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穿越寒冬,IPO 受阻,270 亿融资计划搁浅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下行周期中,光伏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成为光伏企业IPO普遍受阻的主要原因。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去年初仍有近50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排队IPO。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5家公司主动终止IPO程序,尚在排队的公司不足20家。

与往年光伏企业“IPO潮”相比,2023年以来新上市的光伏企业少之又少,今年光伏产业链上仅有3家企业上市。

270亿IPO融资计划搁浅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跻身世界前列。

同时,光伏也是一个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目前,光伏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去年四季度以来,行业出现亏损。业内预计,今年四季度利润或将在下行周期见底。

在经济低迷、上市审核标准收紧的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终止A股IPO进程。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5家光伏企业终止IPO,计划募资总额约270亿元。上述大部分公司的上市申请将于2023年受理,并在IPO终止前处于询价状态。

例如,此前被称为光伏黑马的易道西能的审查已于8月终止。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和销售。红西能源的审查已于7月初终止。该公司曾三次尝试IPO但均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一些已经通过会议甚至获得注册核准的公司已经终止IPO。例如,已提交注册的三井股份于10月9日终止注册,创业板上市公司胜普股份、中润太阳能也终止IPO。

2023年6月29日,创业板申请公司润扬股份获得核准注册。但此后直至注册核准期满,公司尚未发行新股。本次IPO,润阳股份原计划募集资金40亿元,将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5GW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及配套工作。资本项目。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硅矿石、硅材料、硅片、银浆等,中游电池及组件,下游光伏电站及光伏应用产品。上述15家终止IPO的光伏企业不仅包括上游原辅材料,还包括中下游电池、组件和光伏发电,其中不乏“销售冠军”。

光伏产业链穿越寒冬,IPO 受阻,270 亿融资计划搁浅插图

例如,如星科技招股书显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该公司背面银浆、铝浆产品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润阳科技招股书显示,根据光伏统计,该公司太阳能电池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三。

队列中剩余企业不足 20 家

目前,光伏行业IPO企业仅存不足20家,上市进度也较为缓慢。

其中首航新能源、新特能源、华电新能源、华电新能源均于2023年通过了会议,但目前尚未提交注册;泽润新能源2024年2月通过了会议,但还没有提交注册;美国科科科技于2023年11月提交注册后,至今尚未获得注册批文;擎天科技、金泰安能、道盛天合、敦源聚鑫、浩创瑞通、陕西水电等将于2023年接受申请,目前仍在询价中。

光伏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企业积极上市融资的重要原因。尽管在当前环境下,仍有不少企业逆势推出IPO辅导冲进资本市场,如钜胜科技、日宇光伏、明和新能源等。

在A股IPO无望的背景下,不少光伏企业纷纷转变方式。比如润扬控股在放弃IPO计划后选择了被收购。今年8月,通威宣布拟以不超过50亿元收购润扬不少于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润扬股份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该交易成为光伏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6月28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正芯光电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公告显示,公司已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本次发行上市备案申请材料,并于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

内外合力,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与往年光伏企业的“IPO浪潮”相比,2023年以来新上市的光伏企业少之又少,去年成功上市的企业仅有3家,分别是爱能聚、阿特斯、恒星能源。今年也是惨淡的一年。目前,上市公司仅有3家,分别是永真股份、箭能源、10月底在科创板成功挂牌的拉普拉斯。

光伏产业链穿越寒冬,IPO 受阻,270 亿融资计划搁浅插图1

其中,永臻股份专注于光伏支架业务;艾罗能源主营业务为光伏储能逆变器;拉普拉斯专注于光伏及半导体核心工艺装备的研发与制造。

受光伏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影响,光伏企业普遍亏损。东吴证券共选取112家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光伏板块、风电板块、核电板块。其中,光伏板块年内表现最差,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96%。

光伏产业主链包括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目前硅材料板块受益于成本下降,毛利率环比提升;硅片板块经营仍面临压力,但现金流明显改善;三季度电池行业毛利率环比再次下滑,行业资本支出持续放缓;三季度零部件行业持续去库存,经营现金流持续改善。

东海证券分析师周晓宇预计,2025年光伏行业供需矛盾有望缓解,行业整体运行状况有望企稳回升,进入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东吴证券分析师曾多红认为,目前光伏主链产能利用率仅在50%至60%之间,大部分环节亏损严重。单纯的市场出清已经不够了,还需要外部监管和供给侧改革。或者迫在眉睫。

目前,一些“反内卷”措施已经出台,打破低价竞争的僵局。

例如,中国光伏协会10月18日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消息称,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滑,目前已腰斩。招标市场上以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不断出现。中标价格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为此,协会宣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为0.68元/W,并宣布低于成本的光伏组件中标涉嫌违法。

此外,美国商务部正在启动变更审查(CCR),考虑部分撤销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或意味着其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的关税政策正在放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