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7月12日,30年期国债期货再度飙升,当日上涨0.32%,现券收益率下跌0.9个基点至2.4735%,跌破2.5%。其他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也在下跌。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下跌是因为央行在7月8日宣布推出逆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工具,导致当日收益率大幅上涨,随后再次下跌。
7月12日长期国债的上涨,一部分与上周末公布的疲软CPI有关,一部分与7月11日公布的美国6月份最新CPI数据有关。尽管这一数据只是月度数据,但其反映的信息或许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转折点:全球肯定已经进入降息周期。
美国6月通胀低于预期,物价普遍下跌,美联储今年降息预期愈发强烈,华尔街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达80%,甚至不排除7月降息。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略低于预期的3.1%,较前值3.3%进一步下调;环比下降0.1%,符合预期的0.1%和前值的0%,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剔除波动性较大的能源与食品,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3%,低于预期3.4%和前值3.4%,为2021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环比上涨0.1%,预期与前值均为0.2%,为2021年8月以来最小涨幅。
备受关注的除住房外核心服务CPI超级通胀指标环比上涨0.1%,但同比增速回落至5.0%以下。
美国6月通胀数据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震荡,是因为核心CPI中的住房通胀正在加速放缓,而住房通胀是此次美国物价下跌乏力的主要原因,其疲软印证了美国通胀放缓的趋势。
环比来看,6月房价上涨0.2%。其中,租金当月上涨0.3%,为2021年8月以来最小涨幅。同比来看,6月住房通胀率下跌5.16%,低于5月的5.41%,为2022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租金通胀率同比上涨5.07%,低于5月的5.30%,为2022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市场反应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4.289%跌至4.217%,美元下跌0.53%,至104.0742的低点。美元本轮强势上涨或已结束,美元或将继续下跌。这对此前承压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来说是个好消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29突破数道关口,最低跌至7.25。
这次物价数据非常重要,因为美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美联储为了维持货币政策的紧缩性,一直维持高基准利率,美联储在降息表述上也由之前的鸽派立场变得愈发鹰派,美元和美国国债利率都处于高位,利差也较高,日元等亚洲货币承压较大,人民币汇率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支撑经济发展,国家必须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但这也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利率。比如近期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快速下降,就是因为商业银行连连下调存款利率,导致资金脱媒,导致大量资金流向非银机构,从而推高了长期债券市场。与此同时,资产市场也普遍出现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需要的其实是利差的缩小,也就是美国利率出现下行趋势,这样我们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前不久的陆家嘴论坛上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时表示,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时机不断推迟,中美利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中美利差过大是人民币汇率承压较大的原因之一。他随后指出,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美元升值势头减弱,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性差异趋于收敛。此次美国通胀出现下行趋势,进一步证实了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性差异趋于收敛的趋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