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高海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基金规模、资源构成、份额治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削弱了其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核心地位,对有效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是世界上成员最广泛的国际金融机构。 它在帮助成员国应对流动性危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协议条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在2023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第16次份额大检查。本次大检查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成员国将在基础上等比例增加50%的份额缴款。他们现有的配额。 此次增资无疑扩大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永久资源的规模。 但由于种种原因,本次普查股份仅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 份额全面审查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推进份额和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履行职责的前提。 未来份额调整将如何展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否在关键领域实现真正的改革,确保其资源能力的充足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治理结构的公平性,将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否继续维护全球金融体系。 在稳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挑战和问题
2022年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纷纷采取强有力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全球利率上升。 随之而来的全球融资环境趋紧,融资成本上升,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 全球高通胀、高债务风险持续演变,对发展中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金融稳定构成严峻挑战。 由于国际收支恶化、债务和气候变化灾难等多重危机,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对外部融资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基金规模、资源构成、份额治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削弱了其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核心地位,对有效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规模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的资源容量约为1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区域金融安排和央行之间的互换安排具有 4 万亿美元的救助能力。 如果考虑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金融安排、双边货币互换和国际储备在内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救助能力总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占比仅为11%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资源的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其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核心作用。 从成员国潜在需求来看,一些经济增速下滑、资本流动风险加大、外汇市场动荡加剧、宏观经济政策有限的成员国因国际收支支撑持续困难,流动性援助潜力较大。 需要。 由于债务困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全球最脆弱国家对中长期金融援助的需求日益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限的救助资金供应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制永久资金来源占资金总额的比例过低,影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目前过于依赖临时资金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救助能力中只有 4520 亿美元来自配额资源。 其他资源包括多边借款安排(4080亿美元)和双边借款协议(1520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半以上的贷款能力来自临时资金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以份额为基础的国际金融机构,永久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其合法性的基石。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使用的2008年份额公式已经过时。 份额公式决定了基金组织的资源如何分配、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以及特别提款权向成员国的总体分配。 由于配额公式具有多重功能,公式变量的选择和变量权重的确定需要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捕捉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反映成员国提供资金的能力,反映成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 潜在需求。 目前的公式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成员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基于市场的GDP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的组合)、经济开放度、官方外汇储备和经济变量。 尽管该公式具有简单、透明的优点,但各变量相对于成员国贡献能力的敏感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IMF对份额公式变量进行必要的更新。 份额公式的重新评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五年一次的份额总审查中的重要事项。
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跟踪考察成员国份额的变化,利用2008年份额公式和成员国更新的经济数据进行计算,观察份额分配的理论动态变化及其与实际份额分配的关系。 两国之间存在的偏差程度,并在成员国之间发起讨论,以评估配额公式的适用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将2008年第14次份额总审查确定的成员国份额与成员国最新经济数据计算的份额进行比较时,两者存在严重偏差。 例如,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9个成员国中,有66个成员国的份额存在代表性低估,平均低估程度为39%。 其中,中国被低估程度最高,为52%,其次是印度和瑞士,均为5%。 另一方面,120个成员国的份额出现代表性高估,其中117个成员国平均高估62%。 美国被高估了18%,日本被高估了11%,法国被高估了11%。 是9%。 纠正份额分配偏差的办法是要求IMF调整份额公式,将份额分配从高估成员国转移到低估成员国。 但配额公式的调整涉及成员国之间的配额分配,成员国之间协调存在困难。 这导致公式更新一再拖延,严重影响基金份额分配的公平性。
最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并未在IMF的治理结构中得到充分体现。 基金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成员在基金中所占的份额。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显着提升。 但发达经济体继续主导基金组织治理的局面并未改变。 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部分经济体的份额和投票权被严重低估。 负面后果是,最有可能从基金组织借款的国家对基金组织的治理或决策缺乏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有的投票权结构与成员国的经济重要性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影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平衡。
配额改革要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至少每五年对份额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份额总规模以及是否需要重新分配份额比例成员国之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成立以来已进行了14次配额评估。 其中 9 次评估的股份规模进行了调整。 相比之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14次审查将配额总量增加了一倍,这是IMF配额审查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次。
按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2023年12月中旬完成第16次份额总审查。本次份额总审查的最初目标包括:增加机构永久性配额资源规模、重新分配配额以适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变化。成员国的经济重要性,并考虑改善基金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 但由于成员国之间存在差异,本次配额总体审查仅实现了有限目标,即成员国将等比例增加50%的配额。 此次资本增加无疑增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永久资源——基金组织份额的规模。 但配额调整、配额公式更新、治理结构完善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识到份额改革的紧迫性,承诺在2025年6月之前制定下一步份额调整指导方针,其中包括为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提出新的份额公式...
支付5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