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国家金融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监管,证监会12日发布。 《意见》提出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将企业碳减排、污染减排、绿色扩张等绩效作为贷款审批、额度计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意见》明确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减碳减排、绿色拓展、增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建立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重点产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切实提高金融支持精准度。
在提高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意见》提出,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广金融科技应用、加强团队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绿色金融供给质量。
同时,继续增加绿色信贷,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生态环保工程、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型发展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重点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图为浙江丽水生态景观。摄影/张轲
“生态信用理念源于‘两山理论’发源地之一的浙江丽水生态信用体系的创新实践。”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信用学会副秘书长、协会生态信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薛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态信用体系将成为长期的社会信用体系。术语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治理机制。
薛芳介绍,针对生态产品计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市场化问题“四难”,丽水市首先从机构供给侧入手,发展了以企业、个人为重点的生态信用基础。 、生态村和生态产品。体系建设。 2019年,《丽水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发布,成为全国首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标准。 2021年,全国首个山地城市地方标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发布,《丽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第五大制度——“ “生态信用体系”在国家建设中首次提出。
此外,丽水市还依托丽水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丽水”网站,结合中国(丽水)生态产品大数据中心、中国(丽水)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花园云”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天眼”“守网”卫星遥感数字服务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监管平台。实施六大生态信用工程。目前,丽水市已培育发展了173家以生态信用为基础的“两山企业”,“整村信用”目前覆盖了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
薛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态信用体系是立足于解决“人与人”的信任关系,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式社会信用体系现代化的新探索。 。这是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创新涵盖金融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三大场景。
薛放认为,基于金融活动的生态信用体系将成为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的基础设施。其中,“生态信用风险”和“企业生态信用”概念的引入是关键。在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生态信用体系中,“绿色溢价”的降低、“生态价值”的实现难度、生态资本的信用构成、信用的社会资本结构将是理论突破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关乎民生福祉。生态信用将作为国家治理的抓手,进入政府政策工具箱。
“目前实现双碳目标有四种路径:政策、市场、技术、金融。生态信用体系作为一种有韧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能否找到第五条路径值得关注。”薛芳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