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广州车展正忙得不可开交之际,缺席已久的英菲尼迪被曝将停止国内生产。

这并不是英菲尼迪第一次被曝退出中国。不过,这一次的爆料更加全面,点出了幕后的人事变动。

当它进入中国时,它的车型售价天价,但现在其每月销售数百辆汽车的分销网络已经崩溃。

刚刚度过35岁生日的英菲尼迪,转眼就面临着“中年危机”。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

据东风日产内部人士透露,英菲尼迪将退出中国。从现在开始,如果你想买车,就必须进口。

东风日产就此启动了内部人事重组。原英菲尼迪中国区负责人已调任启辰事业部,相关员工正在考虑内部调动或辞职。

此外,凌晨有博主爆料,还透露英菲尼迪员工正在找工作。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1

截至目前,英菲尼迪尚未对网上泄露的消息做出回应。

考虑到英菲尼迪今年的销量,退出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新数据显示,英菲尼迪10月国内销量仅为255辆,2024年1月至10月累计销量仅为1919辆,较去年严重下滑。

2023年销量也比较平均,年销量仅为5824辆。英菲尼迪甚至没有参加当年的广州车展。

人气和销量的接连下滑,引发了今年年初经销商的大规模撤离。随后,有报道将英菲尼迪列为“2024年最危险的品牌”之一,并指出英菲尼迪可能会在2024年退出市场。

如今这已成为预言。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2

今年恰逢英菲尼迪成立35周年。

英菲尼迪在中国

英菲尼迪()成立于1989年,是日本三大品牌中最新的豪华品牌。

1999年,英菲尼迪与雷诺达成合作,开始加速海外扩张,扩大品牌影响力。

2004年,英菲尼迪FX以“”(字面翻译成英文)的名称引入国内进口。当时被拍出了80万多元的天价。这款轿跑SUV打开了市场,给很多国内车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3

2007年,英菲尼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计划注册品牌名称。本来我们打算使用“”这个名字的英文直译,但发现它已经被别人抢注了,所以我们把音译改为“”。

当时的英菲尼迪主打大排量,并以发动机性能作为车辆的卖点。不幸的是,2008年,国内流离失所税率被提高。英菲尼迪的车价相应上涨,销量增长遇到瓶颈。

但英菲尼迪坚持看好中国市场。

2012年,它甚至将全球总部迁至中国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将总部设在中国的奢侈品牌。

这还不够。

2013年,英菲尼迪赞助了当时热门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并成为节目指定用车,人气大增。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4

2014年,英菲尼迪与东风合资成立东风英菲尼迪,与东风日产平起平坐。

在此期间,英菲尼迪国内销量持续上升,直至2017年达到顶峰。

那一年,英菲尼迪的销量达到了48,408辆。当然,这个数字并不高,平均月销量也只有4000辆。

此后,英菲尼迪的销量逐渐下滑,英菲尼迪在中国也开始逐渐“撤退”。

先是在2020年将全球总部从中国迁回日本,又在2022年宣布将东风英菲尼迪降级为东风日产的一个部门。

也是在这一年,英菲尼迪开始不再参加广州车展。

连续缺席两年后,英菲尼迪重返广州车展。它的年销售额已经不如月销售额,月销售额已经跌至三位数。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5

英菲尼迪的失败有其特殊原因,也有合资品牌的共性问题。

首先,英菲尼​​迪不仅在中国卖不动,已经退出了欧洲、澳大利亚、韩国等市场,在美国的销量也一般。

这与其燃油车的技术储备有关,举两个例子。

比如其之前的主打产品Q50L,就是与奔驰合作的产品,被称为“重新换壳的奔驰C级”。后来,日产因无力承担技术合作费,于2017年与奔驰分手。但其产品无法创新,导致Q50L常年无法更新换代。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6

再比如QX60,目前售价为37.88万元至51.88万元。车主曾购买过,因短时间内多次出现异响、变速箱故障而被央视“315晚会”批评。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7

那么,中国合资品牌倒闭的常见原因有:

新能源冲击。

新能源革命是巨大的。尽管英菲尼迪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在2018年宣布将在2021年转型为电动品牌,但显然该计划根本没有实施。

后来在 2021 年表示,将在 2030 年实现电气化。

可惜的是,新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市场就像一个不等人的战场。

正如一位博主感叹的那样,BBA已经没落了,更何况是英菲尼迪了。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8

传统奢侈品在中国全面退却

2024年,合资品牌的颓势已传导至豪华品牌。就连BBA这样的一线豪华品牌,也是“以价保量”。宝马一度试图挣扎,主动退出价格战,但很快在销量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 。

然而,与销量下滑相比,现在还存在更严重的问题:

经销商退出网络。

经销商开始从传统富豪企业撤退,向新能源新贵靠拢。

例如,经营着419家经销店的中升控股近日宣布与Cyrus签署协议,经销Cyrus的新能源汽车。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9

随后两天,中升控股市值飙升50%,并有传言称其获得了50家公司的智能汽车选型授权。

文杰也开始针对BBA经销商的闲置资源,专门制定了改造计划,在1-2个月内快速完成门店改造。

这进一步反映出,合资企业的回头之路是艰难的。

销售就像树上的叶子,有起有落,但落下后又可以再次生长。一旦经销商网络垮掉,大树的根基就会真正动摇。

今年年初,英菲尼迪经历了经销商大规模撤网的情况。 2018年,英菲尼迪在中国仍有131家门店。到今年年初,英菲尼迪经销商数量已减少至58家,后来又传出要退出中国。

此时距离英菲尼迪“坚定不移地深耕中国市场”还不到两个月。

英菲尼迪被曝停止国产,人事变动背后的中年危机插图10

当时,英菲尼迪很快回应:

经销商退出是市场的自然现象。

继讴歌之后,英菲尼迪也面临危险。

考虑到之前的铃木和三菱,在汽车工业的百年变革中,日系品牌在中国销量下滑甚至退出中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你怎么认为?

还有一件事

在宣布“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半个月后,捷尼赛斯缺席了今年的广州车展。

它是一个二线豪华品牌,缺席广州车展,想要“深耕中国市场”。

如此熟悉的台词,如此熟悉的场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汽车参考”,作者:一帆,36氪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