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收益,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政策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习近平总书记6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粮农收入保障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息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会议强调,要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

今年起,我国将全面实行三大粮食作物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政策如何落实,保障粮农收入?本页面推出报告,重点关注政策实施情况。

- 编辑

今年起,三大粮食作物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将在全国全面实施。这两种保险能为粮农带来哪些好处,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如何?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记者进行了采访。

更好保障种粮收入,助力防灾减灾,积极救灾

正值“三夏”,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种粮大户唐一全心情大好。

“2000亩小麦收成不错。”唐一泉种粮已经30多年了。除了小麦之外,他还种植大量水稻和玉米。 “在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持下,近年来我们增加了‘全险’保障。”

唐一泉所说的“全险”就是全额费用保险。 2022年,当地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全额费用保险。 “‘全险’每亩保费只比过去的物资成本险多了几块钱,保障却能增加几百块钱。如果发生重大损失,我能得到很多保障。”补偿,所以我立即购买了保险,那年夏天发生了干旱,水稻产量大幅减少,‘全额保险’补偿已经基本弥补了损失。”唐一全说,现在同村大部分人都购买了全额保险。

在农业中,物理和化学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例如肥料、种子和地膜。保障这些的农业保险就是理化成本保险。

“过去,理化成本保险的保额约为每亩产值的40%,农民觉得不够。全额成本保险涵盖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鼠害、事故等。” ……,保障物化、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保障种植相关农产品的收入。这两类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亩产值的80%,可以稳定粮农收入。农民买保险积极性很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说,近三年来,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参保面积增加了约1.5亿亩,部分产粮大省的全额成本保险覆盖率相当高,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物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的一种。

近年来,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补偿灾害损失、保障农民增收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全国农业保险赔付总额1124亿元,其中粮食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的赔付占重要组成部分。

厘定保险费率

农业保险不仅可以加强粮农收入保障,还可以辅助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今年,中国人寿集团产险公司河北分公司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投资购买防飞服务和防控药品,确保稳定有序。增加小麦产量。去年5月,河南遭遇“暴雨”天气,平安产险迅速向驻马店、周口、焦作等地提供145万元农机收割补贴和晒晒资金,为农民节省了约1400万元。经济损失。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粮食作物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此前已在全国各主产县实施,其他地区种粮农民意愿强烈。享受同等政策。针对大家的担忧,按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该政策将从202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

“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90%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三大粮食作物的推出,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后续农业再生产,给粮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设计保障水平,确定保险费率,加大支持力度

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称,全额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和种植收益保险保障水平原则上不高于相应品种产值的80%。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保险运营来说,这是风险管理的需要。”庹国柱表示,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如果保险金额过高,可能会造成忽视现场管理和救灾减损等道德风险。因此,合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有利于保障粮食增产。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政策设计有利于合理降低保费,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和部分产粮大县的保费补贴压力。

今年,中央财政三大主粮保险保费补贴预算增加近50亿元。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按省财政保费补贴不低于25%计算。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补助45%,东部地区补助35%。包括市、县财政补贴在内,各级财政补贴接近80%,农民自缴保费约20%。财政部将加强资金监管,防止拖欠、截留、挪用,确保保单精准滴灌。

“鼓励优化资金配置和结算方式,可考虑推广农业保险保费中央和省级保费补贴资金直接与保险公司省分公司结算机制,希望减少应收保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该局负责人表示。

有关部门将督促保险公司按照保本、低利润的原则确定保险费率。目前的平均增长率已从上年的6%下降至4.9%左右。按全费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每亩约1125元的保障水平计算,农民自缴保费约为每亩11元。

厘定保险费率

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建议,农民特别是从事规模化经营的种粮农民,把农业保险作为粮食生产风险的重要管理工具,力争“全覆盖”。他们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种粮农民实现“保有所获”。

加快数字化、线上化步伐,便利农民参保理赔

承保理赔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如何进一步优化相关服务?

“为中等规模农户和小农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式。”平安财险党委委员、集团事业群总监姜华表示,种粮大户可以作为投保人填写保险投保表并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将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直接签发保单;同时,支持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由村集体组织集中参保,将小农生产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进一步提高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的覆盖面和普惠性。

加快农业保险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卫星遥感、智能识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科技赋能精准承保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准确性。

“保险业与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散户当地土地确权数据,我们将通过上图对比、大粮遥感测绘进行精准承保试点上图种植户与小林业集团对比,打造“地块+农户+作物”一体化解决方案,提高种植保险承保的精准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推动历史承保数据系统自动带出。农民无需复杂的操作即可完成整个投保流程,从完成缴费到收到电子保单的过程非常快捷。

在损害评估和理赔方面,一些保险公司正在探索利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工具测量农作物受损面积,有效提高损害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的正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数据支持快速预付款,帮助农民及时救灾。减少损失,快速恢复生产。

此外,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合规管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承保理赔合规性和内控有效性专项整治的通知,从保险公司自查和监管监督检查入手,规范经营行为,破解打击虚假承保和索赔,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人民日报》(2024年6月13日第02页)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