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是2024年的主旋律,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核心引擎。
如何衡量开放度?
吸引外资数量、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是重要指标。
还有一组数据非常重要——居民之间的交流,包括中国大陆居民、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的出入境人数。国际人员之间的“线下”交流是跨国经济活动的前奏和逻辑基础。
我们可以将这组数据看作“开放度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妨称之为“国际交流指数”。
近日,国家移民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出入境数据。
数据显示,随着疫情结束、中国优化入境管理(免签政策)以及内地支付政策优化,外国人及港澳台居民赴内地旅游观光人数明显回升,具体数据如下:
上半年,累计出入境人员2.87亿人次,同比增长70.9%,其中,内地居民1.37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21亿人次、外国人2922万人次;检查交通工具(船舶、火车、车辆)1541.9万辆次,同比增长56.9%。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
但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上述数据特别是入境人数和出境人数,距离2019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下图对比了2024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移民局公开发布。
可以看出,总出入境人数仅恢复到疫情前的83.4%。
港澳台来内地人数回升最多,创历史新高。这主要是港澳居民北上消费带动,与汇率波动有关,大家都来“省钱”。有人将此解释为港澳居民消费降级。
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含港澳台及出国)仅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75.4%;外国人来华数量虽然大幅回升,但也只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的61.3%。
这意味着我们的国际汇率指数还远远没有回到历史高位,还需要继续努力。
为何外国人入境和内地居民出境人数还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原因如下: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通过网络和传统媒体展开针对中国的认知攻势,使得西方游客赴华意愿降低,再加上疫情干扰和中国支付方式改变(不能刷卡,不能用现金),外国人赴华意愿降低。
一年多来,我国不断优化入境政策,与多个国家实施互免签证或单向免签,推行144小时过境免签入境,优化外国人支付管理,终于扭转了下降趋势。
内地居民出境游人次恢复不理想,与疫情带来的经济疤痕效应有关,更重要的是房价下跌后居民资产负债表下降。加之存量房贷利率普遍较高,不少居民被迫攒钱提前还贷,不仅影响国内消费,也影响出境游。
价格因素不容忽视:前几年,欧美出现通货膨胀,国外物价飞涨,而这期间人民币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贬值,让内地居民出国旅游倍感压力,觉得性价比很差。
国际民间交往对于跨国经济活动十分重要,如果民间交流减少,企业投资也将难以为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越南、菲律宾今年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日本观光厅宣布,今年上半年外国游客人数达约178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6.9%。6月份游客人数达约31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8.9%。
日本外国游客数量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绝对数量也超过了中国。
上文提到,2024年上半年出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是2922万人次。但请注意:这是出入境,纯入境只有1463.5万人次。
入境的外国人并不全是游客,也包括不过夜的“边贸人员”。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过去几年公布的更详细数据,入境中国(大陆)的外国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边民,他们一般不过夜,买完东西就回去。例如,2018年入境中国前两位的外国人是缅甸和越南,这两个人都以边民为主,严格来说不算游客。
今年上半年赴越南的外国游客数量也超过了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
据越南国家旅游局统计,2024年上半年越南接待外国游客88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增长4.1%。其中,韩国游客达220万人次,占越南外国游客人数的25.9%;中国位居第二,达180万人次,占21.4%。
越南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四分之一,但越南国际游客数量正在赶超中国,值得关注。此外,菲律宾国际游客数量也已超过2019年同期的高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