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套房产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柔宇国际柔性显示产业园,包括多栋厂房、门卫室、食堂等。设备资产包括机械设备1,961件、电子设备1,609件、在建项目3个,电动叉车8台。这个被低价出售的资产包的“主人”就是曾经的“折叠屏鼻祖”柔宇科技。
天才创始人、明星创业公司、资本宠儿、极具颠覆性的产品和模式……这些都是柔宇科技鲜明的标签。从昔日500亿的独角兽,到陷入员工讨薪、缺订单的漩涡,柔宇科技12年就走到了尽头。
2024年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柔宇科技、柔宇电子、柔宇显示破产。曾经雄心勃勃地试图打造商业帝国的柔宇科技,在其资产拍卖中并未受到关注。令人郁闷的是,一个身家数百亿的天才企业家,却变成了失败者,他的公司也成了一片废墟。
01 从柔性屏巨头到百亿资产化为乌有
柔宇科技的故事始于2012年,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柔宇科技的早期发展备受业界关注。创始人刘子宏不仅是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还被称为“清华天才”。他是最快的中国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历史系。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柔性显示器和全柔性传感器领域。该技术落地的方向之一就是折叠屏手机。 2014年7月,柔宇科技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高达1毫米。
与当时三星主导、京东方等公司跟进的LTPS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不使用硅、温度要求低、制造环节少、生产难度低等优点。这让柔宇科技在行业内迅速崛起,并多次上市。上过央视。早期,柔宇科技曾被传拒绝华为的投资,可谓名利双收。
刘子宏曾在一次招聘会上大胆表态:“你错过了华为,你错过了腾讯,你错过了大疆,你不能错过柔宇。”就连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也曾在错失柔宇科技后感叹:“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的心都像刀子一样锋利,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击碎了。”
与当年面临融资困难的张一鸣相比,柔宇可以说是明星中的明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科技共获得9轮股权融资共计61.97亿元,一轮债务融资36.53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中信、招商局、保利、平安及各大国有银行。等明星企业。
2018年和2020年,柔宇科技分别发布了搭载自产柔性屏的 1代和 2代折叠屏手机。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位列“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第12位。随着柔宇科技估值屡次上涨,刘自鸿已以145亿元身家登上2020年“胡润富豪榜”,排名第376位。
然而,柔宇科技神话的破灭早在2015年就已埋下伏笔。柔宇科技投资100亿元在深圳建设全柔性屏生产线,并于2018年量产。这笔“重资产”耗尽了柔宇2019年的现金流。未来几年。此外,柔宇手机在各大电商平台销量惨淡,发货后质量问题不断。加之上市、融资等方面的障碍,柔宇科技目前仍陷入财务困境。
为了“补血”,柔宇2019年至2020年先后寻求在纳斯达克和科创板IPO,分别寻求筹集10亿美元和144亿元资金。据柔宇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1.16亿元。期间总营收超过5亿元,但累计损失高达32亿元。
上市受挫后,之前的烧钱研发逻辑已经无法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债务、停工和拖欠工资。
02 眼看着明星独角兽倒下,百名员工签名自救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你会看到一棵5米高的“柔性屏电子树”。这棵柔宇科技斥巨资打造的“电子树”一度成为柔宇科技的宣传标签。它总共集成了500块自产柔性屏,全部可以实现独立的人机交互,但每月的维护成本超过10万元。这成为柔宇科技疯狂烧钱的缩影。
从科研投入巨大,到产品在市场层面缺乏接受度,融资受到阻碍。去年以来,柔宇科技不断被曝出拖欠工资、停产、破产等负面消息。过去被投资者调侃为“深圳四大骗局”之一的柔宇科技,似乎也印证了这个黑名声。
“决定手机企业未来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产品值不值这个价,市场是否认可你的产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产品未来是否有想象空间柔宇科技是在玩资本,所谓估值,就是让新资本进来,让老资本带着利润离开市场,如果资本看不到未来,就会离开市场。市场,公司不能上市后,大众疯狂买单,如果投资超过产出,公司基本就会破产。”一位多年从事手机维修和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风暴之眼”。
随着资本的离开,柔宇科技的资金压力逐渐显现。据员工统计,柔宇300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被拖欠工资约6000万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诺的股权总计达数亿元。
一名柔宇员工公开爆料:“年终工资奖金发不出去,离职员工期权被骗,报销拖了半年多。”一位前柔宇员工告诉《风暴之眼》:“我2022年辞职了,之前的工资基本都拿到了,但奖金期权还没有拿到。”
此外,柔宇科技还饱受诉讼困扰。深度风险信息显示,深圳市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有19条终审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总计29.9亿元;深圳市柔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结案信息9条,未履行金额合计27.65亿元。 。
在公司宣布破产之前,员工曾一度为公司自救而发起运动。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员工透露,今年法院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后,公司部分高管、多名前员工以及约400名现任员工联名向法院申请请求。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程序可以转为破产重整程序。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
未能上市、拖欠工资、股权冻结、执法行动等丑闻频频发生,创始人刘子宏也屡次被限制支出。 2024年8月底,深陷债务危机的刘子宏被拍到与“女伴”前往美国观看网球公开赛,并被央视直播抓拍到。
03 刘自宏成功,刘自宏失败
有人曾说过,“商业的本质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成功有多种形式,失败也一样。”
创始人刘子宏有着其他企业家无法比拟的光环,但他的商业判断错误,导致产品推出举步维艰。柔宇科技缺乏血液商业化的能力。自建生产线的重资产模式,使其对资金非常渴求。 。最终,个人感情和绝望的管理,让柔宇科技走上了一条死路。
对于柔宇科技破产一事,因打击假冒蓝天股份而出名的刘书伟将问题直接指向了创始人刘自鸿。据刘书伟介绍,柔宇科技成立初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但遭到拒绝。原因是刘子宏希望能够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不过,华为随后否认了这一说法。
按理来说,创始人将研发追求到如此极致,是一件好事。不过,在刘书伟看来,刘子宏的问题在于,公司业务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而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也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导致投资失败。她还强调,刘子宏是一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另外,柔宇科技诞生的时机不对。相比目前华为、荣耀、OPPO、小米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进军折叠屏领域,柔宇科技一度是折叠屏手机的先行者。 2018年,柔宇推出“全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柔派,起售价8999元,512G存储版本高达12999元。
然而,即便是现在,折叠屏手机仍然很难成为大众迫切需要的产品。高昂的成本和维护费用,其产品在当时的销量是可想而知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仅为1590万台,仅占整体市场的1.4%。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占有率并不高。根据IDC数据,这一比例仅为2.4%。
此外,柔宇科技还与小米总裁林斌就“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归属问题发生纠纷,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又多了一个敌人。
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导的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即固定曲面屏。另一种是超低温非硅工艺集成技术(ULT-NSSP),也就是全柔性屏。虽然全柔性屏理论上优于多晶硅(LTPS)技术,但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良率不确定,生产成本也较高。不过,柔宇表示,其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以解决成本和良率问题,因此坚持走自己的路线。
柔宇引以为豪的ULT-NSSP技术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良率。据财新报道,外界对柔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良率”上。外界一直质疑其良率,但柔宇却从未公布其良率,这也让很多厂商不相信其技术成熟度。此外,柔宇科技将自己定位为手机制造商而非屏幕供应商,使其成为手机制造商的竞争对手,从而失去大量客户群体。
企业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风险暴露、战略预测等都将成为失败的可能原因。在资本涌入的时代,柔宇科技一度是明星资本的宠儿。该产品颠覆性太大,但诞生的时机不对。重资产投资给资金带来压力。 IPO是在财务运营数据与高估值不匹配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法实现上市和解约,最终落得一无所获。
参考:
南方都市报《罗伊伍德惨败:数百人联名签名自救》
首席商业评论《柔宇破产,清华天才犯“四大错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作者:唐簇,经36氪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