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过半,国内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6月已达48.4%的高位。在轻卡、重卡、大客等商用车细分领域,新能源仍是一片蓝海,吸引充电、换电、氢能等多种技术路线深挖千亿市场空间。近期,宁德时代推出全新商用车电池品牌“天星”,已搭载多款车型。全球电池龙头的动作,往往被视为观察行业的风向标,不少专家认为,今年新能源商用车将开始加速。
电池巨头瞄准商用车市场
相较于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则较为缓慢。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4年4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6%,远低于乘用车。2023年,我国商用车电动化率将不足10%。
电池成本高、充电效率低、续航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让对价格和效率更为敏感的商用车迟迟不愿电动化。 “目前,商用车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CATL嗅到了商机,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商用动力电池品牌“CATL天星”,并发布了超充版、长续航版两款电池产品。 两款产品针对的是能量补充慢、运输里程短的痛点。 其中,超充版续航里程为350公里,可实现12分钟补充60%能量,适用于城郊或市区运输场景;长续航版续航里程为500公里。
不仅仅是宁德时代,另一家电池厂商亿纬锂能也将目光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在今年5月举行的商用电池发布会上,该品牌表示,商用车电动化市场前景光明,而下一代电池产品的竞争焦点必然是轻卡和长途干线重卡。
氢能乘用车市场正在萎缩,并转向商用车
由于成本、安全性、基础配套等因素,氢动力汽车在乘用车新能源浪潮中失败了,但在商用车领域,竞争仍在继续。
相比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采用的燃料电池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能量补充方面,3至5分钟即可快速补充;在续航里程方面,可通过增加储氢罐来延长续航里程,比纯电动汽车增加锂电池或提高能量密度,成本和负载更低;在高海拔和寒冷条件下,性能更加稳定。这些优势对于卡车、客车等“大”商用车来说更为明显。
此外,氢能发展的政策红利也向商用车领域倾斜。目前购买氢能汽车的补贴主要针对物流、公共交通等商用车,而私人家庭用车的补贴则相对较少。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不少氢能企业都将重点放在商用车上。例如,一汽解放近期发布了两款氢能车型,均为重卡。
尽管有优势和政策引导,但氢能在商用车领域仍然存在发展短板。氢能新能源副总裁刘子燕认为,氢能产业涉及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等多个环节,目前产业还处于示范向商业化的过渡阶段,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各个环节成本还较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商用车竞争可“因地制宜”
商用车数量虽然少于乘用车,但承担着更大的节能减排责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商用车是节能减排的主体,向新能源转型比乘用车更为迫切。数据显示,2029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24.04亿美元,2023年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8.41%。
在张永伟看来,相较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动化,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路线十分多样,纯电动、混动、换电、氢能、新型内燃机等技术百花齐放、“因地制宜”。中国化工和物流动力行业协会研究员何卓新表示,随着锂电价格下降、电池单体价格进入“0.3元时代”,商用车电动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北京日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