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有何区别?
事实上,自2014年10月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模式都是一致的,个人缴纳个人部分,单位缴纳单位部分。
企业职工缴费基数原则上按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计算,工资总额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支付的工资六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缴费基数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津贴、补贴等,但部分改革补贴、奖励补贴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
相对而言,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要符合当地的规定,一般是按照上年度该省全部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确定。
缴费比例为劳动者8%、用人单位16%,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一般为个人缴费基数之和。
如果是没有用人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缴费,在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之间自由选择缴费基数,事实上,很多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缴最低基数15年,等着领养老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直到1992年才全面建立,此前只有国有集体企业有相应工龄计算连续缴费,大部分企业职工都是后期才参保缴费,有的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基数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甚至不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短、缴费基数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计算有区别吗?
事实上,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存在差异,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虽然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但在此之前也实行过退休制度,此前缴费年度的养老金待遇主要以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缴费产生的养老金采用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前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对于职工来说,如果同年选择缴费基数相同,则养老金没有差异;如果缴费基数相同,则养老金会有差异。
假设企业员工选择缴费60%,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选择缴费120%,则计算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一般为0.6和1.2。
按照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如果缴费一年,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为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0.8%,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领取社会平均工资的1.1%,以社会平均工资1万元计算,分别可以领取80元和110元的基本养老金。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缴费月数。
社会平均工资10000元,60%缴费基数为6000元,120%为12000元,每缴费一个月,个人账户分别能积累480元、960元,缴费一年后,分别积累5760元、11520元,这部分钱正是职工缴纳的。
假设你60岁退休(缴费139个月),不考虑利息,你个人账户里每个月可以领的养老金分别是41.4元和82.8元。
不同缴费水平下,养老金差距分别为121.4元、192.8元。
职业养老金福利。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还建立了职业年金机制,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均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5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可领取300多元的养老金。
但话说回来,从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费金额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缴费总额是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总额的3倍,但养老金待遇只有2.5倍左右。而且职业年金是有限的养老金待遇,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总体来说,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言,确实做到了同缴同享。但如果缴费基数不同,在计算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部分会稍微向缴费水平低的人群倾斜。企业职工如果想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还是需要参加企业年金制度,或者参加个人养老金。#头条创作挑战赛##企业养老#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