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再有一个丰收呢?要坚持稳面积增产,强化科技支撑,全面实施新一轮粮食增产1000亿公斤行动。
稳定面积是实现粮食丰收的“硬招”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已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凤华在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时表示,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大面积粮食生产。粮油等主要作物增产行动,推动合理增密、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单位面积产量。
田野还是那些田野,但面貌却完全不同了。田地方正,土地分块,道路相连,运河相连。提高农田质量、地上储粮、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再获丰收的硬措施。今年以来,各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间作。秋粮面积稳步增加。特别是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大幅增加,为总体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生工程。”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7月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比10年前提高了0.35个等级,相当于粮食亩产增加70公斤。
“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张兴旺说道。
增产是实现粮食丰收的“强大引擎”
全国粮食单产789.4斤/亩,比上年增产10.2斤/亩,增长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增产的重点是大规模提高单产”、“实施粮食增产工程”。
水稻、小麦、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 2024年,全国粮食单产865.8斤/亩,比上年增产9.8斤/亩,增产1.2%。
豆类和马铃薯产量增加。 2024年,全国豆类单产亩产266.4公斤,比上年亩增1.4公斤,增长0.5%。全国马铃薯单产579.4斤/亩,比上年增加9.2斤/亩,增产1.6%。
粮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和提供稳定安全粮食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客观来看,由于耕地、水资源等制约,我国目前通过扩大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有限。从主观上看,提高总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提高单位产量。
今年,我国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和管护机制,大幅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建成各类田间排灌渠道超过1000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超过2700万座,让农田抵御灾害。减灾能力显着提升,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从建国初期的2000亿多斤增至今年的1.4万亿多斤。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饱”再到“吃饱”的历史性转变。 “吃得好”向“吃得营养”转变,数量、质量和营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增强经济持续复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产量这一关键变量,我们将持续整合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一批攻克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发现一批大面积综合高产模式。挖掘粮油各环节、全过程增产潜力,加快形成“多技术融合、大规模推广”的均衡增产格局。
科技过硬是实现粮食丰收的“动力源”
强农促农,科技先行。一组数据凸显我国农业科技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全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此外,农业科工深度融合、产学研有机衔接的载体平台已成规模。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重大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我们绝对不能落后。”张兴旺表示,全面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必须突出以系统整体效率为中心,突出产业应用导向以创新为中心,突出“ “最后一公里”聚焦转型,突出激发激励活力聚焦人才。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分类明确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功能定位,加强协同创新,组织整合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推动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科研推广机构优势互补,构建农业科技强国层级清晰、分工协作、适度的创新体系 竞赛。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军表示,要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抢占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技术水平农业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将首次迈上1.4万亿公斤的新水平,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势头奠定了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