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该女子的症状与肠胃炎颇为相似。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发现女子的眼睛有异常。
正如医生所料,验血结果显示,该女子的转氨酶指数是正常人的十倍,这表明她的肝功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医生推测王女士的肝脏问题是中毒引起的。
最终,医生在该妇女的粪便和呕吐物中检测出了过量的黄曲霉毒素。
万万没想到! “罪魁祸首”是一包花生。
原来,该女子在发病前一两天吃了一包家里长期存放的发霉花生,最终导致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因食用发霉花生而中毒的事件绝非孤立。
浙江杭州一男子边看电视边吃花生。没想到凌晨3点,他突然被一阵腹痛惊醒。他起身呕吐、腹泻十余次。他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
值班医生对血液、呕吐物、粪便进行检查后,发现刘先生的肝功能指标比正常值高出200多倍,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导致该病的原因还在于食用了发霉的花生。
.01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有多大?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它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强的霉菌毒素之一。
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约20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将黄曲霉毒素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公众号介绍,其毒性是砒霜的近68倍。尤其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不怕高温,其分解温度达到280℃。
因此,日常烹饪温度(100-200℃)与它无关,不要指望用沸水或油来杀死它。
.02
哪些食品容易被污染?
黄曲霉毒素不仅“毒性很大”,而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更喜欢“隐藏”在以下食物和地方:
1、发霉的玉米
黄曲霉毒素隐藏在发霉的食物中,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玉米、大米中。
我们每天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是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一旦发霉就会落入它的“强大魔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发表的对中国人膳食黄曲霉毒素暴露的评估表明,玉米和大米是中国人膳食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主要贡献者。
建议:一次少量购买,不要“囤积”,以防发霉。
如果一堆玉米有很多损坏,则必须丢弃该堆玉米或整袋储存的玉米。这样可以防止黄曲霉毒素以孢子的形式传播,很容易导致食物发霉。
2、长泡木耳
真菌本身其实并没有毒素,也可能是直接转化为毒素的物质。
正是因为木耳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营养非常丰富,长时间浸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也可能滋生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建议:只要注意泡发的时间和方法,吃木耳就不用担心中毒。最好在浸泡木耳的当天食用。
如果泡得过多,可以将泡好的木耳晾干再保存。
3.未洗的筷子
很多家庭都有这个习惯。他们拒绝扔掉筷子,直到使用后缝隙变黑。抹布已经完全失去了形状,但它仍在尽力“服务”。
年轻人早期肝癌可能与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关。
筷子本身不会滋生黄曲霉毒素。然而,当我们平时用筷子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淀粉最容易藏在筷子的缝隙里。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就会产生霉菌,黄曲霉毒素就会藏在里面。 。
裸筷和漆筷容易破裂并含有食物残渣,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最好选择铁筷子,极难破裂,而且不会残留食物残渣。清洗筷子时,记得先将其浸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更容易清洗干净。
4. 变质的米饭
不要天真地认为米饭煮熟了就可以放松警惕。要知道,变质的大米最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大米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食之一。一旦变质,其潜在危害不可低估。
通常,如果大米储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就会为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悄悄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强致癌物质。
建议:做饭时一定要量入为出,能吃多少就煮多少,力争当天全部吃完,不留任何剩菜。
因为即使将剩菜存放在冰箱中,也很难完全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而且,剩菜反复加热不仅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还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5、苦坚果
瓜子最大的安全隐患来自霉菌,比如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如果吃到苦瓜子的味道,一定要立即吐掉并漱口。原因是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来自于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频繁摄入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建议:如果吃到发霉或发苦的坚果不要偷懒,一定要立即吐掉。
6、劣质芝麻酱
对于家庭常用的芝麻酱、花生酱,有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麸皮芝麻、干瘪的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作为原料。其中,变质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
而且这种加工品比发霉的花生更难识别!
建议:最好去大超市购买大品牌的芝麻酱和花生酱,比较安全。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如果发现家里的大米、花生、坚果等食物发霉,请立即扔掉,剩余部分不能食用。
同时,多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叶绿素可以降低人体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