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费呈现新趋势
目前,我国冰雪消费呈上升趋势。其特点是什么?
王兆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副院长、教授):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日益活跃的冰雪消费市场。随着“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不断巩固扩大,冰雪消费热度持续走高。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2023-2024冰雪季,各类冰雪消费规模我国冰雪运动将突破1500亿元。冰雪旅游作为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能力突出。在线旅游公司相关数据显示,2023-2024年冰雪季冰雪旅游消费总额较2019-2020年冰雪季增长132.5%。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计,2024-2025年冰雪季节,我国冰雪休闲游客人数预计将突破5亿人次,冰雪总收入冰雪休闲旅游将突破7000亿元。
我国冰雪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冰雪经济联系带动住宿、交通、餐饮、培训等相关消费。以发展冰雪经济、带动冰雪消费为契机,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各地加强冰雪场馆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冰雪经济对于推动东北地区整体振兴、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壮大冰雪消费市场,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各地不断激发群众冰雪消费活力,冰雪消费呈现新态势。
首先是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以冰雪旅游为例,《2024年中国冰雪旅游消费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冰雪季,年轻人将成为消费主力,35岁以下用户占比近80%其中,20岁以下用户占比近3%。 20岁至25岁的用户占比22%。
其次,消费需求多元化。随着北京冬奥会红利不断释放,公众对个性化、多元化冰雪运动的需求不断上升。冰雪消费不再局限于滑雪、花样滑冰、雪地足球、冰球等运动。针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健身、冰雪探险等“冰雪+”融合模式的消费者需求持续上升。多地推出的“滑雪+温泉”、“滑雪+观雪”等组合模式受到广大冰雪爱好者的青睐。 2024年11月以来,在线旅游平台全国冰雪相关景区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快速增长。
三是消费方式智能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线上冰雪消费成为主流。目前,在线购买冰雪装备、预订冰雪场馆门票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滑雪服、滑雪镜、滑雪头盔等滑雪装备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目前,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体育场等冬奥场馆已实施赛后智慧运营。依托智慧场馆系统和管理平台,借助增强现实、体感交互、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为冰雪消费者打造业态。多样、新颖、独特的沉浸式冰雪消费体验。
最后是消费产品的本地化。作为传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东北三省正在积极发展冰雪经济。通过开展冰雪旅游节、雾凇冰雪节、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特色冰雪活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冰雪游玩。在雪地里。国内冰雪旅游产品更加丰富。
消费者对冰雪装备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各地加快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布局建设,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例如,吉林省吉林冰雪装备产业园重点引进一批缆车、造雪机等重型装备制造商,以及碳纤维滑雪板、滑雪服等轻型装备制造商,开发设计产品集质量、技术含量和成本效益于一体。
目前,我国冰雪消费市场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冰雪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冰雪消费者多以初级体验式消费为主,具有随机性大、短期性的特点。以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为基础的持续稳定的冰雪消费行为尚未形成。冰雪消费结构也有待改善。冰雪消费以旅游消费为主,冰雪器材装备消费占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冰雪消费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相关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例如,冰雪装备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行业标准尚不完善,滑雪场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很容易造成管理和服务粗放。
发展冰雪运动激发市场潜力
冰雪运动和冰雪赛事通过哪些方式拉动冰雪消费?各地有哪些实践探索?
白宇飞(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具有参赛群体范围大、赛事项目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冰雪运动的快速普及带动相关消费持续增长。 2023-2024年冰雪季,我国共举办国际冰雪赛事21场、国家冰雪赛事82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1亿,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超过1500亿元。随着人们对冰雪运动和冰雪赛事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冰雪消费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冰雪运动有利于培育多元化消费场景。冰雪运动的优势在于参与运动的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因个人爱好而购买冰雪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消费行为,以及团队建设、家庭休闲、亲子陪伴的群体消费特征家庭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推动冰雪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冰雪运动体验有利于提高长期消费粘性。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经过近几年的布局,在直接冰雪资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室内雪场、溜冰场、滑雪模拟器等设施体验冰雪运动,可以更方便地协调时间冰雪运动参与安排和财政投入。 ,使冰雪消费体验和消费粘性能够长久保持。广东广州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浙江杭州将建设占地近80亩的旗舰室内滑雪场。
冰雪运动可以惠及长消费链。参加冰雪运动需要购买滑雪板、滑雪杖、滑雪靴、护具等运动器材。还需要去滑雪场、溜冰场等专业运动场地,产生门票、装备租赁、教练指导等费用,从而形成上下游联系。冰雪消费需求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1.2万亿到2027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1.5万亿元和1.5万亿元。
北京冬奥会后,国内冰雪消费市场经历了完整的冰雪季节周期。各地通过冰雪运动、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消费,涌现出许多创新做法和做法。
立足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冰雪消费市场。抓住地理、海拔、气候等独特优势地区冰雪消费爆发性增长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培育冰雪消费市场。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近年来,不断完善滑雪场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改造升级了20多条滑雪道,滑行总长度超过60公里; 2023-2024年冰雪季,将军山国际滑雪场滑雪场累计接待滑雪者约47万人次。吉林北大湖滑雪场设施全面升级,拥有雪道70余条,床位总数增至约9000张。
深耕赛事经济,激发冰雪消费动力。借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经验,利用冰雪赛事带动和转变冰雪消费受到广泛关注。以备战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为契机,黑龙江积极承办全国滑雪登山锦标赛、全国冰壶锦标赛、全国群众滑雪技术资格赛、群众速度滑冰公开赛等多项赛事。在冰雪赛事带动、政策支持和积极营销推广的推动下,黑龙江冰雪经济稳步发展。 2023-2024年冰雪季游客人均消费较上一冰雪季增长22.5%。 2024-2025年冰雪季,哈尔滨将设置“逐梦亚洲冬季”、“驾车哈尔滨”、“共享冰雪”、“上合体育”四大板块148项赛事。
科技赋能,提升冰雪消费体验。河北崇礼用科技创新、科技赋能,促进冰雪消费。 2023-2024冰雪季滑雪场人次突破396万人次。当地滑雪场打造了“5G+智慧滑雪场”,随行游客可以在大厅实时追踪滑雪者。定位,通过全景VR平台观看滑雪直播,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南方一些地区也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VR模拟滑雪等各类冰雪体验运动。
综合开发释放冰雪消费潜力。推动冰雪赛事与文化、旅游等融合,进一步释放赛事经济潜力,扩大冰雪及相关消费。依托冰雪赛事,涌现出一系列“赛事+”产品。内蒙古不仅定期举办滑雪比赛和群众性活动,还打造融合民族风情体验、冰雪民俗节庆等多种元素的泛赛事活动,让消费者获得更加多元化的体验,促进滑雪产业的发展。冰雪消耗持续增加。
创新升级冰雪装备供应
我国冰雪装备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更好满足冰雪消费需求?
冯军(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冰雪装备是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装备包括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靴等群众运动装备,以及竞技体育器材、场馆设施装备等。近年来,我国冰雪装备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冰雪装备相关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00家左右增加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不足50亿元增加到220亿元左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15大类冰雪装备的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馆、从竞技比赛到群众性的冰雪装备全产业链。运动的。从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靴等大众运动装备,到雪地摩托、雪蜡车、造雪机等竞技训练、维护保障装备,以及制冰机、大型雪道疏雪机等场馆设施设备,供给能力是连续的。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增强。随着3D打印、5G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于冰雪装备研发和生产,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冰雪装备产业竞争力。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雪蜡车、造雪机等设备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冰雪装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冰雪消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冰雪装备与服务业消费互补更加明显。冰雪装备行业自主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更符合市场需求。消费者可以根据个性化和舒适度偏好选择冰雪装备并长期使用。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参与频率和技能发展水平,实现冰雪装备的变现。装备消耗与冰雪相关服务消耗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会选择购买冰雪装备。
国内冰雪装备新零售消费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国产冰雪装备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购买国产装备来支持本土品牌的发展。主流网购平台为国产冰雪装备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他们通过营销数据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大幅提升国产冰雪装备新零售消费规模。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了冰雪装备高质量发展,催生了众多新产品、新车型,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例如,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滑雪过程中的足部压力、运动加速度等数据,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私人教练”。
“国潮”元素成为冰雪装备消费新亮点。在国产冰雪装备技术品质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国潮”元素帮助相关产品形成独特的比较优势。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符合主流审美的“国潮”冰雪产品更有机会成为冰雪装备市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期间,“冰雪国潮装备企业合作联盟”成立并落户哈尔滨。
目前,冰雪装备行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无法有效匹配消费者需求,国际市场知名度也较低。这些问题都需要积极面对。
积极对接重大冰雪赛事需求,准确把握创新方向。通过深入参与国内外重大冰雪赛事的申办和筹备工作,从运动员装备、场馆装备、综合硬件保障等多方面与国际市场对接,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发展企业主体要找准技术创新方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通过与滑冰场、滑雪场、冰雪培训机构等的密切合作,了解消费者对冰雪装备的具体需求和偏好,通过差异化的技术创新,提供不同配置和款式的冰雪装备。加快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鼓励企业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元素的冰雪装备,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冰雪消费需求。
充分重视冰雪装备上游产业链的技术赋能。冰雪装备产业攻克高端市场的关键在于融合先进的上游技术,将材料科学和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深度融入到冰雪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中。例如,应用新材料使滑雪板、溜冰鞋更轻、更耐用,开发可根据用户运动数据智能调节的新型功能性滑雪服和护具,有效提升产品体验和消费者满意度。
坚持“走出去”战略,学习发展经验。积极参加国际冰雪装备展会、论坛等活动,与同行业企业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冰雪装备市场竞争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