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发布上述数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伟表示,钢铁行业已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且特征日益明显。钢铁产量小幅下降,内需强度进一步减弱,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供需矛盾凸显,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钢材出口增加,原材料价格小幅回落。易涨难跌等因素影响,行业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行业继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的“三高三低”局面,需求低、价格低、效率低。
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再次呼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化”恶性竞争。加快研究推进产能管理和联合重组。要努力维护市场稳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钢企盈利承压
当前钢铁行业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明显。前三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下降6.2%。 8月、9月粗钢表观消费量分别下降13.5%、11.1%,连续两个月降幅两位数,供需动态平衡压力明显加大。根据世界钢协发布的短期需求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钢铁需求同比下降3.0%,2025年同比下降1.0%。
主要原材料成本高企,进一步挤压钢铁企业利润空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同比下降0.8%,钢材平均价格指数同比下降7.67%。钢材价格跌幅明显大于矿石价格跌幅。钢材价格继续低位运行。与易跌难涨的铁矿石相比,铁矿石价格相对较高且易涨难跌。
今年上半年,据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1.1%,国际四大矿山销售利润率为25.5%-45%。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姜伟表示,今年以来,受供给旺盛、有效需求不足影响,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承压。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势必影响企业研发、产品升级、节能环保投入,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部分钢铁企业三季度经济运行座谈会。对于第四季度的行业形势,与会者表示谨慎乐观。他们认为,尽管9月底钢价短期内快速大幅上涨,但钢材订单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他们认为,这只是国家一系列积极的货币和财税政策的预期结果,钢铁行业的供需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四季度钢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机会,但并非逆转。钢材“供给旺、需求弱”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姜伟指出,目前钢材市场供需新的动态平衡基础尚未形成。在市场稍有好转时冲动生产,只会加剧供需矛盾,最终打压价格,再次陷入“多生产、多亏损、多亏损、多生产”的困境。从数据来看,钢企进一步自律、去库存仍有空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律,以务实有力的行动,共同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杜绝“卷入”恶性竞争
展望后期,中钢协认为,钢材消费需求总体下降,但下降中有增量,增长中有质。不同品种的需求将继续分化。其中,建筑钢材需求有所下降,但预计将小幅改善。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光伏产业等加速发展,将有效拉动相应品种钢材的需求。钢材需求结构重心逐渐向制造业转移。 2023年制造业和建筑业钢材需求占比将分别为48%和52%,预计今年各占“半壁江山”,制造业钢材需求占比甚至可能进一步提升。 。
姜伟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年消费量超过8亿吨,钢铁行业整体资产状况保持良好水平。他认为,只要企业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做出理性判断、现实选择、积极决策,做出应对,就必须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中钢仍将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充足的后劲。
他强调,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是整个行业当前面临的最直接问题。问题出在需求方,也是“内卷化”恶性竞争的结果。如果“卷入”恶性竞争持续下去,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此外,中钢协目前正在加快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研究推进。一方面,工信部暂停公示,公布8月份新增钢铁产能置换项目,阻断新增产能进入;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现有产能退出机制,创造条件引导落后产能退出,促进钢铁生产。引导优势产能。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联合重组,坚决防止重组过程中复活大量无效产能甚至“僵尸产能”。这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共同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开始加快相关研究并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出推进联合重组、完善退出机制。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