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不难找,不是大家都不想消费、玩得开心,真的很害羞。除了失去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赚钱效应(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赔钱的),就连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都减少了,后者甚至被取消了。网上很多人感叹,保住工作就好了,但收入下降了也没关系。
不要以为这是我们独有的现象,其实整个环境就是这样。
据报道,2023年全球债务将达到31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仅在2023年,新增债务就将产生15万亿美元,其中债务压力指数最高的是新兴经济体,高于2021年新冠时代的“债务与GDP之比”。这意味着我认为在大流行期间会很困难,但现在更加困难。
到2024年,这种债务压力将继续增加。仅在1月份,发展中国家相关债务的发行量就达到470亿美元,继续创下历史新高。明明负债压力大,又何必疯狂借钱?根本原因在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除了推倒东墙,补西墙,别无他法。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发达国家对借贷很疯狂,但近两年债务占GDP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新兴经济体则创下了这一数据的历史新高。毫不夸张地说,前者掠夺了后者,其重要表现是设置了贸易壁垒,阻碍了新兴经济体的技术和商业渗透,使后者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困难。这意味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因此,借贷并没有带来经济上的纾困,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世界银行表示,新兴经济体的人均收入目前低于2019年,并预计2020-2024年将是世界经济近30年来最疲软的五年。
因此,权威媒体高喊“艰难时期即将到来”和“各国必须勒紧裤腰带”的警告。
作为一个地球村,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据了解,除去年增加各类债券发行外,今年新安排的各类债券逆差超过10万亿元。为什么你要借这么多钱?
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土地出让收入将从2021年的8.7万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5.7万亿元,仅此一项收入就将减少3万亿元。与其他国家一样,经济发展压力更大,扩大借贷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也知道,今天用太多钱,明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否则只会导致更大的通货膨胀,最终会蚕食经济。因此,我们要存钱,过苦日子,争取以后少借钱。对此,中央实际上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划部署。财政部蓝部长近日强调:在
回答记者提问时,蓝福安说,党中央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各级政府要带头落实,勤俭办好各项事业。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继续做油做盐,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就能多安排一分钱给民生事业。
据蓝部长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严格执行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尽力降低行政运营成本,把钱用在了其他更需要的地方。通常被称为“三公费”的出国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费用,2023年将比2019年(疫情前)下降20%。
这比较容易理解,钱只有那么多,经济发展需要投资,只能从其他方面减少支出。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几年街上的公务车确实很少见,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连公务员、教师的工资都只能延期或者暂时向兄弟单位借用。这说明,过苦日子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触及了方方面面。
有大佬说,现在不要觉得难,今年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可以说,每年都喊这一年都很难,如果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就会觉得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有两个根本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基数越来越大,保持增速不易,要保持增长目标必须比以前大得多;
其次,当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对其他国家形成压力,在技术和就业方面会出现竞争,说白了就是“你没有别的”的结果,任何国家都会为了保护本国人民的就业和技术优势而设置壁垒, 比如美国打压了之前的华为等等,除了有利于自己的贸易外,其他方面也在全方位挤压。因此,我们将面临外贸壁垒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
由此可见,国家要求党政机关过“艰苦生活”,绝不是一时的呐喊,而是长期准备的要求。这里也要明白,不要以为要求当局勒紧裤腰带活下去,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因为国家之所以要求这样做,是因为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真的只能过苦日子,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那么,该怎么做呢?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提前做好3个准备,能够从容应对。
首先,不要“躺平”。其实这没什么好解释的,环境本身比较困难,努力的程度还不够,你还躺平吗?
现在很多90后、00后觉得有父母可以依靠,口袋里有钱花一个,却不知道现在父母赚钱没那么容易,因为大家面临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公司可能接不到订单,项目可能付不到款, 工作可能没了,工资可能降了,连年终奖都没了。
这个时候,只要每个家庭成员都付出100%的努力,东不亮西西,至少军队不会被歼灭,有成功,一家人的生活也不会太差。
第二,2024年不要乱花钱。这句话我不止说过一次,很多人有钱就花钱的习惯,遇到困难就忍不住急着把钱拿出来。
正确的做法是在更容易赚钱的时候尽量保持稳定的家庭开支水平,这是为维持长期的生活水平做准备。好在,近年来,我国人民在这方面的意识确实越来越强,比如“中国家庭4年存款近60万亿”上热搜,省钱更是赢得了大家的共鸣。
这里还有一件事要提。普通人的大笔支出(包括投资)其实是三件事,买股票、买房、买车。股票不多说,“十投九亏”,你觉得你会是幸运的“1”吗?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概率问题,自诩科技再厉害,但要跟着“十投九亏”的概率走,说实话,攒点钱不容易,当下还是稳住比较好,可以弄点钱玩, 不要投资太多。
那么买房呢?按理说,经过两年多的楼市调整,在国家全方位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下半年或许会迎来反弹机会,但还是建议保持清醒,如果因为结婚、孩子上学而不得不买房, 而改善,首付比例比较高,主要是为了逼迫自己控制杠杆,减少以后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压力。
买车没什么好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做商务接待,汽车其实就是一种交通工具,几万辆和几十万辆车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汽车是消耗品,如果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只要汽车能开,尽量不要更换,这样就省了土地和金钱。
三是今年不要轻易换工作。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调查城镇失业率为5.2%,要知道,疫情前的20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62%。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经营外卖和做房地产经纪人的原因,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工作,有工作总比在家闲着好。
此外,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创历史新高。现在应该理解,2024年城镇调查全国登记失业率目标为5.5%,比2023年高出0.3个百分点,说明就业压力比较大,不能排除失业率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所以,留着自己的三分之一亩地,不要说你厌倦了工作,不要为工作拿到钱,不要多发奖金,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把握,尽量不要轻易跳槽,相信这两年有过跳槽经验的人,已经吸取了非常深刻的教训,不要扩大。
最后,我想提一下夫妻俩的就业分配,如果两份工作都稳定,也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做不到,那就尽量至少有一个稳定的,不要做所谓的高收入、高风险的工作。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安排,可以应对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