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风云巨变:多只产品落寞退场只为市场留下背影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2023年,在市场行情波动、主动股票型基金回报不佳的背景下,ETF突围而出,展现出狂欢潜力。 但由于头部效应,并不是所有ETF都能享受到这场狂欢的红利,不少产品已经退出市场。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赛道中不落人后,不少公募基金主动或被迫参与“内卷之战”,要么降低费率,要么抢占首发阵容,以求找到自己的破局法宝。冲出重围。 与此同时,也有“冷静派”。 他在门外徘徊,观察着,盘算着分一杯羹的可能性。

冰与火并存

“团队忙得连脚都沾不上地”——这是对这一年ETF火爆的最好解释。

“2023年,公司各部门将参加1000余场ETF产品的机构路演、渠道路演、投资教育活动等。” “公司投研团队每年进行路演、采访多达400次,已成为市场与投资人交流、意见最多的团队之一。” 当谈到一年来ETF运作的经验时,一些有实力的公募机构给出了类似的答案。

2023年ETF狂欢动力十足,但在规模和流动性成为“吸钱”权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享受到这场盛宴。 许多ETF面临清算危机,甚至悄然退出,只剩下孤寂的市场。 后视图。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年内共有39只ETF进入清算程序,其中12只ETF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约限额,27只ETF经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

截至三季度末,仅看权益类ETF(不含保荐产品),在可获取全市场数据的719只产品中,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产品有92只,占比12%。其中19个产品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 不到2000万元。 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华泰沪深股票ETF规模已达1200.4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规模突破900亿元, 946.73亿元。 相比之下,浦东安盛中证沪港深消费领袖ETF规模低至580.95万元,相差1200.34亿元。 招商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规模也没有超过1000万元,仅为783.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广泛的ETF赛道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尤为激烈。 年内,不少主流宽基指数ETF也未能逃脱被退市的困境。 其中,挂钩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多达28只,但产品规模差异超过1200.25亿元。 上海和深圳甚至出现在年内的清算名单中。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兴业中证和鹏华中证规模均未超过5000万元。

一方面是新产品的疯狂布局,另一方面是“落后者”的频繁清算。 ETF年内奏响的“冰与火之歌”也让专注于产品营销的从业者们焦灼不已。

红海的沉浮

“停不下来”——基于前期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平台建设维护,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行业新人都被绑在了同一辆永不止步的战车上,竞争趋于“白热化” “如果同质化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费用就会降低。

9月5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易方达达科50ETF及相关挂钩基金年管理费率由0.5%下调至0.4%,托管费率由0.1%下调至0.08% %。

同样在9月,华安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也降低了其上证科创板50ETF及相关支线基金的费用。 其中,华安基金相关产品管理费年费率由0.5%下调至0.15%。

经济学家、新金融家余丰辉表示,ETF“降费潮”对公募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TF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产品规模。

基金etf区别_基金和etf区别_基金和etf各有什么优缺点

不过,也有人认为,通过价格战、价格战来扩大规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前述公募从业者表示,ETF投资管理存在一定的刚性成本。 按照目前的费率结构,预计一只ETF的规模必须达到30亿元至40亿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如果进一步降低费用,必然要求产品本身或者公司整体指数业务的规模足够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个产品的运营成本。 否则,长期收支不平衡的局面最终将难以为继。

除了降低费用外,探索细分赛道成为更多机构的选择,旨在抢占“人无我有”的先发优势。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9月4日,永盈基金成为市场首家申请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的基金管理人。

11月15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QDII)正式获批,成为市场上首只投资泛东南亚科技行业的国内ETF。 作为国内首只道琼斯指数ETF,鹏华基金旗下的鹏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ETF已获批,将于12月25日正式推出。

从国泰基金的角度来看,目前ETF布局已逼近红海,但仍有很多细分需求需要挖掘,这需要基金公司更加努力。 2023年以来,新发行ETF投资范围较往年更加细化,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细分需求,完善ETF生态建设。 现有的广泛ETF、主流行业ETF等市场已经是红海。 要在增量市场上动脑筋,加大产品的资源投入,包括ETF管理团队的建立和完善、ETF的营销推广、专业的ETF销售等。 团队培训等,加上资金的精细化管理,精心打造ETF产品。

在现有产品漂浮在“红海”、新进入者摩拳擦掌的同时,各类公募产品在ETF市场探索突围之路已刻不容缓。 国泰基金认为,布局ETF市场时,最重要的是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陪伴。 有必要为投资者提供ETF市场热点或变化的及时提醒和分析。

永盈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张云指出,公司ETF方向的目标是“打造优质指数新标杆”。 他透露,未来将在A股、港股、全球QDII等指数类别上围绕行业主题和两个方向进行差异化布局,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底层配置工具。

旁观者流连忘返

“没有新计划”——基础广泛的ETF越来越拥挤,行业ETF不断被挖掘。 指数市场无疑是一座“富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也不敢成为“淘金者”。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管理规模排名前30位的机构中,总资产分别超过5000亿元和4000亿元的兴证环球基金和中欧基金尚未布局ETF方面,交银施罗德基金仅在2009年和2011年各设立一只ETF后,就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一些公募机构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当前ETF布局的担忧。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表示,主动管理型基金所需的能力和禀赋与被动型指数基金有很大不同。 后者侧重于指数开发、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主动管理的优势不易转移到被动产品。 另外,ETF规模效应明显,初期投入较大。 如果达不到理想规模,也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较大拖累。

“我们早年做了ETF,但中小型公募成本较高,发展不如龙头公募,所以不得不放弃。目前还没有听说有相关的新计划尚未出台,我们可能仍会重点突出权益类产品的优势。” 上海公开市场部门一位人士坦言。

与部分机构的犹豫和观望不同,也有公募透露出试水、计划在ETF市场分一杯羹的趋势。 前述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指出,ETF赛道无论是营销资源、渠道还是投资资源都相对更加“密集”。 一些公募基金在选择部署ETF时会考虑这些方面,但由于担心资源不足,可能会选择暂时不这样做。 发行和建立产品。 但同时他也透露,旗下机构很快将发行主题指数基金来充实产品线,但公司的主要重点仍将放在主动股票产品上。

“行业的竞争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巨大的资源消耗、高水平竞争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ETF领域的竞争可能会转向对基金管理人综合实力的考验,包括前瞻基金管理人的综合实力。” -看产品布局、研究能力、统筹协调公司资源的能力、前端销售与中端营销的配合能力、产品日常运维的精细化能力等,以及建设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正如刚才提到的。 这是公募基金市场主要人士的说法。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艳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