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收益率下滑,理财公司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期,市场情绪受央行操作预期影响,债市波动加剧,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呈现下行趋势。面对理财市场的不断波动变化,理财公司也在不断调整投资逻辑,加强多元化投资策略的探索。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债券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走势,寻求低波稳健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低波理财”仍是理财公司的主要关注点。

月末及季初收益率整体波动

继上月萎缩6000亿元后,7月初理财市场再度迎来增长。据多家市场机构测算,7月前两周理财规模预计增长1万亿元以上,整体规模已回升至29万亿元以上,逼近30万亿元。不过,受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影响,净值波动压力和收益率下行趋势持续干扰理财市场。

进入7月第一周,债市利率曲线先呈大幅上行走势后回落,理财产品收益率区间亦呈下降趋势。据华西证券研究团队统计,当周纯债产品收益率区间有所下降,其中代表性短期债产品净值周环比下降0.03%,代表性中长期债产品收益率区间下降至0.02%;混合型产品方面,债券混合型产品净值同样先跌后涨,7天以内的收益率区间为0,周环比下降0.06%。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7月第二周,债市继续受到央行抛售债券消息的影响,交易市场空头情绪浓厚,但配置市场相对“平静”,整体市场情绪较为紧张,理财、基金等机构趁机锁定利润,不少机构也趁机抢购,债市波动持续影响理财、基金产品的收益。

业绩基准和收益率下行压力一直在干扰理财市场。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为2.97%,较5月份的3.06%进一步下滑。在此期间,理财产品收益率全线下跌,全市场开放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含活期管理)近一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81%,环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下跌,并在今年首次跌破3.00%。

此外,近月管理型理财产品和封闭式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7%和3.71%,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和0.14个百分点。

在受访人士看来,展望下半年债市,受央行一系列操作、国债发行、“资产荒”等因素影响,市场走势或将更加震荡。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王海波认为,在短期内没有出现基本面反转的情况下,收益率呈现上行趋势的可能性仍较低,但短期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整体走势或将以震荡为主。

谈及理财产品后续的收益率表现,兴业银行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陈浩认为,考虑到理财产品大量资金也投资于银行存款,随着未来“手工补息”监管趋严以及银行逐步下调存款利率,投资于存款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逐步下降,进而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造成影响。

“下半年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或将降至2%出头。”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上半年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存款手工付息的禁令,意味着在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之后,对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预期也需要下调。

探索“低波稳健”投资策略

从市场上多家理财公司的产品发行风格来看,低波动、稳健是投资策略的关键词。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对债券型基金的配置不断增加。据招商证券统计,今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配置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约7000亿元,较去年末的6000亿元有所增加,占比由2.1%提升至2.5%。从项目来看,债券型基金增持约1000亿元,货币型基金、另类基金、QDII基金也有小幅增持,权益型混合型基金有所减少。

多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叫停”人工付息导致存量存款资产利率有所下降。同时,为了抵御市场剧烈波动,债券基金尤其是中短期债券基金是银行理财较为青睐的投资方向,它们具有风险低、波动性低、流动性强的特点,也有利于银行理财稳定收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投资者获得低波动、稳定的收益。”

普益标准研究员曲颖表示,银行理财在2023年四季度减少配置后,今年一季度开始明显加大对公募基金的配置。这一变化表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银行理财投资策略的调整,公募基金再次成为银行理财配置的重要方向。

7 月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收益率下滑,理财公司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插图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7月份债券型基金出现波动,受近期央行一系列操作影响,7月首周债券型基金出现全面调整,Wind数据显示,逾半数债券型基金产品净值出现下跌。

不少理财公司今年也纷纷探索“固定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保证低波动、稳定的产品策略。

例如,近期可转债市场波动较大,有市场人士认为可转债处于可买入的低估值区间,中邮财务结合市场情况推出“固收+可转债”理财产品,设定年化盈利目标收益率3.50%,为理财产品提供了波动性相对较低、收益稳定的收益来源。

上半年,国际国内黄金市场大幅上涨,多家理财公司发行“固定收益+黄金”理财产品,挂钩黄金ETF、黄金期权、黄金现货等资产类别,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5%之间,最高一度超过8%。

“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成为金融机构及其理财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所所长王红英认为,随着传统固定收益产品吸引力减弱,以及权益类产品风险较高令投资者望而却步,设计更加复杂、灵活的理财产品成为行业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波动、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之后,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更直接地体现在产品净值走势中,这让理财投资者对净值变动乃至风险更加敏感。“符合大部分投资者审慎配置需求的固定收益产品,也呈现出净值整体波动更加常态化的趋势,这也要求理财公司更加审慎地规划低波动稳健的投资策略。”一位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前述人士建议,理财公司应通过严控投资风险、在底层配置中注入低波动性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等方式,降低在波动性较大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净值的波动幅度,满足多数投资者对于低波动、稳健型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