获“2023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者,成为贵州白酒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其实,国台的创新是为了酿造更好的酒,追求标准更一致、批次更稳定、品质更恒定、相对更健康的酒,过去10年的实践证明,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方向正确、措施可行、效益显著。
专家组在考察国泰后认为,“在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白酒行业,国泰能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化水平实属不易,这是白酒行业新型质量生产力的实际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称赞“国泰是现代化白酒生产的典范。”
颜开菁表示,未来国台将强调创新、底线思维、自我创新,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市场网络化、创造主体化、区域化、区块链化组织化。通过数字化生产力的创造,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努力为业界提供传统白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参考样本,稳步向“中国新名酒”的目标迈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