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展望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问题。从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来看,量产技术需要成熟,2027年左右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立泉回顾了固态锂电池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包括固态离子学的研究、聚合物锂电池的研发、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进展, 并梳理了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问题和难点。

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展望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插图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表示,由欧阳明高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为中国全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产学研融合搭建了新模式和协同创新平台。希望平台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进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董事长欧阳明高以“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平台产学研协同建设——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研发平台升级”为主题作了主题主旨报告,研究评判了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明确了总体思路,目前重点围绕以硫化物电解液为主要电解液的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

目前,在全球AI技术快速迭代的关键时期,大语言模型与AI的结合为研发平台升级,成为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创新与建设的加速器。据悉,欧阳明高院士团队联合行业内 30 多家企业,开展全固态电池垂直领域大型号的研发和优化,构建全行业共享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科研新 AI 新范式, 并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实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

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展望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插图1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世刚以“全固态电池的挑战与创新研究”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在材料科学方面,找到合适的固体电解质是关键。理想情况下,固体电解质需要具有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其次,接口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加,从而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此外,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也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

会上,一汽集团首席科学家、通用研发研究院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管理部)主任王德平,比亚迪锂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华军分别发表了《一汽全固态电池发展思考及研发实践》和《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主题演讲。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