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的张哥从事房地产行业20年,对行业很熟悉。我不是所谓的“专家”,只是用我20年的实践经验来帮助你解答你的问题。
我的父母一直想知道,他们的一万元退休金从哪里来?为什么你赚了那么多钱,即使不工作也花不完?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创造那么多价值吧?
当然不是。那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创造多少财富。古代的农民辛苦劳作,但在没有农药、化肥、种子和现代水利机械的情况下,无论怎么努力,也只能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温饱。
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底层人民的月收入大约是“一石粮”,也就是100多公斤。不信你查一下古代人的收入和粮食价格,再看看1978年之前的工资,尤其是解放初期的“打折工资”。最低25级办事员的月薪就是150斤粮食,已经比农民还多了。这150公斤往往要养活三个以上的人,甚至五六个人,可见过去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那么我的父母现在很困惑。他们的养老金这么高。北京的财政收入何以能够负担得起数百万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钱从哪里来?
怎么跟他们解释呢?仅靠税收肯定是不够的。北京经济虽然发达,但每年税收收入不足3000亿。估计运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够了。就算不够,也不会够。毕竟体制+事业单位的人口超过100万。平均每人20万每年就超过2000亿。
另外,养老金与税收无关,只与社保基金有关。也就是说,北京老年人的养老金是由在北京缴纳社保的人提供的。这是“现收现付”的基础,因此您每年的支出几乎与您收到的一样多。这也取决于北京缴纳社保的人数。不然怎么养活那么多老人领钱呢?一个老人的养老金需要几个年轻人来支撑。
无论如何,我们家一定是占了便宜。社保就我和老婆一个人交,加个也没多少钱。但有四位老人领取养老金,不足部分由其他孩子补足。他们主要是来自外地的年轻人。他们源源不断地来来去去,成为了北京这样的城市运转的燃料。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我们开发商和中介人创造的理念是,如果你不在这个城市买房,那么你就是这个城市的消耗品,养活别人。因为只有房子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升值,付出的钱才能赚回来。
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是专门推销房子是没有意义的。来到大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没必要跟房子争。但我们这些卖房的人一定要以房子为借口,欺骗年轻人买房。
然而,外来的年轻人确实是城市的燃料,他们确实在为他人提供帮助。因为社保既然是在这里缴纳的,这些钱就只会用来给这个城市的老人福利,和我老家的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如果你的父母来自农村,那就根本不重要了。即使进行转移支付,也很难转移到农村。
而且,绝大多数北京漂流者很难留在北京。一旦他们离开,之前缴纳的社保就会成为沉没成本。虽然增加了基数,但是当你能拿到养老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到时候就应该吃到当时年轻人所付出的红利。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毕竟,社会保障是一种“现收现付”的制度。如果领取的金额较少,老人的养老金也会相应减少。没有办法。
事实上,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拥有养老基金的国家也是如此。欧美日为何叫嚣提高退休年龄?只是年轻人还不够多。如果交的少了,就拿不到多少养老金,所以只能推迟退休。少一年就是少一年。
另外,我多年前看到过另一种解决方案,现在看来相对更合理。就是城乡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要缴纳社保,但是数额很小,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如果你付出的少,到时候你得到的就会少。养老金只能提供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如果你想提高你的生活水平,你就必须依靠你的其他储蓄和投资。
也就是说,无论农民、工人、教师还是公务员,大家付出的都是一样的,到时候得到的也是一样的。以北京市现行最低工资标准为例。如果退休了,每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
这个方案不是担心稀缺而是担心不平等,但当时肯定没有被采纳。至于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按照现在的模式,像我父母这样在体制内退休的人会占便宜,但这不是他们主动的。
所以我经常建议他们偷偷地玩,或者他们可以在同事之间互相聊天。只是别在北漂面前炫富,容易被骂……
靠买房就能发财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选对房子,避开陷阱,才能享受资产增值的红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