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拿到新资金后,要不要上市?
小红书的估值又有所提升。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小红书以170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旧有股份。DST参与了此轮投资,红杉中国进一步增持,高岭南、博裕资本、中信资本等也有投资。
这意味着小红书的估值较上一轮融资已增加30亿美元,这也让“何时上市”的问题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
据36氪了解,小红书此次融资并非传闻中的“Pre-IPO前最后一轮新股融资”,而是老股转让,为了帮助早期投资人退出,小红书亲自操刀。
小红书另一宗旧股转让案是在2023年9月,此前未持有任何股份的红杉中国突然出手,以约140亿美元估值成为小红书股东,较上一轮融资低30%,成为小红书股东。当时,关于小红书上市的传闻开始流传。
作为为数不多还在成长期的互联网平台,小红书有着自己的稀缺性,尤其是今年以来,小红书的业务节奏开始趋于平稳。
据金融时报报道,小红书2023年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0%至3.12亿,并在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2023年小红书营收为3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利润达到5亿美元,而2022年则亏损2亿美元。
可以说,盈利助力了小红书估值的提升,也让其在本轮融资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小红书内容与业务的矛盾依然没有答案。
在融资被曝的同时,小红书也传出裁员消息。据凤凰科技报道,小红书近日启动新一轮裁员,此次人员调整将主要针对绩效在“3.5-”以下的员工,相对绩效较差的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30%。
此次裁员背景与小红书几个月前进行的高管改组密切相关,此举意在强化其商业化野心。
4 月份,小红书迎来了新的社区内容负责人。姜源(昵称:云帆)全面负责小红书的社区内容,直接向公司创始人兼 CEO 毛文超(昵称:星矢)汇报,接替因业务缺乏增长而离职的内容总监谢云炜(昵称:河童)的职责。
裁员的小红书也在同步招人,近期小红书招聘网站上保留了3500余条职位信息,包括销售、测评、客服、广告等岗位。
为何盈利状况良好的小红书会同时裁员?从今年初小红书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表明该公司在商业化方面的努力越来越迫切。
今年1月,原滴滴供需战略负责人吴迎兵加入小红书;3月,原快手电商产品负责人叶恒加入小红书;4月,原易咖科技董事会秘书、企业发展与投资者关系总监叶建加入小红书;原小红书市场部总经理赵伟晨加入小红书,他们还在电商、商业化、广告等关键部门任职。
在追求增长的接力棒下,小红书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破圈”的欲望愈发强烈。
2024年春节期间,小红书与春晚合作,试图提升平台流量。虽然据《时捷》报道,小红书对于这场巨额营销的结果并不满意,DAU表现一般。但可以看出,佛系小红书对于增长节奏正在逐渐失去耐心。
02. 买家电商有用吗?
今年618大促期间,突然爆出小红书主播章小慧加入淘宝的消息。
5月19日,章小蕙在小红书开启了自己的首场618直播,便取得了过亿元的交易额,吸引了140万观众的观看量。但七天之后,她便在淘宝上亮相,她的直播观看人数也超过了140万。这已经是几千万了——虽然这个数字在淘宝主播中并不算太高,但还是引发了各方的猜测。
毕竟,章小晖与小红书的“蜜月期”只持续了短短一年,2023年3月,小红书正式将直播业务升级为独立部门,5月,章小晖的首场直播就是为小红书开的,为红书带来了5000万的GMV。
“一号主播”的离去固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合约到期、淘宝挖角、主播寻求多平台扩张等,但业内认为,根本原因是章小蕙粉丝增长放缓、后劲不足,而小红书去年提出的“买家电商”新规对大主播的带动作用有限。
▲(淘宝618期间章小蕙的直播间)
董洁、张小晖两个现象级的直播案例,让小红书以为找到了电商的新解决方案,2023年8月,小红书将直播事业部与电商事业部整合为新的交易部,升格为与社区部、商务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同时,为了推动平台的差异化,小红书提出了“买家电商”,目标是激活社区中具有个性化审美的个体,这也可以说是小红书原本的优势,利用带货的潜力,承担笔记评论区“购买”诉求的中级达人。
但从辐射力来看,买手脱胎于时尚行业,因此其受众群体注定较窄,其本质依然是内容电商。
事实证明,“买家电商”上线后,虽然也有不少博主开播试水,但真正为平台创造足够交易量的还是吴亦凡、沈梦辰、姜思达等明星。
据《视界》观察,近期位居买家直播间第一名的是李诞,他喜欢一边吃鸭脖鸡翅,一边看粉丝来信,回答情感问题,一有机会就卖货。
“比如他想到某个姐妹分手后即将重逢,就会抓起旁边的咖啡,真的把滴滤咖啡挂在耳朵上,搞笑又独特。”一位看过李诞直播的观众回忆道。
不过“单总小烧店”的直播间更像是一场以李诞本人为中心的大型对话秀,虽然也有粉丝截取奇葩情感故事、做直播片段,但这样带货的大V可遇不可求,李诞气质的稀缺性注定他无法把小红书的电商规模做大。
在提出“买家电商”十个月后,小红书宣布将买家运营与商家运营合并,成立电商运营部。显然,小红书希望借此鼓励店播,带动整体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品牌和品类都适合小红书这种买家推货、店家播货的模式。
《视界》发现,在小红书的“门店直播榜”上,家具、美妆、服饰、化妆品、箱包、美容仪器、保健食品等品类占据榜首,且均为中高端小众品类。以7月15日晚9点的实时数据为例,小红书直播榜单上排名前六的门店均为珠宝、配饰类门店,品类集中且数量有限。
但推进“买家电商”,表明小红书还是看重自身的品质和高端用户心智,希望保持“腔调”,用高价位的商品来提升GMV。
小红书一位运营人员向《视界》透露,小红书会在站内刻意做出“调性”的区分,“内部人员特别不喜欢抖音、快手风格的直播间,会对喊话式、贴片式的直播进行限流,‘大卖场’直播。”
在淘宝、抖音发力“低价”竞争的同时,小红书却一直在回避,小红书电商运营负责人银时曾多次提到“低价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但在消费趋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小红书依然过于依赖审美、商品推荐、追求高单均价,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只能在小范围内奏效。
一位曾在小红书购物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原本想在小红书上下单,但在淘宝搜索后发现,同样的商品更便宜,“只有想买稀缺的设计师产品,才会考虑小红书。”
据多位商家反馈,小红书的流量招商工具不太好用,“工具箱”开发节奏佛系,数据基础设施比较差,付费交易更多依赖私域。红书陆续推出了薯条、蒲公英、巨光、灵犀等商业平台和工具。”
与此同时,虽然小红书订单量增长迅速,但商家规模的不足、供应链的“佛系”发展也让小红书的物流、客服体验等缺乏议价能力,不少用户转而向“世贸”反映,在小红书购物的物流速度明显不如其他平台快。
03. 调性斗争史
放眼周期,买家电商或许只是小红书电商历史的最新版本,众所周知,小红书在调性和规模之间徘徊已久,内容社区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也经过了多年的耕耘。
这一点从小红书的直播布局就可以看出,在抖音、京东等公司争相抢夺明星资源、头部主播的时候,小红书却将内测公告推迟到2019年底,并且只允许官方品牌合作伙伴开播。
2020年,小红书正式开放直播权,允许普通用户开设直播间,并公布扶持计划。这一年,小红书签约前娱乐经纪人杨天真,她在小红书完成了首场直播,为旗下原创大码女装品牌做宣传,直播观看人数不足50万,销售额勉强突破700万。
2020年下半年,小红书签下了李佳琪的“小助理”付鹏,但新鲜感褪去后,付鹏在2022年11月便停止了发文,随后全网注销账号;杨天真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抖音直播上。
这一阶段,在“不让超级头部主播出现影响平台氛围”的战略引导下,小红书尚未与头部主播进行深度捆绑。
事实上,据视窗了解,董洁直播“爆红”只是一次意外,小红书一开始并未给予太多支持,直到董洁取得过亿元的销售成绩,她的“慢直播”风格深入人心,才让小红书看到了打造差异化标杆的可能性,也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新时代。
▲(小红书截图)
但不管怎样,小红书的“谨慎”和佛系心态还是让它慢了一步,电商直播普遍已经走到了“去劣化”的下一篇章,而小红书却迟迟没有推出自己的本土主播。
据视界网了解,今年小红书更加注重给视频和直播分配流量,尤其是对店播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几乎是一开播就推送流量”。
运营教育类产品的一芒文化CEO温楚涛告诉视界,即便没有投入,一些店播每天也能带来几千元的销售额,“小红书有一些产品特别适合它,比如美妆、护肤、教育等品类,平台也鼓励销售客单价高的产品。”
不过也有主播反映小红书的用户互动很差,“提示不起作用”。温楚涛分析称,小红书直播起步较晚,此前不少店家采取“抖音、小红书双开”的策略,但主播的精力有限,更多精力放在照顾抖音庞大且活跃的粉丝上。久而久之,小红书用户得不到任何反馈,也不会有兴趣互动。
2021年,小红书走出了一条新路,希望引入平台“基础群”以外的用户,推出“男性内容激励计划”;力争将平台用户的男女比例从1:9提升到3:7。
三年过去,今年小红书仍在大力推行“吸男性”政策,比如挖角哔哩哔哩的品类运营,研究男性用户的喜好,不过据石洁介绍,平台的男女比例与三年前大致持平,单一用户群体也限制了小红书上手机、游戏、汽车等面向男性的消费类广告的比例。
在众多矛盾中,小红书的估值近年来一直波动。
小红书曾是资本的“宠儿”,据天眼查显示,小红书迄今已经历六轮融资,股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高瓴资本等,其估值也不断攀升:从2019年的50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200亿美元。
不过,当时市场已经有声音认为小红书只靠广告,估值过高,为了支撑飙升的价格,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据《视界》报道,小红书曾提出“营收翻三倍”的内部目标。
但逆转并不容易。到2022年底,受商业化不成功、地缘政治紧张等问题影响,私募数据提供商的数据显示,小红书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已滑落至100亿美元至160亿美元。
在最新的融资信息中,小红书正在重拾上升势头,但正如前文所说,它的警报还远未完全解除。
不少商家告诉视界,自己来小红书就是看中性价比,“小红书持续获客能力强,开店成本(咨询费)低,最重要的是比抖音火爆,投入流量便宜。”
从《网上安福路》到《生活百科》,小红书在扩大圈层、下沉至基层的同时,也聚集了一批对内容电商有独特审美和见解的人,这也是一大批明星和“老板”成为小红书粉丝的原因。
但对于追求稳定、规模、商业周期封闭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也苦恼于在其他平台积累的经验很难在小红书上复用,需要探索出一种更适合小红书基调的风格,小红书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路,走出商业化这扇窄门。
作者 | 赵子坤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