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网络视频显示,齐鲁工业大学长清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然而,宿舍楼内的人脸识别门成了“绊脚石”,耽误了学生的疏散时间。
对此,齐鲁工业大学工作人员向媒体回应称,“(这)是一起很小的火灾,我们处理得又快又及时。”对于“刷脸”事件,该校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肯定是有必要的,刷脸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安保系统,因为当时人太多,所以我们不得不刷脸”。不然怎么保证学生的安全呢?”
可以说,学生们是幸运的,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齐鲁工业大学也很幸运。如果造成人员伤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具体工作人员,恐怕都要去纪检机构和法院接受审判。法院前往为此案辩护。
推而广之,这么多“刷脸”设置是干什么用的?是为了保障安全吗?如果这次齐鲁工业大学的“刷脸”造成严重后果,不仅不能保障人们的安全,反而会成为阻碍人们逃生的链条。自然因素造成的障碍可以忍受,但人为因素造成的枷锁却不可原谅。
对此,齐鲁工业大学相关领导应该反思一下,他们是为了自己官职的安全,还是为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每一张脸进行污蔑?我们应该履行我们的责任还是逃避我们的责任?
有网友评论:学校到底在想什么?人脸识别是为了安全,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学生的生命安全算不算安全呢?难道要等到人死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这种做法不仅是不负责任,简直就是犯罪!这段话可以说是令人震惊和启发的,也是公众提出的一个问题。
推而广之,所有热衷于设置“刷脸”等“防范措施”的单位和领导都应该反思这一点。对于齐鲁工业大学来说,此事不能用“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来概括;对于其他单位,由于没有发生事故,不能保留,甚至不能扩建。
这里我们先“题外话”一下。日前,笔者在山东大学校园欣赏秋色美景,并提前一天在网上预约参观。第二天到达学校门口时,必须先检查身份证,然后刷脸验证,手续繁琐。我上大学的时候,校门敞开,很多大学都提出了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目标。开放与进步总是相辅相成,封闭与落后往往相辅相成。
法律法规方面,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起草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物业服务公司等楼宇管理人员不属于允许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个人身份进行技术验证,是进出物业管理区域的唯一途径。如果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物业服务公司等物业管理人员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
现在很多大学的物业管理都是外包的。该规定一旦正式颁布,自然将参照本条实施。
公共安全需要怎样的保障?显然,不合规的“刷脸”不仅不会带来安全,还会造成危害。如果这起事件能够引发公众对“刷脸”的更深层次思考,那将被视为齐鲁工业大学“刷脸丑闻”带来的一件“幸运之事”。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