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为何破防?兢兢业业却换来客户亏损,规模考核成难题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金融圈的热门词汇“羞耻”,让无数金融从业者破防。理财人明明是很认真的,有时需要牺牲家庭和休息时间,看来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又何必羞愧呢?笔者更喜欢用“伤心”二字来形容金融人当下的心情。

前段时间,笔者一位在基金公司负责销售的朋友被问到:“你卖基金20多年,卖了千亿,有没有计算过你为客户赚了多少钱?朋友目瞪口呆。他反映说,公司有钱,自己也赚了,但好像赚钱的客户不多,这两年亏了不少,有些是亲戚朋友。另一位基金经理向笔者吐槽,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产品变为盈利后,客户纷纷赎回,规模不升反降。在公司规模考核的指导下,他的收入有所下降。

01

近两年,资产管理行业和理财产业(两者相关又不同,为了方便起见都归为理财行业)确实让投资者失望了。

近年来,在市场上,许多公募基金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该行业的正规军已经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但它给了骗子一个机会。P2P、固定融资计划等鬼蛇神的出现,让百姓赔钱。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人民似乎没有通过资本市场取得成果。更糟糕的是,这里的投资者在抱怨,但行业内的腐败案件却经常在那边爆发。蔡二十,百亿基金经理,管理规模300-400亿,因受贿行贿一夜之间入狱。蔡某不憋屈,但金融界的广大民众却很委屈!据说金融从业者的工资很高,平均年薪几十万或几百万,但基层员工只觉得自己落后了。而且,大部分金融人定居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捉襟见肘的人不在少数。更何况,市场波动不在从业者的控制之下,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02

其实,理财产业不应该如此难以忍受,金融家也不应该如此悲哀。相反,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坡大雪”行业,笔者和大多数金融从业者一样,深爱着这个行业。对于金融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他们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如果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那么理财产业就是一条重要的动脉。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程度相对较低。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存款中,难以支撑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理财产业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一方面,资金汇集并输送到最具潜力的行业、行业甚至企业家手中,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将转移到资本市场,储蓄将转化为投资,从而增加人民的财产收入。

这是一个多么有价值和回报的行业!一对年轻夫妇通过投资攒下新房的首付,一位农民工因事故获得保险赔偿,一位老阿姨通过理财积累养老金,一家人通过定期投资基金为子女攒下教育基金......这些是财富管理公司的成就时刻。

2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理财产业确实实现了快速发展,从业者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以资产管理行业为例,过去30年从无到有,如今规模已达140万亿元。参赛机构也百花齐放,争美夺目。理财产子基金、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保险资产管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等各有千秋。其中,公募基金行业是“走进老百姓的家”。自1998年发行第一只公募基金以来,截至2022年底已覆盖7.6亿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行业最新规模也达到31万亿。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金融业的深度参与和支持,财富管理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03

与光明的未来相比,财富管理行业现在似乎面临着严重的信心危机。怎么了?是因为从业者不称职,还是居心叵测?这个行业的人才密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尖子生云集,常春藤盟校和985名校的毕业生并不少见,他们才华横溢,吃苦耐劳,能力出众。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真的想为老百姓赚钱。基金经理拼命卷起业绩,产品经理拼命围绕人的需求开发产品,渠道拼命提升投资者体验,运营、托管等中后台部门拼命提升管理效率。不幸的是,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评估机制也出了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从业者的所有努力都走错了路,越努力越错,客户深受伤害。

金融业极其特殊,如果商业模式和机制设计不慎重,就会成为最锋利的“韭菜”镰刀。理财产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销售模式是导致投资者收益不足的罪魁祸首。

与其他行业不同,财富管理行业叠加在专业精神和人性的纠缠之上,将机构、从业者和客户困在利益的漩涡中。金融投资专业性很强,对普通人认知门槛很高。投资需要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和仇恨。一些机构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利用信息贫乏、专业性差,顺着人性“割韭菜”。例如,推广高收益、无风险的信托项目,在市场高位热销基金等。保险产品的设计比资产管理产品更复杂,即使是普通的金融从业者也难以理解,但在渠道的大力推广下,普通人已经买了很多不合适、不需要的产品。

评估的短期性也助长了局势。与其他行业不同,理财产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收益是显性的、流动的,风险是隐蔽的、滞后的。这样一来,就确定业绩的成功需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起起落落来检验。短期业绩做好容易,百年老店却很难做好。在经济上行期间,金融机构普遍杠杆化、规模化,火上浇油。当经济低迷时期的潮水退去时,只有谁在裸泳才知道。短至季度、每月和每日的评估不适用于该行业。

不可否认,金融行业有一些飞蛾。金融人也是人,他们也有七种情绪和六种欲望。金融业的专业门槛高,如果缺乏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严格监管,就容易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

比如,基金产品隐性高额交易费用、投资经理的权益转移、各种非法操作等等。然而,这只是数百万金融从业者中的一小部分。广大金融从业者不应该被棍子打死,成为“替罪羊”。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商业模式的转变开始。买方投资咨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即使它是一种过渡性的“咨询产品销售”,但它是向前迈出的一步。要贯彻落实金融的人民性、包容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仅要停留在口号上,还要落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需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客户的利益在短时间内与公司自身的利益发生冲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客户和监管机构的认可,推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毕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继续增长,即使其客户受到伤害。行业内已经有了一些机构,小河已经露出了尖角,在这个寒冬里暗暗积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能够萌芽成长。

此外,要从资金方和投资方两方面努力延长投资期限,培养耐心资本。在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理财产品模式下,一些理财产业机构往往一味迎合投资者对短期高收益的不合理需求,卖出历史回报高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投资经理人行为的变形,比如通过蜷缩和押注来寻求短期的高回报。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同时关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以培养耐心资本。一方面,理财产业机构可以通过更精准的KYC和实用的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延长投资周期。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拉长考核周期,避免投资经理的短期行为,更加注重客户的投资回报和收益感。资本端更长期,投资管理方更冷静,资本端和资产端进入良性循环,有利于人民财富的保值增值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

这是一个让金融界人士无比“悲哀”的时刻。查理·芒格( )说过,要反其道而行之,总是以相反的方式思考。另一方面,当冬天来临时,春天会很遥远吗?另一方面,理财产业一直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大讨论和反思。只有当它真的受到伤害时,改变才会发生。过去的教训,未来的老师。

归根结底,要弄清楚财富管理行业在为谁而战。财富管理行业专业性强,价值可见。暂时的困难不应该成为我们躺平和沮丧的理由,更不用说自我放纵了。

财富管理行业已经到了历史的转折点,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每一个深爱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来说,既然选择了遥远的地方,他只关心起起落落。

(本文作者为金融资深人士杨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风险的定义与导致损失风险的原因分析

✔在学者看来,风险等于波动性,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可计算的、客观的、能够查明来龙去脉的数字 ● 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导致“损失风险”的原因有二 ✔自负、对风险的无知和放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