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一些供应商受到吉岳倒闭的牵连,无望收回数百万美元的垫款,将面临破产的悲惨结局。也有曾经沾沾自喜、渴望通过吉悦项目进入汽车行业的供应商。他们变得沮丧并决定不再承担汽车项目。 “这个行业再热闹,如果没人赚钱,那一定不是一门好生意。”

总欠款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

吉月雷雨停运后第一个周末的晚上,其位于上海嘉定的总部大楼灯火通明。办公室里曾经挤满了愤怒的索要工资的员工,现在却挤满了前来索要工资的供应商。

“这几天很多供应商都睡不好觉”,其中一位王宁说。他已经连续四天呆在吉月总部,通常是下午或晚上到达,“因为白天要上班”。

他记得来到姬月的第一天,大楼内的人群密度极高。椅子一张一张地摆放着,没有任何间隙。房间里充满了愤怒的情绪。但现在人群已经变得稀疏,桌面上都是电脑和私人物品。渐渐地,里面空了,员工也不再来了。 12月12日,经过一整夜的谈判,在吉利和百度两大股东的支持下,吉悦承诺为员工缴纳11月份社保欠款。至于12月工资、遣散费等,大家似乎不再抱有奢望,抱怨的员工几乎都散去。

其余都是焦急的供应商,其损失是吉悦员工的数百倍甚至更多。员工在工资结算现场与供应商沟通。她惊讶地发现,一家供应商“借了400万元人民币来推进我们的活动,现在面临破产”。这还不是最大的案件,“还有人欠了30到4000万元”。 “这个时候,大家都怕夏一平(吉悦汽车CEO)跑路。”所以,供应商们都心照不宣地守护着吉月。

王宁仔细看了几遍公告,终于明白,供应商被模糊地归为“其他事项”,而吉悦只字不提债务如何清偿。

这或许是季月最想抹去的债务,也是这场残局中最大、最隐秘的开支。汽车企业的供应链漫长而复杂。与车企直接对接的Tier 1零部件企业有数百家,规模较大的Tier 1往往有数百甚至数千家Tier 2、Tier 3作为上游供应商。只有整车厂的合同款按照承诺有序到达一级,并分配到各个层面,数千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一位内部人士向人人汽车透露,截至12月15日,已有220家供应商参与了债权登记接龙活动。据当天发布的《吉悦汽车供应商联合声明》显示,不完全统计,吉悦欠供应商共计近20亿元。

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数据。作为吉悦汽车的制造商,吉利可以称得上是其最大的供应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吉悦欠吉利至少近30亿元。

王宁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小。他是该公司的高管,曾处理过价值“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合同。吉月欠他们近400万元。为了追回这笔钱,他和他的部下在吉月呆了四天,甚至在这里过夜。毕竟,“几百万、几千万的欠款,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

不同的供应商吸收损失的能力不同。规模大的公司可以维持现金流并慢慢弥补,比如寻找更多的客户来填补损失。如果遇到大量损失,影响公司运营,可能需要裁员。最糟糕的是,那些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可能会遇到大量欠款,而且没有希望收回,因此破产。

来吉月讨债的这几天,王宁认识了行唐文化(吉月的供应商,为吉月运营直播)的老板李红星。为了讨债,老板全身心投入进去,守卫了姬月总部大楼好几天。李红星曾将自己的抖音ID改为极约供应商,并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追债经历。在他的账户中,兴唐文化向吉悦垫付了4000万元,但目前只收到了300万元的债务,还有3700万元没有收回。 “其中1000万元属于自有房产抵押贷款,另外2000万元是向亲戚借的。”李鸿星创业才两年,事业才刚刚开始展现出一些实力。成功的迹象,当他​​遇到严重的危机时,这足以让他花掉前半生的所有积蓄。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

▲星唐文化关于吉悦汽车欠款的公开声明。图/网络

当一家车企突然倒闭的时候,即使有人察觉到了不好的预兆,也未必能够反抗,只能去强制。

软件供应商周晨最后一次前往吉月总部是在12月11日上午。当时,吉月还没有解散,但已经被各种负面传闻所笼罩。他赶紧向平时一起工作的工程师询问情况。当时他就有预感,钱可能很难拿回来,但周晨判断,最坏的可能就是大规模裁员。

他低估了风险,对车企“解散”没有做好准备。

无法赶到现场的国外供应商更加着急。李在外地遇人,不能驻守济岳。她不敢错过任何维权团体和社交平台上有关吉月的消息。

12月12日,李钰查看社交媒体时,才得知这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汽车公司突然解散了。她顿时就糊涂了。季月还有一大笔费用没有支付给公司,而她又是项目协调员。人们。

第一时间,她尝试联系季月的采购人员。电话在嘈杂的背景下接通,但对方显然没有工作的心情。他只是说了一句“现在公司很忙,大家还在沟通协调中”,就匆匆挂断了电话。通话被挂断。

第二天一早,李宇再次打来电话,采购员也和她一样无奈:“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宇让杭州的同事乘坐最近的高铁去上海。同事抵达上海时,已是13日下午两点,相关人员在吉悦公司大楼附近停下来限制交通。李宇的同事“连吉悦办公室的门都没进,更别说见到夏一平这些百度、吉利的人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到上海市嘉定区惠城南路2218号接待点登记。该接待点是相关部门专门为吉悦供应商设立的临时接待场所,登记供应商联系方式和欠款金额。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1

▲吉悦公司门口聚集讨债、讨薪的人员。图/内部人士提供

事实上,就算成功挤进了姬月门,包围了现场,供应商们离夏一平的距离还是很近的。刘家安告诉大家汽车,供应商代表在12月13日凌晨只与夏一平进行了一次谈判,但“当天的联合声明中都没有提到供应商”。

他们成为这场动乱中被忽视的最大受害者。

已经有崩溃的迹象

王宁已在该行业工作了20多年。 “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是一位非常谨慎的管理者。即便如此,在提到极月项目时,他仍然感叹自己忽视了一些信号。

最明显的一次发生在三个月前,吉悦邀请王宁公司竞标一个项目,计费周期从60天延长到180天。现在回想起来,“那绝对是一场金融危机”。

王宁的公司主营业务为营销,客户多为美容、消费领域。因此,虽然该公司位于汽车产业腹地上海,甚至是汽车供应链集中的嘉定,但在与吉越合作之前,却从未涉足汽车领域。 “在内部,新能源被列为高风险行业。”其他高管也有类似提醒。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2

▲2024年12月15日,吉悦汽车关闭青岛万象城店。图/视觉中国

他见过很多雷雨的事例。爱驰汽车、天际汽车、威马汽车、高合汽车相继破产,毁掉了一半的同行。最新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支持的媒体公司DIS被哪吒欠下5355元。万元,被迫起诉追债。 “新能源就像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兴奋不知道谁得到了就消失了,变成了一堆谁也无法兑现的空洞承诺。

之所以接手吉悦的业务,是出于内部风险的考虑。首先考虑的是钱能否追回。 2023年,吉悦仍然是一家“只有2个月计费周期”的值得信赖的公司。二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公司部分员工对汽车项目有着高度的创作热情。新能源项目虽然风险较大,但关注度高,整体规模大,做得好可以为事业增光添彩。

由于良好的合作,他们今年拿到了吉悦的年度合同。 12月份应该是第一季度付款,总计约400万元。王宁清楚地记得,姬月年度合同的签约主体发生了变化。去年是上海集都,今年是武汉集都。他查了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工商信息一栏。武汉集都不存在关联方。百度和吉利是两大股东。

这意味着,如果真要清算,谁也说不准百度和吉利将承担多少责任,但考虑到他们毕竟是两大巨头,公司决定赌一把。

和王宁一样,考虑到吉悦有百度和吉利背书,有很多供应商愿意为这样一家初创公司供货。

合作初期,李钰对季月的印象很好。 “从投标、中标、签订合同、派单、验收、支付预付款,吉悦的履约非常正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比较高,但进程缓慢”。

然而最初的好印象却被越来越长的会计周期破坏了。李宇发现,吉悦经常不按照合同行事,“付款时间比合同规定的时间晚很多”。

今年之前,该公司已与吉悦合作了十多个项目。 “只有1个20万元以下的项目全额支付”,其余项目都有很大比例的费用未结算。每次要钱,签约的吉都分公司都以“预算不够,需要向总部申请费用”为借口。

她从来没有派代表去和姬月总部谈判。这种信任,一方面是因为李渔多与老客户打交道,形成了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毕竟有百度和吉利(靠山)”。她把欠款归咎于季月的体型。对于大公司来说,“流程繁琐,延迟付款也可以理解”。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3

▲2024年12月15日,北京,吉悦汽车体验店。图/视觉中国

周晨的公司与吉悦的合作始于2023年底。吉悦希望基于吉利SEA庞大的架构开发2.0汽车平台。他们通过吉悦的多方比价和研究,得出了一份“亏损报价”。成功获得吉悦预研项目。金额不大。周晨公司的想法是以这个项目为敲门砖,其真实意图是实现更多的量产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周晨的公司成立了近20人的项目组,加班加点赶进度。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周晨得知2.0平台暂停了,公司的发货也停止了。

按照正常程序,公司本应在今年6月份收到全额货款,但由于吉悦项目的停滞,该项目的验收一直被搁置。

周晨曾多次催促吉悦的研发和采购人员完成验收流程,但每次对方都以2.0平台不再可用为借口。 “你交付的产品,姬月已经不需要了,向老板申请验收,阻力很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年第四季度,吉悦才完成验收。

周辰没想到,收了承兑汇票之后,还需要收债。直到姬月解散之前,他都没有想过有可能收不到债的可能。 “我一直想到百度和吉利(吉悦背后)。” 。

然而,这两家深受供应商信赖的巨头公司,在吉悦解散后却从未现身与供应商进行真诚对话。

热闹的时候没人能赚钱吗?

12月15日上午,供应商刘家安第二次来到吉悦大厦。场景就像是火车站候车厅。数十个小时的漫长等待,让蹲守的供应商疲惫不堪。有些人拿着手机来回踱步。躺椅上的人微微翻身,身上的薄毯子纷纷掉落。他们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他们才刚刚醒来。人们只是吃几口面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唯一的诉求就是“解决欠费”。

刘家安是领导派来的。他们隶属于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他们“这样的场景已经见过太多次了”。除了吉月之外,他这些天还忙着拜访其他客户,确保春节前收回一些钱。领导人已经给大家注射了疫苗。这个行业越来越难做了,很多项目都在赔钱。 “度过这个新的一年很重要。”

与吉悦的合作,星唐文化的老板李鸿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曾为极乐做过抖音直播代理运营和直播。这个项目的利润并不高。扣除成本后,落入他口袋的“毛利”还不到1点到2点”。预付款是4000万,风险这么大,利润却很低,只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交易,“就像左手是右手一样”。

按照李鸿星的预设,一头是百度、吉利两只大手,一头是抖音,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垫付资金,稳定支撑自己的业务。现在,在姬月呆了两天两夜,他忍不住开始和员工们一起回顾。姬月为何会出错?百度为何放弃极阅?大家都无法理解,毕竟近几个月来,“吉悦汽车的月销量从两三百辆攀升到了两千多辆,一切都很顺利。”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4

▲ 员工代表与极悦CEO夏一平洽谈场景。图/内部人士提供

几天过去了,供应商们意识到,蹲守吉悦总部讨债恐怕不会带来乐观的结果。最终,吉悦汽车进入破产清算,只能分割剩余资产。不过,吉岳没有工厂或汽车制造资质,其软件归百度所有。其仅存的核心资产是散布在全国各地门店和配送中心的车辆,估计“最多价值二三亿”。

有律师指出,在极其复杂的公司制度下,责任主要由上海积都承担。目前,上海积都注册资本4亿美元,实收资本3.09亿美元。百度、吉利和极岳只需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支付剩余的9100万美元。他们欠吉月的债,欠供应商的。没有进一步偿还这笔钱的义务。

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这4亿美元的偿还顺序是员工工资和社保、税金、债券,然后是供应商欠款。

追回债务很难,但供应商认为吉利和百度不应置身事外,但至少有勇气站出来与供应商对话。

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供应商面临破产危机插图5

▲ 供应商和吉悦员工包围了吉悦总部。图/内部人士提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今年8月中旬,极阅召开了一次90分钟的董事会,会上讨论了百度是否还需要投资极阅。对于是否继续投资极阅,百度高管并未正面回应。这种态度被解读为一个负面信号。

供应商们并不明白,当时吉悦的现金流已经所剩无几,而主要投资方百度也没有表示继续出资的意向。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吉悦为何还要继续招标、开展经营活动?一位供应商非常愤慨,“这就是欺骗,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都是供应商代表百度垫款延长了极阅的寿命。”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王宁记得,当公司最初拿下吉悦的业务时,下属的眼里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大家都雄心勃勃,渴望借助吉悦项目进军汽车领域,“花了很大力气”。今天的情况对于参与极月项目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明确表示,“公司今后不再参与汽车公司项目,这个行业再热闹,如果没人赚钱,一定不是一门好生意。”

(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