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0日电(李子曼)近日,寿险公司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发布。中新网发现,一季度部分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上升,部分公司出现退保率超高的产品,引发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76家寿险公司中,56家综合退保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7家公司综合退保率超过5%,部分公司排名第一的险种退保率超过300%。
长盛人寿综合退保率达15.5%
退保率是指保险公司一定时期内产品退保金额与保险金额的比率,退保率可以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保险产品质量、保险服务问题等。
综合退保率是根据退保金额、保户储金及投资退保金额、期初长期保险责任准备金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的,并非年化指标。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76家寿险公司中,56家公司的综合退保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资深精算师徐宇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正常的退保率应该在10%左右(13个月),第二年也就是25个月以后,退保率应该在5%以下。
某头部寿险公司产品开发部业务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退保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端销售操作不规范、服务问题、保险人力下降等都可能导致保险公司退保率上升。过高的退保率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虽然保险公司在退保时会返还现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退保风险,但大量的退保对公司的投资策略和经营压力影响很大。
该业务经理进一步表示,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会将保单取消情况考虑在内,并预估一定的数值,在销售产品时会尽量将取消率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部分公司在销售产品时,为了快速拉高保费规模,忽视了取消率带来的经营风险,比如监管部门屡屡通报的“长保短操作”。
具体来看,一季度,长盛人寿、新华养老、利安人寿、君龙人寿、建信人寿、国联人寿、幸福人寿的综合退保率均超过5%,其中,长盛人寿的综合退保率达15.5%,位居第一。
长盛人寿在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前几年销售的预计年限五年期产品在2022-2023年出现集中退保,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已度过集中退保期,未来不会出现大规模退保,流动性风险较低。
为何有些产品的退保率超过300%?
具体到产品端,多数寿险公司披露了一季度退保率排名前三的险种和退保金额排名前三的险种。
从退保金额来看,一季度76家险企前三大产品中,建银人寿、中国人寿、连安人寿、人保寿险、百年人寿位列前茅,退保金额分别为138.29亿元、104.60亿元、85.50亿元、84.86亿元、65.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多家险企多款产品的退保率超过80%,如联寿险、君龙寿险、建信寿险、爱信寿险、鼎诚寿险、复星保德信、联合寿险等公司的一季度产品退保率均超过80%,中弘人寿、弘康人寿、北京人寿等公司的个别产品退保率超过100%,弘康人寿、中弘人寿等公司相关险种的退保率甚至超过300%。
北京人寿在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免缴附加保费定期寿险今年退保率超过100%,原因是该险种的退保价值大于其年初准备金与今年签约保费之和。
看东APP联合创始人游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造成保险公司退保率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些可能是保险公司营销手段不当,误导消费者购买不合适的保险产品;有些可能是产品设计、定价、承保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而选择退保。此外,宏观经济、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也会对退保率造成影响。
有喜认为,保险产品的退保率超过300%明显不正常,可能是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上存在过高,或者在产品推广上存在误导消费者等情况,高退保率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和声誉风险,可能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产生不利影响。
徐宇晨表示,一家公司的退保率超过300%,可能主要因为业务大幅下滑。比如某公司的A产品去年收了10亿保费,今年退保的人很多,退保金额达到1亿元。A产品今年业务萎缩,只收了3000万元保费。这样一来,A产品的退保率可能就变成1亿元除以3000万元,也就是300%。所以看一款产品的退保率,也要看它的统计口径。
目前,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并没有统一披露退保率。
理财保险、银保渠道退保率高
具体来看,一季度退保率较高的产品多为年金险、万能险等金融产品,76家寿险公司中,30家公司相关产品退保率最高在50%-100%之间,其中27家公司产品为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等金融产品。
上述寿险公司业务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退保率高的产品销售渠道多为银保渠道和代理渠道。保险公司在销售时,银行客户经理会根据客户自身的业绩指标,帮助客户调整财务计划,因此会推荐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引导客户在合适的时机退保。代理渠道在销售产品时同样看重产品佣金,在推荐产品时,会向客户论证什么时候退保、获得现金价值最合适。
对于销售渠道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退保率问题,徐宇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退保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销售渠道,特别是银保渠道。比如2017年或者2018年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5年后现金价值就会超过保费,此时客户如果退保就可以得到一笔钱,很多银行理财经理此时也会引导客户退保。这就导致保险公司2017年、2018年收取保费过亿元的保险产品,到2022年退保金额可能就会达到1亿元以上。
数据显示,20家公司一季度退保率最高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其中连保人寿、渤海人寿一季度退保率排名前三的产品均通过银保渠道销售。
未来保险公司该如何控制退保率?游曦表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定价、承保等方式降低产品的退保率。比如优化产品的承保范围和责任条款、提高承保标准、降低虚高的销售佣金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强售后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粘性,降低退保率。
(中新社APP)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