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2022年7月10日,罗永浩创立细红线科技有限公司,初步规划开发AR操作系统和硬件产品。但到了2024年,技术趋势发生变化,行业聚焦AI赛道,直接影响细红线的战略布局。

有媒体报道称,细红线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将在蛇年春节前后发布首款人工智能硬件。新产品的重点将是软件解决方案,以AI Agent为主,并将与AI硬件一起销售。硬件最初有两个版本。业内人士还表示,新品“概念非常先进”,最终价格尚未公布。内部预期是不会太便宜,销量暂时也不乐观,因为“新东西往往没有参考对象”。

招聘平台信息显示,细红线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招聘AI产品经理和AI研发工程师,这表明了罗永浩All in AI的决心。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

(图片来自Boss直聘)

锤子创业失败,运气极好的罗永浩通过直播带货还清了大量债务。然而罗永浩却是一个典型的“至死不渝”的企业家。告别AR操作系统和硬件后,细红线这次改弦易辙,瞄准了AI硬件趋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永浩被认为是AI硬件鼻祖。记得2018年,雷科技受邀参加锤子科技在成都举办的倒数第二场发布会时,罗永浩亲自发布了一款“AI硬件”TNT——一款100%依赖语音交互的桌面电脑。价格在几万。但碍于当时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罗永浩给TNT“一句话处理Word、制作PPT”的产品愿景无法实现。凭借“嘘!别让我用TNT”的名场面,TNT成为锤子科技最后的绝唱。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1

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AI重新定义硬件再次被提上行业议程,甚至有可能成为硬件行业关注的焦点。如果罗永浩这次再次做AI硬件,他会创造出真正革命性的产品吗?

没有借鉴,罗永浩首款AI产品不凡

今年4月,罗永浩在直播中宣布将发布一款颠覆性、破坏性创新的神秘产品。他还提到新产品将是“高科技产品”和“智能设备”,并呼吁粉丝做好准备。这个预算分别是 199 美元和 299 美元。当时他并未透露新产品的具体形态。从预算判断来看,与国内主流AR眼镜的价格区间非常吻合。

Thin Red Line内部人士透露,大约一个月前,公司一批人被拉入秘密封闭研发。为了冲刺,封闭研发团队的成员已经连续多日紧锣密鼓地工作。紧迫性和仓促可能表明了一件事。细红线的研发方向和项目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冲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表示,细红线新产品没有预售计划,一发布就可以立即购买,这也意味着产品研发周期要压缩到极限。

结合这些线索和罗永浩对待产品的态度,细红线正在推广的产品形态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至少在市场上并不常见。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下面的AI新物种来猜测罗永浩对于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态度。主意。

展会上,一家美国初创公司带来了一款名为“R1”的AI新物种,它仅由2.88英寸触摸屏+模拟转盘+可旋转摄像头组成。计算硬件非常简单,价格仅为 199 美元,预购首日就售出了 10,000 台。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2

(图片来自)

R1的核心是其内置的操作系统,它具有理解自然语言和自动执行大型模型的能力,支持控制音乐、订票、制定行程、购物、打车等一系列自动化执行动作。也就是说,整套硬件都是围绕AI大模型交互打造的。

当然有创新,但由于各种服务包没有跟上,R1的交互有点想当然。不少用户反映,拿到后就“解毒”了,久久不卖了。甚至被评为“年度最差”。人工智能产品”。

另一家初创公司推出的AI Pin被业界认为是颠覆性产品。交互方式主要为触摸、语音、手势,显示内容通过投影设备进行投影。内置GPT-4,可以独立工作,不依赖手机等个人终端。

其结局与R1相同。归根结底,是技术理念走得太快,忽视了当前的现实条件,最后产出了一个“半成品”。 AI自动执行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存在很多缺陷。这个缺点 基于大车型的数据储备,主打“自动驾驶”的荣耀YOYO助手不敢说能完全实现全场景自动交互。

由于交互逻辑的变化,围绕大型AI模型的硬件设计确实会与传统个人终端有所不同,也会更多地依赖于服务包。这些新的AI物种无疑是新的细红线AI产品的重要教训。

肖雷认为,罗永浩大概率不会接受半成品。他这么多年对苹果的冷嘲热讽,说明他对产品有自己的追求。业内人士认为罗永浩非常“完美主义”,为球队增添了力量。成品永远不会投放市场。

AI硬件无处不在,罗永浩却不想成为“跟随者”

All in AI的罗永浩还有机会回归AR吗?小雷的意见是不能排除,但可能性并不高。据了解,细红线团队巅峰时有150多人,其中包括锤子科技的老员工和有AR硬件开发经验的从业者,但距离罗永浩规划的千人仍有巨大差距。

以细红线目前的技术储备和团队规模,短期内推出一款足够成熟、拥有完整体验的AR眼镜不太现实。 Meta当年在AR上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但现在真正成功的是功能基本、价格相对低廉的雷朋。

另外,在芯片、光学、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之前,AR眼镜的道路几乎会触及天花板。

2022年,当AR领域充满希望时,罗永浩曾计划在AR消费电子成熟之前,每年花五年时间开发原型用户操作系统,而不向公众发布产品。现在看来,第一代产品还没有准备好,AR时代转眼就切换到了AI时代。往好的方面想,产品布局上不存在可以迅速扭转局面的细红线。

相比之下,AI的适用场景更广泛,可以运行在多种设备上,并且比AR/MR的进入门槛更低。小雷认为,专注AI是罗永浩最正确的选择,但这也将意味着此前在AR领域的努力化为泡影。

市场上有很多主流的AI软硬件组合解决方案,例如“AI手机”、“AI穿戴”、“AI PC”等,开发团队通过将AI大模型能力构建到设备操作系统中来实现智能化。主要功能是依托生成大模型提供文字、文字、文字摘要等能力,在手机领域有苹果、OPPO、华为、荣耀等,而在AI眼镜领域,有Rokid、雷鸟、仙姬等。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3

(图片来自山吉)

一些厂商更进一步,围绕AI智能重构操作系统,以实现更复杂的大规模并行任务,比如前面提到的手机“自动驾驶”。荣耀YOYO在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

此外,还有以软件形式存在的AI产品,如豆宝、Kimi等生成式AI软件。它们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只要安装终端即可使用。

但总的来说,这一系列基于AI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现有成熟终端解决方案的改进,或者运行在现有设备上。优点是可以引导用户接入AI能力,同时又不失去传统设备的功能。细红线的首款新品从AI Agent开始,其理念不同于传统的AI大模型。

市场上不乏成熟的解决方案。追随主流的产品不会很差,但不能在市场上留下难忘的点,然后从人群中消失。罗永浩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当年锤子手机的功能“支持”了很多国内深度定制的系统。在一位网友的评论中,他曾表达过“手机本身很无聊”的想法。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4

(图片来自微博)

AI大型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软件生态系统,催生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和使用场景,也将直接影响AI硬件的设计思路。 R1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AI Agent的载体。未来所有软件服务都将自动执行,不再需要大屏交互。因此,屏幕变得更小,并添加了与智能手机不同的交互设计。

我们还不知道罗永浩是如何理解下一代AI设备的,也不知道未来的AI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意义。在小雷看来,AI浪潮下,软硬件的结合正在发生变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罗永浩能否在这一趋势下推出真正颠覆性的AI产品,决定了细红线在AI时代的地位。

追风总是很有趣的。罗永浩这一次能成功吗?

或许在罗永浩看来,无论是AR还是AI,本质上都是依靠敏锐的行业触觉来走在行业趋势的前面。

但无论是AR还是AI,此刻罗永浩比任何其他智能设备公司创始人都更需要一款设备——一款能够像初代+iOS一样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说实话,如果没有商用产品,罗永浩的细红线科技很难撤资。更何况他还有锤子供应链等债务没有还清,压力不一般。细红线在AR眼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试错成本。 2024年第一季度,细红线的开发团队将软件的开发方向确定在AI Agent上。时间紧、任务紧急,给罗永浩留下了时间。其实不多。

罗永浩细红线科技首款AI硬件即将发布,主打AI Agent与AI native硬件销售插图5

(图片来自豆宝AI)

罗永浩曾表示,他将“全力以赴、掀起波澜,用一切合法、合规、有商业道德的方式”将现金收入做大做强,偿还剩余的5亿。我不知道这是否包括AI产品。收入。

细红线首款新品任务艰巨,市场挑战巨大,AI品类日益丰富。拥有大型AI模型解决方案和大量资金支持的AI公司将会更快崛起,称霸AI赛道只是时间问题。无论最终的实现形式如何,罗永浩的首要任务是拿出一个足够成熟的解决方案的产品。

这是罗永浩的“最后一次创业”,也是他倾注了全部资源的一次创业。肖雷不希望他失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