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的3月28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把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吓了一跳。
当晚,雷军在万众瞩目下揭开了SU7神秘的面纱,北汽董事长张建勇、蔚来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等纷纷在现场,目光中满是惊叹或震撼。SU7创下了首发1分钟售罄、4分钟突破1万台、18分钟突破4万台的纪录。远在重庆的朱华荣未能第一时间亲眼见证现场的热闹场面,但在发布会结束后,雷军谦虚地问他:“朱总,今晚的发布会,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朱华荣震惊得差点失眠。
四个月后的7月19日,雷军再次“复出”,以“勇气”的名义发表了第五次年度演讲。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中,雷军用一半的时间公开梳理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和自己三年来的个人坎坷经历,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发布小米车家生态的年度新品和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
不知道朱华荣在发布会后是否又收到了雷军的“亲切问候”,也不知道汽车行业多少人彻夜难眠。但从发布会现场的欢呼声和举起的密密麻麻的摄像机,可以看出,曾经饱受争议和质疑的小米汽车,在雷军的亲自带领下,正在加速驶上正轨。
事故引发的汽车制造业
但为什么必须全额资助呢?
在外界看来,从官宣到SU7的发布,小米造车是一次值得整个行业学习的教科书级营销案例,但雷军在演讲中却用“一个意外”来形容。
2021年1月15日,小米遭美国制裁,小米收到消息后紧急召开董事会,商讨应对措施。面对“手机做不出来,公司三四万人怎么办?”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位董事建议造车,并提议雷军“亲自带队”,这一建议得到了几乎所有高管的支持。
进入陌生的赛道并不容易,为了做出最正确的决定,雷军带领着60多人的调研团队。从1月15日萌生造车想法,到3月30日正式公布造车,调研团队用了70多天时间,在10多个城市做了85次调研,访谈了200多人,开了4次高管会议。在雷军拜访的所有汽车高管中,李斌和何小鹏是最“不知道劝我造车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的。雷军现在回忆起那个场景,已经可以用轻松的语境调侃一番,但当时心里肯定是煎熬的。
“如果不是遭遇巨大冲击,我们肯定不会贸然进入汽车这么复杂的行业”,雷军说,“但如果决定造车,就要有长远规划,要瞄准全球前五。我们当时的估计是,至少要烧掉100亿美元。”
小米汽车造车三年,一共收到38万份简历,多家VC给小米汽车开价,最高估值刚好达到100亿美元。这样的好事谁都拒绝不了,但雷军深思熟虑后决定,小米汽车要做第一个百亿美金估值的车。造车,要自己掏钱,自己承担风险。
雷军表示,“造车的周期很长,如果拿别人的钱,我们保持同样的想法需要很长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可以调动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我很清楚,造车非常困难,我一个人做不出来,需要小米集团所有人毫无保留的支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成功。”
当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直言“我钦佩小米,但同时也为小米担忧”时,雷军却已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投身到造车事业中。
造一辆车从学开车开始?
一群“草根剧团”吵架闹矛盾,变“特种兵”
在手机行业,小米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巨头,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小米已经连续15个季度保持这一排名,但在汽车行业,上市四个月后,可能还是会有相当多的人在问:小米是谁?
令人意外的是,小米造车的第一步,是让雷军自己学会开车,十多年没开过车的雷军,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重新适应了自己开车。由此不难猜测,十多年没碰过车的雷军,对车并不太懂,为了减轻与新同事共事时的职业压力,从借同事的车到戴着墨镜遮脸,雷军戴着口罩去各个4S店试驾车。三年时间,雷军试驾了170多辆对手公司的车,甚至学会了开赛车,他整理的试驾笔记和资料多达20万字,几乎可以出一本专著了。
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到了顶峰,每年都会有两三百款新车发布。对于刚刚起步的小米来说,爆款至关重要。当初小米汽车团队找了很多调研报告,雷军的想法很简单:别浪费时间,一百份报告代替不了和真实用户的面对面交流,先造出一款小米工程师都想买的车吧!
在面试了300多位工程师,清点了小米员工停车场里的所有汽车后,小米最终决定“高车好找,低车难找”,从比较难找的轿车开始。
经过半年的日夜奋战,2022年春节前,小米汽车召开了第一次正式的项目评审会。没想到分歧太大,产品方案差点要推倒重做。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雷军就取消了会议,一切行程都推迟,召集小米汽车团队十多个核心成员开会。谁也没想到,一场临时会议竟然开了21天。
一开始大家都比较矜持,但后来争论越来越激烈,有时候甚至从早上9点争论到晚上9点,正是在这些激烈的争论中,一群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草根团队”迅速融为一体,形成了小米汽车的“特种部队”,也为后来屡创纪录的小米速度奠定了基础。
雷军滔滔不绝地讲着小米汽车早期的故事,但在讲到SU7交付前后的时间线时,他的语气却出现了超出范围的轻微波动。
打破行业纪录
但小米想要做的是加入这个行列,而不是破坏这个行业
从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举办首场技术发布会,到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并曝光其售价,雷军给自己和SU7留下了3个月的真空时间,这段时间雷军一方面考虑定价,另一方面尽力观察舆论走向,如雷军所愿,关于SU7定价的讨论在这三个月里就从未停歇过,但雷军没想到,小米汽车也卷入了漩涡之中。
随着上市日期临近,小米股票论坛上米粉的声音不断放大,不乏“俊儿,别说了,外面有XX人”、“除非小米揭晓颠覆性的价格,否则就专心做手机”、“苹果十年做不出来,小米凭什么三年就能做出来”、“销量过千台我就输了”等冷水声音……
SU7遭遇了不少质疑和诋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卖不出去,就连雷军本人也开始担心,他组织团队连夜讨论价格,直到上市前夕才公布。销售团队信心不足,雷军本人则认为,大跌会导致巨额亏损,卖车如同饮鸩止渴,争论十分激烈。
但当3月28日SU7正式上市时,起售价21.59万元,百米加速2.78秒,标准续航700公里,官方直播间播放量4300万,评论21万,订单27万。短短一分钟用户量突破5万,雷军松了一口气。当晚,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雷军给朱华荣发短信征求意见。
关于SU7的交付,小米汽车官方信息显示,截至5月15日,仅用43天就实现第10000辆汽车交付。相比之下,爱拓首款车型M5交付10000辆用时87天,理想汽车首款车型理想ONE交付10000辆用时7个月,小鹏汽车小鹏G3下线用时7个月,蔚来ES8下线用时11个月。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6月,SU7累计交付3万辆,其中6月交付超万辆。小米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将月销量从零提升到过万辆。蔚来、小鹏、零跑汽车等品牌,销量过万用了七年时间。即便是背靠吉利的Zeekr,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目前小米SU7销量仍在攀升,预计7月交付超万台。小米SU7今年交付目标是保10万台,预计11月提前达标,争取全年交付12万台。目前小米汽车还有至少7万台的目标空间,未来半年月均销量需要在1.17万台以上,如果按照12万台来算,月均销量需要在1.5万台以上。
为了实现不断攀升的交付目标,小米汽车的销售服务网络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到2024年7月,小米汽车门店将覆盖全国31个城市,其中交付中心30个、销售门店103个、服务中心59个。到2024年底,小米汽车的销售服务网络预计将覆盖全国59个城市,交付中心增至53个、销售门店增至220个、服务门店增至135个,为小米汽车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销售服务体验。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好消息远不止这些。7月12日,工信部官网披露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85批新产品公告中,就有四款“小米”纯电动轿车。而全新SU7尾标已经注册,由原来的“北京小米”变更为“小米”,SU7的生产企业名称也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式获得自主造车资质。
创下史上最快交付万辆新纪录、3个月实现月交付过万辆、设定交付首年10万辆目标、渠道首年覆盖59个城市、获得“特批”独立造车资质……雷军“押上全部名声”的造车事业,似乎已经打上了成功的基础。
但处在聚光灯下的小米汽车并非完美无缺。正如雷军所说,“三年前小米对汽车行业心存敬畏,三年后依然如此。我们距离成功还很远,长征才刚刚开始。小米汽车的宗旨是先上桌,而不是马上推翻。”
新北方并不是 SU7 Ultra 的终点
造车不是雷军的天花板
在第一款车型爆红之后,米粉和竞争对手们都在密切关注小米汽车的下一步动作,当所有人都以为小米会趁热打铁,再推出一款改款的SU7,或者一款传闻外形酷似法拉利的全新纯电动车型时,雷军的重心早已从传统家用车市场转移。
发布会上,在公布了一系列小米汽车及家庭生态产品后,雷军为小米汽车保留了最后宝贵的15分钟,为整场发布会做了结束语,定位了小米SU7这台性能顶级的纯电动车。而小米SU7 Ultra原型车——SU7 Ultra也作为彩蛋向公众亮相。
雷军在演讲中将这款采用自己设计的“闪电黄”车漆和“闪电纹”的纯电动车称为“专为赛道打造的跑圈利器”。
从雷军播放的宣传视频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与市面上常见的性能车不同,SU7 Ultra在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其功能性,全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搭配重新设计的底盘结构,营造出独特的低而宽的车身姿态。
为了满足赛道的高性能要求,SU7 Ultra首次搭载小米自研V8s超级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低至1.97秒,最高时速可达350km/h。为了满足动力需求,SU7 Ultra首次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联合开发赛道用高性能电池组,可支持最大放电功率;为了解决电动车重量问题,SU7 Ultra采用“全碳设计”,全车碳纤维面积高达15平米,系统减重500kg以上,车重仅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赛道能力,小米SU7至尊纪念版重构了空气动力学设计,带来整车最大的下压力,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车辆自重——理论上,车辆甚至可以在极速下瞬间在天花板上倒挂行驶。
据雷军透露,SU7 Ultra将于今年10月征战纽博格林赛道,挑战成为10年内纽博格林赛道速度最快的四门电动车,通过这种对纯电动技术与车辆安全性的终极验证方式,小米汽车将把更多先进技术运用到量产车型上,为米粉带来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
纽伯格林赛道是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简称,这条建于1927年、拥有全球最长单圈、最多弯道和最大落差的封闭赛道,被誉为赛车手的“绿色地狱”。是汽车驯服了纽博格林,还是纽博格林征服了汽车?这样的争论一度在汽车界流传,引领行业发展的奔驰、宝马、保时捷等汽车品牌不断测试自己的实力。如何用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更快地征服纽博格林150多个复杂弯道,成为众多汽车品牌毕生的追求。由于自重较大,纯电动车挑战纽博格林的难度比燃油车更大,2017年至今,纽博格林赛道上榜的纯电动车仅有7辆。
雷军曾在微博上调侃:“雷是电,君是车,雷军注定是造车的。”按照雷军的预想,造车只是梦想的开始,小米汽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15年-20年的努力,把一辆15岁的车打造成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未来小米汽车“年出货量要突破1000万辆”。
无论是SU7 Ultra挑战纽伯格林赛道最快四门电动车,还是小米汽车挑战全球排名前五的车企,都是一个十分宏伟的目标。但正如雷军所说,“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成功,也可能遭遇挫折,但小米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