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付款期限。
缴费年限是计算基本养老金的基本要素。根据下面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平均缴费指数为1时,缴费年限为15年,领取社会工资的15%,缴费年限为40年,领取社会工资的40%已收到。
此外,缴费年限的长短实际上还能影响个人账户积累等其他因素。
二是支付基础。
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按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因此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
缴费基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等于个人实际缴费指数。这样的话,平均缴费指数就会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也会提高。
第三,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月数。退休年龄越晚,养老保险月数越少,计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当然,职业年金也是如此。
此外,退休年龄实际上间接影响了总体工作年限和缴费年限。例如,公务员在工作满30年后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但如果你晚退休,你的缴费年限就会更长,养老金也会更高。
四是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利率每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公布。从2016年到2022年,还是很好的,占比在6%到8%以上。 2023年以后会逐渐下降,去年是3.97%,今年是2.62%。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越高,过去形成的个人账户余额就会增加越多的钱,这也会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
第五,退休时的职务级别。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核定缴费指数是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和过渡性养老金的重要因素。认定缴费指数一般根据退休时的工作级别等因素确定。
例如,山东省核定给付指标主要包括职务指标、等级工资指标、调整指标或退休生活补贴指标。这三部分相加就形成视同支付指数。只要职位级别提高,视同报酬指数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和一些技术人员一样,在退休前晋升高级职称也至关重要。
第六,参加工作时间。
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视同缴费年限的定义主要是2014年9月底之前的工作年限。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时间就非常重要。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因失业而跳槽的情况很少见,因此,根据员工档案,往往以2014年9月开始工作的时间为视同缴费期,用于计算基本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
第七,退休地点。
全国有31个省,各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公式按当地确定。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公式,短期内也没有相应的统一方案。退休地点不同,养老金计算公式不同,视同缴费指数计算不同,计算养老金的社会平均工资也不同。与上述核定缴费指数情况一样,山东省不同地区的退休生活补贴标准也不同,进而影响核定缴费指数。
以上是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新办法的七大因素。如果你清楚地了解它们,你就能计算自己的养老金。 #养老小知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