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济展望:特朗普新政与我国政策应对,资产市场趋势分析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核心逻辑和主要结论:展望2025年,前景明朗,“大波动、大预期差异”可能持续。经济和资产的基准情景可能是:特朗普新政策增加不确定性,美国经济下滑。高位,面临再通胀,降息速度放缓;我国政策力求“稳”,更加积极,更加扩张,财政赤字率可能是历史最高的。全年继续“保持5%”,并增加“促进价格回升”;实际GDP部分表现可能会“两端低、中间高”。关键看房地产行业能不能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的体量能不能增加;资产端,年底年初可能会出现一段“股债多牛”时期。全年股市或将震荡上行,内需、顺周期、科技有望交替表现;国内债券多头仍可期待,波动加大,“有顶有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或在1.75%-2.3%);美元指数高位震荡,人民币承压较大。

回顾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政策走向、资产价格的整体表现将是“波动较大、预期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四: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弱,本质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前三季度政策执行缓慢,力度受到克制,9月底以来组合措施不断出台,政策底层逻辑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减债、土地财政萎缩等沉重压力,地方政府“寸土必争”;海外不确定性较高,特别是美国经济衰退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波动,地缘政治紧张。矛盾也愈演愈烈。

展望2025年,“做事第一”应该是关键词,“波动大、预期差异大”可能还会持续。关注四大主线:特朗普连任实际政策,关注关税升级和人民币;我国中央加大杠杆实际力度,密切关注财政扩张和消费支持力度;我国经济基本面实际走势,密切关注房地产、基建、物价;结合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的改革实际进展,狠抓民生、财税、国家改革、民营经济、扩大开放、新生产力等。

1、政策:率先垂范、主动作为、扩张力度更大、力度更大。中央加杠杆是关键。

1、总体基调:自9月底一揽子加息出台以来,我国政策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考虑到可能会继续加杠杆。 2025年“保5%”,大概率叠加关税升级,都指向2025年政策的大方向,更加积极、更加扩张、更加有力。

2、主要着力点:进一步“向内求”,重点是扩大内需,包括促进消费(可能会有新一轮消费补贴)、稳定房地产(调整收储政策、进一步放松限购限售)北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更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放宽专项债项目审批)、强工业(产业体系现代化)。

3、货币面:宽松仍是大方向。全年可能有2-3次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仍然是努力的重点。全年社会融资增速小幅增长,​​节奏先升后降,三季度高点,一季度M1同比有望转正。

4、财政方面:继续向好。我们预计2025年一般赤字率将升至3.5%-4%以上,特别债务将扩大至4.5万亿以上,特别国债规模将超过2-3万亿,对应全额口径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可能接近9%甚至更高,表明2025年赤字率有望成为历史最高水平。

5、制度面:推进改革或将加快。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在“及时推出一批成熟、可及的改革举措”的要求下,可重点抓好惠民生(生育补贴)、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稳定经济等5大类改革。民营经济、新生产力。

6、政策节奏: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初至中旬)、明年两会(预计3月)、政治局会议(预计4/7/10/12月)、美联储的利率会议(3月份)非常关键)。

2025年经济展望:特朗普新政与我国政策应对,资产市场趋势分析插图

2、基本面:有可能继续“维持5%”,内需上升外需下降,关注关税、房地产、基建等。

1、从全球范围看,“肥尾”逐渐显现。乐观情绪可能会触底,步伐可能会先低后高。在“降息效应+全面去杠杆+信贷条件改善”的共同影响下,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将逐步走出“肥尾”阶段。乐观情况下,预计将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其中:欧洲经济最快于2025年初回升,美国经济更有可能于2025年下半年回暖。

2、从国内来看,很可能继续“维持5%”,节奏“中间高、两端低”。关税和政策力度是关键。 2024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先升后降、再反弹的“N”型走势,全年GDP预计达到5%; 2025年,预计政策继续加码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全年或将继续“维持5%”。结合基数效应,预计2025年GDP实际增速在5%左右,Q1-4季度增速分别为5.0%、5.1%、5.1%、4.7%。名义GDP增长约为4.8%。鉴于可能的关税影响,政策的实际力度和实施节奏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应的经济节奏也将存在很大的变数。

3、从结构上看,投资和消费回升是主要支撑,出口下降是主要拖累。密切关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实际工作负载。

1)内需复苏:消费预计温和复苏,收入回升是主要支撑,财富缩水仍制约,支持政策力度有待加大;房地产投资短暂反弹后可能再次回落,但整体降幅已收窄;基础设施保持高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体力工作量有望回升。

2)外需下降:如果不加征关税,基准情景下我国出口增速约为3.0%。我们将密切关注特朗普可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时间和幅度。中性情景下,可能拖累我国2025年出口约3.0个百分点(6.0÷2);也就是说,2025年我国出口增速或将降至0%左右。但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受到出口下降的拖累,预计将较高位小幅放缓,且道路补充库存依然坎坷。

3、流动性:美国面临通货再膨胀,中国物价低位小幅上涨,内债看好,人民币压力较大

1、价格:美国通货再膨胀风险,国内CPI和PPI持续低位,可能限产是一大扰动

>美国物价:2025年美国通胀将面临三重上行压力:一是住房通胀可能止跌反弹,二是“工资-物价螺旋”压力加大,三是特朗普可能加征关税。据测算,不考虑关税影响,-4季度美国CPI同比分别为2.3%、2.2%、2.4%和2.4%,核心CPI分别为2.8%、2.7%、2.7%和2.6同比分别增长 %,仍高于美联储政策目标。

2025年经济展望:特朗普新政与我国政策应对,资产市场趋势分析插图1

> 国内物价:预计我国CPI、PPI可能继续低位波动:CPI方面,预计2025年中枢在0.7%左右,Q1-Q4分别为0.9%、0.6%、0.4分别为 % 和 0.8%。关注消费、猪肉、房租等影响因素; PPI方面,预计2025年中心为-1.5%左右,Q1-Q4分别为-1.9%、-1.9%、-0.9%、-1.3%,重点关注油价、国内大宗、产能过剩行业的价格走势。

2、利率:在货币宽松、财政强劲、经济企稳的背景下,预计利率整体震荡下行,区间为1.75%-2.3%。基本面仍然是核心变量。但鉴于地缘政治、房地产复苏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基本面复苏的节奏和幅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相应的利率波动可能会放大。

3、汇率:预计2025年美元指数可能以波动为主,整体走势相对107附近(11月下旬)高点应该会偏向下跌,但下跌空间不会太大;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也要警惕类似“广场协议”的强制升值)。鉴于国内扩张性政策,无需过于悲观。

4、中期视角:四大焦点:“加关税、减债务、改变货币政策框架、区域规划”

1.关税升级的行业影响:基于特朗普的贸易建议,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美国当前对中国的进口关税、2018年各行业的关税弹性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存度,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中,家用电器、基础化工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筑材料、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也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对计算机、钢铁等行业实施加征关税,对美出口可能大幅下降,但对相关行业整体影响有限;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2、10万亿元债务返还对消费的影响:总体来看,债务再融资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还清了企业应收账款,直接惠及政府和企业消费。从结构上看,按照受益程度分为三类:1)直接受益类:文化办公用品、图书报刊杂志等,体现在地方财政支出与GDP增速的相关性。图书报刊消费、企业管理费用和办公用品消费增速较好。 2)部分受益类别:如汽车中的商用车、家具中的办公桌椅、文件柜、商用家电、健身器材、通讯设备中的固定电话等。 3)间接受益类别:如必需消费、建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等

3、货币政策框架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转型,货币政策框架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调控机制、国债买卖等中间变量的调整。二级市场。对于资产定价,关注两个变化:一是金融总量指标(社会金融、M2等)波动性下降,趋势呈下行趋势。经济的引领作用减弱。基本面的边际变化需要更多关注M1。 、价格等指标;其次,随着流动性注入方式更加多元化,央行对利率的控制力度加大,这也预示着过去由机构央行主导的债券市场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央行的影响未来的运营。

4、重大区域规划投资机会:区域规划和战略具有前瞻性,具有政策协同支持的确定性。短期来看,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两大维度:一是新发展格局下的西部大开发,要遵循“大保护、大发展、高品质发展”的原则;二是国务院批复11个城市2021-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 关注各地“标签”,包括:功能定位,成都定位为“西部经济/科技创新/对外交流中心”;如广州、深圳,要服务“一带一路”;优先支持产业,支持特色海洋产业集群(广州)、创意产业发展(深圳)、金融(成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