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刚开业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和家人一起坐着轮椅上来。到了吉祥,他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他说看到了新吉祥,思绪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年轻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他去吉祥剧场看演出,然后骑自行车去剧院。门口整晚都在排队买票。当时票价才几毛钱。有时候,如果你在北京遇见了著名的演员或艺术家,你就得在这里等一晚。当然,这里可能有亲情、友情、爱情。这位老人有许多无尽的遐想。”吉祥剧场、长安剧场董事长傅伯阳回忆道。
吉祥的再现确实唤醒了很多老北京人的深刻记忆。这座隐藏在城市中的“天空剧场”位于银泰in88大厦7层。是一座百年老戏楼,原名吉祥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906年)。前清朝规定内城内不得开设戏楼、会馆等。然而吉祥园建在离皇城不远的王府井金鱼胡同,所以刚建成时就引起了轰动。吉祥园作为北京内城第一剧院,云集了“戏王”谭鑫培、孙菊仙等资深大师等著名演员,以及王耀庆、杨小楼等晚年涌现的杰出人才。清代,还有民国初年涌现的余叔岩等著名演员。 “四大名家”、“四大旭升”都曾在这里演出。 1993年,为适应东安市场重建,吉祥剧场被拆除。这里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天津民间艺术团的演出,压轴的是京韵领鼓手“小彩舞”罗玉生。据悉,该场演出门票早早就售空。但演出结束后,人群却久久不愿离开。至此,辉煌了80多年的“吉祥大剧院”已经走到了尽头,等待着在工地上重建。
重新开业三年来,吉祥大剧院凭借丰富多元的业态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启差异化竞争之门,盘活老字号文化品牌,成为文旅新地标。里程碑。如何激活场景的运用,探索空间的更多可能性?如何通过创新表演和文化活动精准“破圈”?以下为与吉祥大剧院、长安大剧院董事长傅伯阳的交流实录:
《财经》:您曾经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和舞台监督,后来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京剧事业打拼,担任经纪人。这种身份的改变对您经营剧院有何帮助?
傅博阳:我10岁开始学京剧。我19岁一毕业就报考了梅兰芳京剧团,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都很扎实。我经常和大家分享戏曲知识,同事们都习惯叫我付老师。后来我又当了制片人和舞台监督,对全局有了一定的掌控力。另外,我也在政府单位工作过,对组织管理也有一定的了解。回到北京京剧院后,我在市场开发部工作,积累了很多市场运营相关的知识。这些综合性的工作经历,为我在业务拓展、舞台控制、组织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提供了经验支持,对我经营剧院起到了重要作用。
《财经》:时隔28年,幸运大剧院重返影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什么原因让您毅然承担起这项重任?
傅伯阳:这确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吉祥已经离开近30年了,各方面还有很多事情等待去做。其实我也知道,敢来吉祥的人都是“胆子很大”,确实很不容易。 2021年春节刚过,我们就一直忙着准备工作,十几个人的团队工作非常辛苦,大家经常开会到凌晨两三点。开业初期更是困难重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吃喝住行都在办公室里度过,但我仍然怀着信念和责任感坚持了下来。
一方面,我对梅家很熟悉。这里是梅兰芳大师的故居。其早期新剧《嫦娥奔月》、《神女散花》、《黛玉葬花》、《一缕麻》均在此首演。可以说,这里是梅派艺术的中心。实际所在地也是后来梅剧团的驻地。我19岁加入梅剧团,跟随梅葆玖老师工作了15年。梅老师给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宝九老师对吉祥剧场的修复寄予厚望。她每次在两会和各类大型活动中都呼吁保护和修复吉祥剧场,为重建吉祥剧场而努力;
另一方面,我与吉祥剧场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1989年,小时候,我第一次在吉祥剧场担任主演。基于我对梅家和吉祥的初心和深厚感情,以及对热爱的京剧事业的真诚和责任,当我接到任务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一定要扛起大旗,让吉祥再次绽放光彩。
《财经》: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重新上演的吉祥大剧院凭借“小而雅、美”的曲目在北京剧院中脱颖而出。说到精准定位,如何从“大而全”凝结为“小而雅、美”?
傅博阳:吉祥像乍一看就像一个小剧场。虽然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但看上去并不大,座位也很少。根据实际考察,我们拆除了所有座位,规划了332个座位,包括一楼前区的一个古茶室和二楼包间的一个沙发座位。座椅还设计有伸缩功能,使场地空间灵活,适合活动。创作了各种类型的表演。
最终我们定名为“吉祥大剧院”。其实这个名字的含义并不是指舞台要多大,而是说在老百姓心中,这是北京的一个大舞台,一个戏曲艺术的高端表演平台。同时,该舞台还可上演大型剧目,如《龙凤呈献》、《红鬃马》、《四郎探母》等。
另外,从商业角度来看,一楼自然是剧院的最佳选择,但吉祥在七楼,分流也是个问题。经过认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吉祥定位为“空中剧场”,并将其转化为差异化经营的优势。
财经网:吉祥大剧院一直在“破圈”,从一开始的“吉祥点江唇”咖啡馆,到“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再到2024年7月将开启“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多种业态的尝试,吉祥的尝试也为吉祥赢得了东城文旅新地标、新网红打卡地等诸多称号,还成功入选北京市“演艺空间培育工程”并于去年成功跻身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演艺新项目”。这种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动力,实际上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影院的刻板印象。这种多种业态的探索是如何形成、起步和发展的?
付博阳:其实《老吉祥》给我们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拿到工商执照后,我发现牌照的经营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咖啡店、音像店,甚至还有卖鞋帽、服装、烟酒食品……有很多其中的历史元素和符号。 ,我们延续了“老吉祥”的精髓和传统。
开业的第二年,我们又开了一家咖啡和电影院,让很多老北京人在吉祥恢复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开业第三年,我们开设了“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汇集了文创相关产品。内容放在里面。
同时,我们还不断打造吉祥自有的演出和活动品牌,如“中国品质·吉祥”京剧传统戏剧演出季、“舞韵·吉祥”中国风舞蹈演出季、“吉祥”艺术课堂”公益文化传播课堂等,坚持差异化、多元化经营,探索空间更多可能性。
《财经》:您刚才提到的“吉祥艺术班”,您有时也会教。据了解,自2023年3月开课以来,已举办活动60余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约6000人,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约182万人次。但事实上,吉祥每年的业绩、各项活动和项目数据都在不断上升。组织这样的公益活动,其实是超负荷的。为什么你还坚持做呢?
傅伯阳:其实从“吉祥大剧院”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们不叫剧场、剧场,而是叫剧场。属性和定位非常具体,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个企业,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我们敞开“吉祥艺术课堂”的大门,邀请京剧、昆剧、河北梆子、评剧、曲剧、越剧、曲艺等传统文化领域的著名大师,在“吉祥艺术课堂”中提供线上讲座。采取巡演、专家讲座、教学体验、展览等形式,进行线下招募、线上直播吸引观众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朋友走进课堂,了解我们精彩的中国戏曲 文化。所以我当时主导的“吉祥艺术课堂”公益活动,其实就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
财经网:2024年,吉祥大剧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一倍,完成预定任务目标。这个增长率是您预期的吗?为了交出满意的成绩单,2024年做了哪些努力?
付博阳:2024年确实是收入增长翻倍的一年。一方面依托整个演出消费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差异化经营,各个业务板块也都有增长。比如常年与北京京剧院“国粹·吉祥”传统戏曲表演品牌合作,还与北方昆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京剧团、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合作, ETC。
此外,重大自筹项目进展也较为顺利,如《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第三季已圆满落幕。舞蹈季已连续举办三年,已成为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区的品牌演出活动。本期舞蹈季聚焦“国风”、“新锐”、“国际”三大主题单元。 2024年9月21日至12月21日,共安排舞剧10场、演出22场、文艺演出10余场。活动。
我们还首次为赵亮工作室的《舞蹈》开场演出打造了360°全景沉浸式舞台。所有座位都被拆除,座位区变成了圆形舞台。打破传统框架舞台空间,让观众沉浸在舞台之中。与舞者互动。不少观众表示,坐在地板上观看《舞蹈风暴-风暴时刻》这样的360°表演,与舞者的灵魂产生共鸣。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联合制作的实验作品《莫比乌斯环》也采用了360°全景沉浸式舞台。这也是我们探索演艺新空间的新尝试。 。
《财经》:从整体环境来看,您认为未来演出市场的机会有哪些?挑战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影院经营者分享?
付博阳:技术创新是当前文化演出市场的机遇。挑战包括激烈的竞争、不断上升的性能成本等。
从经验来看,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习,利用科技手段为舞台赋能,比如拓展线上观看渠道等,让文化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
此外,全国各地影院可尝试互联互通,建立文明观影节目体系。多次观看不文明表演的观众将被记录在电子档案中,并给予训诫和警告。做好事的观众将获得门票或纪念品。对于文明观剧的观众来说,这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如果未来剧场的维权和保护能够落到实处,就会逐渐形成“文明观影”的良性循环。
《财经》记者:北京市政府提出重点建设“表演城市”,推动“大戏看北京”。结合今年的市场化目标,能否透露一下今年市场运营的新思路?
傅博阳:我有两个想法。一是策划一场北京驻地演出,这是北京必看的高质量演出。时间不需要太长,但内容一定要比较全面,像一个“万花筒”,能够高度浓缩北京的历史故事,展示文化内涵。艺术门类和元素可以多元化,要有效运用科技赋能,创造好听、好玩、有趣的北京故事,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另一个是针对京剧爱好者的“京剧社交能力测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已经制作出了13本教材。该项目计划今年由北京吉祥剧团牵头,与北京京剧院联合推出。一方面,希望培养大众的戏曲审美,让戏曲传播有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是吉祥剧团弘扬传承优秀戏曲文化的一项举措。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