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不出所料地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最新气象数据显示,11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5.5℃,比常年同期整整高出2℃。这一数据延续了2023年气温异常高温的趋势,导致今年全国平均气温连续三个季节创历史新高: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从具体月份来看,今年4月、5月、7月、8月、9月和11月的平均气温均创下了各自月份的新纪录。这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然而,今年并不是每个月都异常温暖。比如,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低,是全年为数不多的“降温异常”之一。但总体来看,2023年“暖年”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在此温暖背景下,尽管11月22日至27日强寒潮南下几乎影响全国,但仍未能扭转11月气温偏高的整体局面。
要知道,11月下旬寒潮西行,从新疆到东北、江淮、华南地区几乎全国都感受到寒潮级降温。由于东北冷暖气流强烈交汇,形成明显的东北气旋,导致多地出现大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地区降雪尤为严重。 7个国家气象站雪深超过30厘米,部分地区雪深甚至超过半米。例如,呼中站积雪深度达到56厘米,打破了历史记录。然而,即便有如此强烈的寒潮,11月全国平均气温仍然创下新高。这是因为这股寒潮是在月底才出现的。此前,全国大部分时间气温较高,为11月份平均气温整体偏暖奠定了基础。
2、如果寒潮失败,今年冬天真的会转入暖冬吗?
面对这样的气温数据,不少网友不禁要问,11月的寒潮大规模失败了。今年冬天真的会暖和吗?事实上,仅根据11月份的数据很难得出结论。今冬气候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从目前的数据以及收集的厄尔尼诺指数超级计算机预测来看,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还将持续发酵一段时间。然而,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存在并不意味着冬季气温趋势将简单地分为寒冷或温暖。
我们知道,拉尼娜现象常常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我国,拉尼娜冬季的典型特征是北方气温波动较大,出现极端寒潮的概率增大。然而,今年的拉尼娜效应加上异常的波列活动,使得气候表现更加多样化和极端。这意味着,虽然寒潮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但南北温差的扩大将带来更剧烈的气温波动——周期性的“冷哭”和“热哭”都有可能。
3、周期性冷哭仍会发生,需警惕体温异常波动
例如,从12月1日开始,一股强烈的极涡波列开始南移。随着冷空气逐渐聚集并南下,预计12月6日后,北方地区雪后积聚的低温气团将快速南下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进一步降低南方气温。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这波冷空气可能会创下下半年最低气温新纪录,部分地区体温将出现明显下降。由于整个过程分为两步,且第一波占领北方后行动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在冷空气南下之前,副热带高压的强烈活动意味着12月上旬华南、江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可能达到2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温暖天气。作为春天。这种冷暖交替的剧烈变化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尤其需要注意及时调整衣物,预防流感等季节性疾病的发生。而这也是冷哭与暖哭双重交替,冰火两重天的体现。
总体而言,2024年冬季的气候特征很可能是极端的、周期性的。在拉尼娜现象和副热带高压依然异常强劲的共同背景下,极端寒潮的出现并非不可能,但暖冬的阶段性表现也会频繁出现。这种冷热交替的气候模式将使气温波动更加剧烈,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多种气候情景的准备。未来几周,无论是北方降雪风寒,还是南方阴雨降温,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并提前防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