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端的网友也变身福尔摩斯,根据线索大胆评论。
——谁能分析一下我的这句话:“人生就是不停的相遇和告别”
——老光棍
——看我的:“山河千里之外,自由如风”
- 牛马
这可能就是发生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无论如何,负面评论者都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人们即使有个性化的签名,还要关心别人的意见呢?
平台上的个性化签名可以追溯到1979年。用户可以在帖子末尾添加签名文件,后来被早期互联网社区广泛采用。
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接触个性签名。
这个东西是一个表达你的态度和心情的地方。可以写自己的座右铭、做作的非主流文案、最近的心情和感受。
即使是现在的微信个性化签名,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好玩,有些人根本不写作。
但为何每次一提到“微信签名识别人”的话题就那么火爆呢?
我只是担心长此以往,很多人以后连个性签名都不愿意写了,微信上就没有地方表达自己了。
负面评论家这么说是因为有先例。
2023年4月,有一个话题在微博上热了两天,叫做“朋友圈里没有生命的痕迹”。
大概意味着朋友圈里只剩下驾校招生、助教招生、租车公司等内容,没有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浏览量达6.3亿,讨论达7.4万次。
人们不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种情况在朋友圈里可以称为“焦虑症”、“羞耻症”。
有些人在发朋友圈之前,必须反复查看名单上是否有让自己感到不安的人,甚至干脆放弃发朋友圈。
这种情况在发朋友圈后变得更加严重。
有人担心文案会不会太造作,别人会不会不喜欢,以后会怎样看待。
有些人担心如果发布照片会被指责自恋;有些人发朋友圈后,如果没有人点赞或评论,就会感到尴尬。
于是,很多人开始不再发朋友圈,而是选择开设个人生活号,或者去微博、小红书等鲜为人知的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问题是,我们以前好像不是这样的?
大众化时代,不管有什么大事,只要你想分享,我们都会发帖。即使在微信推出的最初几年,人们也可以随时在朋友圈中发帖。
是因为我们之前不关心别人的想法吗?是的,不完全是。
差评者认为人们不喜欢分享,有2点。
首先,我们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复杂。
以前,我和大家一样,喜欢在空间里发“如果你深爱我”。
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关心外界的事情,而是因为我当时的圈子很简单,就是同学和朋友。
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每个人都有相似的价值观。
为什么我敢说“如果你爱我,请深深地爱我”?不仅因为我觉得这很酷,而且因为我确信外界(同学)也认为这很酷。
但随着我们的圈子不断扩大,朋友圈里有领导、有党派、有早已被遗忘名字的陌生人、有各种经历的人。
我们的朋友圈变得更加复杂,“弱关系”更多了,价值观也更加复杂了。
在发朋友圈之前,我不确定“如果你爱我,请深深地爱我”是否很酷,是否能让大家接受。
在分享自己的感受之前,我也开始纠结是否要与“弱关系”分享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有了担忧之后,我们表达的欲望就会减少。
第二点是网络和现实正在逐渐合二为一。
以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电脑上使用的,只是为了聊天才打开它。那时候,网络和现实几乎是“分离”的。
我们发表的评论不会过多地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抬头仰望太空中的 45 度天空,就真的有人将其与你联系起来。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松打开手机,进入微信,浏览朋友圈。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你在网上的言行逐渐与你现实生活中的性格融为一体。
微信不再是数字世界的App,而是连接你我的生活工具。你在朋友圈中所说的话会影响你现实生活中的性格。
你分享美味的食物,你的同事会据此讨论你的消费水平。如果您转发该文章,您的领导也可能能够分析您的观点。
这两年,出现了一种“通过朋友圈认识人”的现象。
有HR会分析员工的朋友圈,看这个人能不能录用。
异性之间会分析对方朋友圈的各种细节,从字里行间、每个角落里判断对方的性格。
分析准确与否是另一回事。
但这种现象意味着朋友圈已经成为一种个人镜子,大家的分享开始成为一种“管理”。
总结一下,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下我们不喜欢发微信朋友圈的情况:
我们每一次发朋友圈,就相当于在电子世界里脱掉一件外套。我们分享的越多,每个人都会越了解我们。但随着圈子关系越来越复杂,我们开始不愿意与某些人分享自己,也开始担心别人的想法。
圈子扩大了,表达的空间被压缩了。
所以这次“微信签名识别”火了,差评者自然担心再这样下去,以后大家就不能再乱写签名了,也不想写了。
因为关心的人确实很多,分析出来也会有很多人批评。
那么微信就真正成为了性格养成的工具,每个人都成为了表演者。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关心。
你只需要知道,最关心你朋友圈言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朋友圈的访客就是未来的你。
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工具,可以恢复已删除的帖子。
一时间无数网友争相下载该软件并摆弄。差评人也凑热闹,看到了很多现在很难说的东西,但也有些感动。
为什么每个人都坚决要删除的东西现在却拼命地想把它们找回来?
我不能说。
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心里都知道,当年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不被目光所蒙蔽的时候所说的话,才是最真实、最珍贵的。
作词:刺猬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