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专区,中信银行继续披露不良贷款转让项目。美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中信银行密集发布转让项目公告。仅昨天,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就有11个,涉及未偿还本金和利息合计约6.6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业小微企业和零售银行整体信用风险呈上升趋势。目前零售资产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后续资产质量指标改善仍有压力。但随着不良核销和处置力度的加大以及新增贷款的稀释,零售贷款不良率的稳定趋势可能会持续。
中信银行加快个人不良贷款转让
据银灯中心报道,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中信银行近期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项目涉及北京分行、深圳分行、重庆分行等多家分行。除少数企业不良贷款项目外,其余一般为个人消费。和经营性不良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零售贷款风险与宏观经济波动、个人财务状况修复等有关,银行加快处理个人不良贷款主要是因为不良率压力。 “当前,银行业零售端资产质量普遍承压,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有利于银行缓解资产质量压力,为稳健经营奠定坚实基础。”永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家伟表示。
对此,中信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唐树辉近日在该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被问及资产质量压力的主要来源时明确表示,银行业零售资产质量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行业普遍较差。承压是市场的整体趋势。
同时,他进一步表示,中信银行有针对性地加强管控,强化区域、客群、渠道、产品的差异化管理,加强逾期和催收管理,拓展处置渠道,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管控成效初步显现。三季度,个人贷款月均新增不良信用卡和信用卡债务均较上半年下降。
中国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中信银行三季报并未对零售端具体不良贷款等相关情况进行具体披露。但从整体资产质量来看,中信银行前三季度不良率略有改善,但前瞻性风险指标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9.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率为1.69%,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百分点。其中,受房地产市场遇冷、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较年初进一步上升0.11个百分点至0.61%。
银行零售资产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个人不良贷款率普遍上升。除中信银行外,民生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在近期业绩会议上都提到了零售信贷风险。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等一些银行也在加快处置个人不良贷款。
例如,中国民生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郭戴直言,今年可比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的信贷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杭州银行副行长潘华富表示,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个人房地产客户风险分类下调。小微信用风险暴露压力加大,线上信用风险产生规模加大。
对此,郑家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社会融资增速放缓、前期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等外部因素可能对银行零售资产质量产生影响,加剧零售端的风险暴露压力,进一步导致零售不良率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率分别为1.56%和2.28%。不良贷款率与上季末持平,关注度较上季末上升6bp。对此,光大证券认为,三季度银行业前瞻性风险指标小幅波动,主要是受零售不良贷款压力依然较高等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国盛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婷婷也进一步指出,从连续披露季度零售贷款不良率数据的银行来看,三季度零售风险上升的趋势尚未显现。看到了拐点。展望未来,银行零售资产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后续资产质量指标改善仍存在压力。但随着不良核销和处置力度的加大以及新增贷款的稀释,零售贷款不良率的稳定趋势可能会持续。
展望全年资产质量走势,唐树辉表示,中信银行“有信心确保资产质量稳定收官”。他表示,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为稳定经济、化解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内部管理方面,大力调控新旧,深化“五策合一”,推动产业和客户精准进退,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零售业务风控体系,严格控制客户准入,优化风控模型,提高零售业务风控效率;系统加强贷后监测和风险预警,拓宽处置渠道,提高问题资产处置的有效性和效率。
(财联社记者 史思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