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与世界教育强国仍有差距,专家建议提升至 5%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22%,在世界有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仅排第89位,而同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2%。

教育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曾撰文指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比例应逐步提高到不低于5%,同时确保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不低于现有水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认为,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仅用于解决基本教育保障,如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硬件设施等,但在师资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办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经验和我国当前教育状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必须达到5%,才能满足教育质量与公平的发展目标。

民办教育资本投入改革

近5年来,我国教育总经费中除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外的部分波动较大。

2020年或许受到疫情爆发的影响,这部分资金较上年录得负增长0.06%,2021年回升至增长18.89%,2022年增速回落至6.79%,2023年增速继续提升至10.16%。

(全国教育经费总额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差额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教育部)

朱永新撰文指出,要改革民办教育资金投入政策,建议进一步统筹社会教育资源,支持个人、企业、机构等建立各类公益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教育。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可不受比例限制,同时完善财税、土地、金融、就业等政策。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第三次分配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入教育。

熊丙奇认为,教育要回归公益本位,告别“教育产业化”,这意味着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再以逐利的心态办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核算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再以“教育产业化”的方式发展教育,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有新的认识,将民办学校纳入人均经费体系。

建立完善新的金融供给机制

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上年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8%、4.3%、2.7%、3.8%、0.7%、3.9%。

其中,幼儿园生均教育总费用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各级教育第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5月16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教育部将会同财政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群众上得起。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是适应近年来人口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抓住当前人口形势新变化的机遇。

过去几年,为应对人口高峰期幼儿园入园刚性需求,各地用十年时间弥补历史欠账,极大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

目前新生儿数量减少,2023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学生数将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而其他各级教育在园学生数却在增加,此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可以更高效地还债、补短板。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各级教育投入。

《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投入。

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与世界教育强国仍有差距,专家建议提升至 5%插图

此外,《决定》还提出,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强化终身教育保障,并要求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陈子季7月18日撰文指出,落实新时代新征程法定增长要求,要在不断巩固现有投入基础上力争有更大新增,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快速变化的人口发展形势和各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缺口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供给力度,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指标体系、责任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新的财政供给机制。”陈子季写道。

陈子季指出,重点要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制。

通过对“十三五”省以下教育转移支付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省份在获得教育转移支付后,县区间人均教育支出差距明显缩小,这说明教育转移支付使得全省县区间人均教育支出的分配更加均衡。

剔除中央转移支付后,省级以下教育转移支付规模较小,占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比重明显过低。

山西省某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地方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90%以上,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占比近10%,市县两级财政压力逐年增大。

他说,县级教育财政经费60%以上是教师工资,因此,如果能将人事经费纳入中央统筹或者增加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将大大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决定》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高市县财力和事权的匹配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适当增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

“应适当强化中央财政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切实强化省级统筹协调责任,建立健全省级以下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增强省级对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的调控能力,加大省市财政对县级财政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陈子季写道。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