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血脉觉醒,年轻人为何热衷购买黄金?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半年前,赵毅与男友吵架后,无意间染上了买黄金的瘾。

原因很简单,生气的时候想冲动买,但又舍不得浪费钱,于是就想起了一位博主的建议:“生气的时候买黄金,既开心又保值。”

当时金价是每克612元,赵毅买了一对金耳环,重7克多。后来,这成了习惯,每当不开心的时候,他就会买个小金饰,一共就有五六件。

“虽然买的黄金没多少克,但看到金价从600多涨到700多,感觉赚了不少,以后应该也会保持这个习惯。”赵毅说。

像赵毅这样“黄金血脉觉醒”的人还有很多,在小红书上,#黄金#关键词阅读量已经达到87.2亿。

评论区里,不少年轻人秀出了自己拥有的金豆、小金条、金首饰等。

“我以588金的价格买下了这31克。”

“我从过年前就开始存钱,现在我有27颗金豆了。”

“我昨天在工商银行买了一块5克的金条。”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轻人掀起“买金热”的同时,其背后的各大黄金珠宝品牌也在资本市场上活跃起来。

近日,周大福在A股市场三战三败后,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申请,其竞争对手老铺黄金已率先登陆港交所,另一家卖金企业孟金源也于今年4月在港递交了招股书。

就在金价稳步上涨之际,资本市场又一波热情开始涌动。

没有钻石,没有黄金

“年轻时不知道黄金的香味,误以为黄金是庸俗之物。”这句话最近在黄金圈很流行。

年轻人过去不喜欢黄金并认为它俗气,但近年来这种看法完全改变了。

一方面,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黄金的认识逐渐加深,黄金背后的金融属性开始被不断放大和蔓延。

另一方面,新加入的工艺与设计让黄金更加时尚、多样化,品牌有意识地与年轻消费者建立了新的联系。

如今,黄金价格日益上涨,但仍无法阻止新鲜血液涌入市场。

27 岁的周伟与女友关系稳定,今年 3 月两人一起去了北京婚博会。“黄金地带人气最旺,有菜百、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专柜,但人太多,得挤着才能进去。”

大部分人去买的是金饰和五金,试戴的时候都要排队,柜台上还有一顶黄金打造的凤冠,足有两公斤重,做工精细,连周炜都忍不住动心了。

售货员给周伟介绍,婚博会是款式最多的地方,这款是古金,那款是拉丝的,这款用的是彩金……为了迎合年轻人,金饰做成很多款式,不仅可以在婚礼当天佩戴,也适合日常佩戴。现场还有折扣,不算人工费,价格大概在每克680元左右。

犹豫了一番后,周伟和女友决定再观望一个月,“万一降价了怎么办?”

结果4月份他再次去柜台的时候,金价已经涨了40元/克。这次周伟没再考虑,一咬牙,刷信用卡买了一只不到35克的金手镯,算上人工费,花了2.7万元。在他看来,金价短期内不会大幅下跌,迟早要买。

图片

金手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随着金价持续走高,周伟买入黄金的欲望也愈发强烈,他一直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入市,“我投资30万在股市,亏了十几万,我应该把黄金全部买下来的。”

目前,周伟正和女友商量,能不能放弃钻戒,把预算全部投入黄金,因为他的朋友结婚时没有买钻戒,而是直接用两根大金条代替。“这不是比钻石还值钱吗?你看隔壁的(钻石)柜台,根本就没人。”

除了结婚等特殊场合,日常生活中,一些年轻人也将购买黄金视为一种“理财”方式。

图片

甜甜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在存钱,以前她会把现金存进透明活页本里,月底再存进银行卡里。2022年,“1克小金豆”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阵子,她也跟风每个月都买一粒,存了20粒左右。她的愿望是能攒60粒豆子,装满一个小玻璃瓶。

“我并不想发财,但买黄金确实会上瘾。”甜甜觉得小金豆没有人工成本,比珠宝更划算,几百块一个,她买得起。

和田田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不擅长投资,但却能买来内心的平静。

据 《2024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25岁以下消费者购买金豆同比增长140%。金豆作为门槛较低的投资品,以趣味性强、灵活性高、成就感强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未来黄金行业将迎来更多小型化、轻量化的黄金产品,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金店纷纷上市

今年上半年,国际金价上涨逾12%,不少黄金珠宝品牌维持每克700元以上的高价,部分消费者抱着“越涨越买”的心态,让黄金度过了本应因价格高企而“拒买”的低谷期。

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308.905吨,较2023年同期增长5.94%。其中,具有投资意义的金条、金币波动最大,消费量为106.323吨,同比增长26.77%。

受此影响,一些尚未上市的黄金珠宝企业重新燃起上市热情。

2024年6月28日,老铺黄金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据悉,本次IPO募集资金净额约7.13亿港元,发行价40.5港元/股,日涨幅72.84%。

截至7月5日收盘,老铺黄金报收82.25港元/股,总市值达135.72亿港元,股价已上涨一倍。

图片

截至7月5日收盘,老铺黄金收盘报82.25港元/股

老铺黄金之所以在二级市场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与其业绩的快速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老铺黄金营收分别为12.65亿元、12.94亿元、3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6%,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0.95亿元、4.16亿元。

盈利能力方面,老铺黄金毛利率连续三年超过41%,维持高位。此外,老铺黄金黄金产品普遍维持高单价,2023年老铺黄金单价在万元以下的纯金及纯金镶嵌产品占比仅为1.9%、8.2%。

有了黄金作为根基,加上合适的定价、合适的上市时机,老铺黄金获得了港股市场的认可,这给了其他黄金上市“筹备人”极大的信心。

今年4月,深耕下沉市场的孟金源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商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黄金珠宝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高于一二线城市的6.7%和8.3%。孟金源能以消费者差异化为切入点,讲述一段“县域金”市场的新故事。

此外,在老铺黄金上市前夕,周大福还趁机在香港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对于此次在港IPO,周大福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决定在香港上市,是考虑到在港股上市后可以获得外资,进入海外市场,这也将使公司得到市场更广泛的认可。

为了寻求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规模上市已经成为黄金企业的一致决定。

加盟商,撑起金店行业的半壁江山?

然而,黄金珠宝企业的上市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以周大福为例,这是该公司2019年以来第四次尝试IPO,前三次在A股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因此不得不转向港股。

原因是黄金生意里面有很多猫腻。

要想卖黄金,先要起个好名字。即使创始人是李伟卓、李伟鹏两兄弟,公司也不得不将姓氏从“周”改为“六福”,即借力周大福和六福珠宝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力和市场影响力。

虽然有假冒、盗版的嫌疑,但市场早已被“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周百福”、“周大生”等“周氏”珠宝占领,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谁才是真正的货源。

周大福之所以能在众多黄金珠宝品牌中迅速脱颖而出,另一个原因是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扩大规模。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周大福线下销售网络共有4383家门店,其中自营店仅95家,其余4288家为加盟店。

2021年至2023年,周大福来自特许经营模式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6.67亿元、人民币16.41亿元和人民币28.5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9%、52.9%和55.4%,连续多年超过50%。

图片

周大福加盟模式收益截图

然而,加盟模式是把双刃剑,在享受低成本快速扩张占领市场红利的同时,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加盟商数量多且散,管理难度直线上升,近年来“黄金托管”后掺假、虚报黄金克数等现象屡见不鲜,稍有不慎,周大福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就会遭遇反噬。

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关键词“周大福”,共显示2418条投诉。有人的项链第一次戴就断了,寻求售后服务无果;有人在店员的引导下以固定价格购买黄金,实际价格高达每克数千元;有人怀疑是二手货,金珠一个上午就被划伤……

面对这些市场乱象,周大福似乎有些无能为力。在招股说明书中,周大福承认其对加盟店的控制有限。尽管加盟商被严格要求只能在店内销售周大福产品,但并不能保证加盟商不会违反合同义务,在加盟店内零售第三方产品,从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或知识产权纠纷。

孟金源也遭遇过两次挫折,早在2020年9月,孟金源就提交了IPO申请,但于2021年11月遭证监会拒绝;2023年9月,孟金源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招股说明书随后失效。

梦金源无法避免周六福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更加依赖加盟店。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梦金源门店数量近2852家,其中加盟店2817家,自营店35家。

2021年至2023年,梦金源来自省级代理和加盟商加盟网络的收入分别为147.73亿元、148.36亿元、189.2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7.6%、94.4%、93.7%。这意味着,梦金源如果脱离加盟模式,将直接“瘫痪”。

不管这些公司能否借助黄金热潮成功在香港IPO,特许经营模式的过度发展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如今,黄金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IPO只是过程的前半部分,谁能“守住”,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名字为化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