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ETF 迎来了目标范围扩大后的首次重大扩张。
7月12日收盘后,沪深港三地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最新调整后的“ETF通”名单。根据最新名单,7月22日,59只在上交所上市的ETF将正式纳入北向沪港通,26只在深交所上市的ETF将纳入北向深港通,6只在港交所上市的ETF将纳入南向港股通。
届时,“ETF通”产品总数将扩充至241只,增幅近6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ETF标的纳入互联互通计划,有望进一步提升两地ETF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促进两地ETF市场的共同发展。
85 只 ETF 纳入北向通
早在今年6月中旬,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就同步宣布,为进一步优化沪港通机制,将修订《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扩大ETF互联互通范围。如今,沪港通ETF范围扩大后的首批调整名单已正式公布。
7月12日,据港交所网站消息,上交所上市的59只ETF将于7月22日正式纳入沪港通。
同时,26只在深交所上市的ETF将正式纳入深港通,北向沪港通、深港通产品总数将扩充至225只。
上述85只新增入选“ETF通”的ETF分属27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基金旗下10只ETF新纳入“ETF通”,是本次入选ETF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国泰基金也有7只ETF新入选“ETF通”,华夏基金和鹏华基金各有6只ETF入选。
此次扩容也极大丰富了“ETF通”的可投资标的。“ETF通”还首次迎来增强型ETF的加入,华泰柏瑞中证500增强策略ETF、景顺长城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国泰中证300增强策略ETF、鹏华科创50增强ETF等4只增强型ETF首次入选“ETF通”。
此外,多只行业主题ETF也在ETF通首次亮相,包括云计算ETF、软件ETF、央企股东回报ETF、数字经济ETF、机器人ETF、稀有金属ETF等,丰富了投资者在细分行业的指数投资选择。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谭洪祥表示,新纳入的内地ETF可大幅提升“北向通”下ETF产品的丰富度,扩大香港投资者的选择范围,更精准匹配其投资需求,从而放大“北向通”市场的投资组合网络效应。
6只ETF纳入港股通南向交易
同时,港股通范围也得到扩大,新增6只产品,这也意味着目前港股通ETF已有16只。
7月12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根据《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4年修订)》有关规定,对沪港通、深港通项下港股通ETF标的名单进行调整,并将于7月22日起施行。
公告显示,纳入中国、香港100、GX中国、华夏基金、平安香港高息股、恒生指数等共6只产品,涵盖生物医药、高息股等板块。
不少产品也填补了此前的空白。华夏基金(香港)表示,华夏基金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ETF是市场上首只、也是唯一一只纯港股生物科技ETF,这也是该公司加入互通计划的第三只ETF,此前两只分别是恒生ESG ETF和恒生科技指数ETF。
华夏基金(香港)ETF投资主管兰国建表示:“ETF通的拓展将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选择,分散投资者在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投资。华夏基金香港生物科技ETF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投资工具,让投资者在享受生物科技行业高增长潜力的同时,降低投资组合的集中度风险。”
随着港股通ETF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规模也越来越大,港股子公司一位人士预计,未来两年,港股通ETF规模有望增加50亿至100亿美元。
“ETF通”持续稳步发展
自2022年7月ETF纳入内地沪港通以来的两年间,两地ETF市场规模不断扩大,ETF产品逐渐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6月,南向港股通ETF日均成交量为10.4亿港元;而今年6月沪港通、深港通ETF日均成交量均为11.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7月推出时成交量均有大幅增长。
此次“ETF通”的拓展,得益于最新修订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降低了ETF互联互通的纳入标准。其中,内地股市通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港股通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17亿港元调整为不低于5.5亿港元,且不再按指数区分。此外,转出标准也较之前有所降低。
当时,不少业内人士预计,“ETF通”将会进行大规模拓展,未来将有更多ETF纳入通证产品范围,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对此,鹏阳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石红军表示,在ETF互联互通机制下,投资者可以获得比QDII、QFII更加便捷的ETF投资渠道,为跨境投资提供窗口,更高效地匹配产品供给与资金需求。这将为后续国内ETF产品走出去打开突破口,也为国内ETF市场更全面、更深入的高水平制度开放奠定基础。
“ETF通将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境内ETF产品,有望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配置选择,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施红军表示。
谭鸿祥认为,“ETF通”发展正在逐步步入正轨,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他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进一步扩大纳入南向通的产品范围,纳入一些投资非香港股票市场的ETF产品。
“‘ETF通’作为沟通交流平台,可以让内地监管机构、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投资者等各方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境外市场的制度、规则、架构等,有助于加快我国资本市场迈向高水平制度化对外开放的步伐。”谭洪祥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