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中期借贷便利)“淡化政策利率色彩”,7月延续“缩量平价”续做。7月15日,央行进行了1000亿元MLF操作,7月到期MLF规模为1030亿元,当月缩量规模为30亿元。
综合市场分析,MLF存量将逐步下降,其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也将逐渐消退。央行将以管理短期利率(如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主,进而理顺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由短期向长期的利率传导机制。此外,MLF利率与LPR(贷款市场基准利率)的“脱钩”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下半年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缩水量、实惠价》续集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商业银行MLF操作需求不高。
7月15日,MLF继续“减量平价”续做,减量规模为30亿元。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近期MLF发行量较低,总体处于缩量或等量续发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信贷需求不振、金融“水分挤占”,以及当前监管重心淡化注重数量目标、克服信贷发行规模情结等。
近期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数据显示,6月份,1年期商业银行(AAA)同业存单平均收益率跌至2.07%,环比下降2BP(基点),已连续5个月明显低于MLF操作利率2.50%;7月份,截至12日,该指标平均值为1.95%,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融资成本较低。
7月9日,央行宣布今后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其中隔夜临时正回购和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20BP和上调50BP(以当前利率为基准,上调至1.6%和2.3%),这让市场预期1.6%或将成为隔夜货币利率的隐形下限。
此后,D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7月8日的1.7545%下降至7月12日的1.6758%;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7月8日的1.7026%下降至7月12日的1.6758%。
“总体来看,在央行的引导下,货币市场总体保持宽松、平稳运行。”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
降息空间受限,但条件正在积累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人民币汇率双重内外约束下,7月份MLF利率维持不变。
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4%的历史低位,较去年底下降15BP,同比下降20BP。
二季度以来,在“资产荒”、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利差持续承压。温斌认为,若利率继续下行,资产端下行压力会相对更大,而利差下行带来的营收利润缺口将影响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政策性降息对债市的影响不容忽视。温斌认为,一方面,利率下降过快容易积累金融机构风险;另一方面,曲线过于平坦不利于引导经济预期,将导致长期利率进一步偏离经济基本面。
第一财经从权威专家处了解到,当前长债利率明显超调,未来降息只能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并不意味着低位的长债利率也会随之下行。央行也明确表示将维持长债收益率曲线常态上倾,两者将协调考虑。如果市场人士将此次降息视为对长债利率下行预期的确认,将形成新一轮长债利率下行压力,带来预期与长期利率之间的螺旋式下行循环。
人民币汇率也是央行的重要考量,2023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贬值压力,目前中美利差仍在200BP左右。
“人民币汇率维持在7.2左右对美元已属不易,利率调整也需考虑对汇率的影响。”在温彬看来,美联储9月启动降息的概率已明显增大,但不确定性依然较强,且即便降息,高利率仍将长期维持。在此背景下,海外货币政策对国内宽松影响仍较大,等到政策明确转变方向后再进行调整更为适宜。
但降息条件正在逐步积累,降准、降息虽然短期内实施难度较大,但年内仍有实施空间。
温斌认为,低通胀下实际利率高企,为刺激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名义利率需进一步下调。6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反映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物价维持低位。宏观政策执行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促进消费,加快内需复苏。
在降准方面,温彬进一步分析,三季度国债发行节奏将明显加快(接近3万亿元,7月、9月等发行量分别为6649亿、1201.2亿、8452亿元),由于11月、12月国债到期量较少,流动性压力会相对较大。同时考虑到四季度MLF到期量将为历年之最,降准可能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实施,以保护流动性,缓解央行续发MLF的压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涛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为信贷复苏创造更适宜的政策条件。预计年内第二次降准可能出现在三季度初,主要形式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定向降准;三季度,央行或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微调10BP,发挥主要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
LPR报价单独下调可能性增大
MLF最初是作为投放基础货币的工具而设立的,央行于2014年9月设立MLF,2019年将MLF与LPR直接挂钩后,成为衔接金融市场利率与实体经济利率的重要纽带。
温斌表示,央行原本意在培育MLF作为中期市场利率的“锚”,从而形成相应的“利率走廊”。
近年来,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经常偏离同期市场利率走势,同时,MLF利率与LPR的“脱钩”现象也逐渐显现。
比如,对比同业存单,目前1年期AAA-NCD利率在1.9%-2.0%之间,与MLF利差不断拉大。再比如,近年来LPR开始自主调整,2022年8月以来LPR数次非对称调整,修正了LPR曲线斜率,释放宽松信号,刺激居民购房和企业投资需求。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以考虑把央行一定短期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一职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可以淡化政策利率色彩,逐步理顺由短期到长期的传导关系。”这意味着下一步政策利率体系将发生重大调整,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将被淡化。
潘功胜还表示,要“持续改革完善LPR,解决部分报价利率与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偏离幅度较大的问题,着力提高LPR报价质量,更加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基于此,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央行开始将重点管理短期利率(如7天期逆回购利率),通过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进而梳理利率传导机制由短期向长期货币政策工具转变,将成为下一阶段完善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
温斌表示,考虑到目前MLF“量大价高”的现状,为稀释其政策利率地位,首先要减少MLF的量。MLF量逐渐减少之后,其本身的政策利率地位也会被弱化,不排除MLF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后续的LPR报价本身并不一定需要与MLF利率挂钩或参考,未来的“降息”操作或为“7天逆回购利率→LPR报价+债券利率”。
在LPR报价问题上,当前LPR报价下调的主要障碍是银行净息差偏低。王庆认为,未来LPR报价定价基础将逐步与MLF操作利率脱钩,7月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加大。未来监管部门将重点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作用,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为下半年LPR报价下调做好铺垫。
温斌表示,为增强LPR报价有效性,更加贴近市场供求关系,LPR可能继续下行。但考虑到银行利差收窄的制约,LPR报价的下调很可能伴随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
刘涛预计,在MLF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LPR利率有可能下调10至15个BP。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